“中國夢”視角下的企業會計文化建設

時間:2022-02-22 08:35:04

導語:“中國夢”視角下的企業會計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夢”視角下的企業會計文化建設

【摘要】“中國夢”是要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建設,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文化更在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深刻反映并影響著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會計文化滲透進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對企業和諧、健康及積極會計文化的建設有著較大影響。本文結合我國企業會計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從會計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出發,探討推動會計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措施,進而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關鍵詞】會計文化;建設;措施

會計文化是企業會計信仰、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的綜合體,是企業乃至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和宣傳積極的能夠更有效地發揮“正能量”的會計文化對企業的生存與長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監督腐敗、揭露腐敗、懲治腐敗,凈化社會風氣方面也充當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目前,受社會經濟大思潮的影響,企業會計工作中滲透如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極大地影響了企業會計文化的建設。對此,企業內外相關組織和個人應高度重視企業會計文化的建設,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動企業會計文化的建設。

一、會計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體現時展的要求

實踐證明,企業會計文化的水平越高,其越能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的會計文化,應體現誠信、法治、有序及公平的社會要求,這些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會計空間。企業的會計文化是各種會計行為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表現,是企業會計文化萌芽及發展的基礎。企業的會計文虎應立足現實、面向時代,傳承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精髓,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文化體系,充分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體現時展的進步潮流。

(二)體現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

企業會計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企業的會計質量。企業和諧、向上的會計文化,是其會計工作協調、科學及全面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企業會計管理積極主動應對社會經濟發展形式而提出的全新要求與任務,其著眼于實現會計物質文明及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立足于對會計工作者的管理,尊重、關心、信任會計工作者,更好地激勵會計工作者,培養優秀的會計工作者,使會計工作者的個體目標與企業的團體目標相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及創造性,為會計事業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的精神動力。

(三)可以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地位

新形勢下,社會文化逐漸交融,社會信息日益龐雜,社會價值出現多元化的現象,這些對企業會計工作者的思想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產生一定的沖擊作用,因此,企業的文化建設,應堅持先進文化的凝聚作用、約束作用及導向作用,引導企業會計工作者形成健康、樂觀、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建設一支服務意識強、業務素質高且思想作風過硬的會計隊伍。在2013年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在反腐工作中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在這樣的決心下,如果有全社會倡導會計人員要清廉正派的力量推動,則會計人員就能夠更好地發揮在工作中的管理作用,能夠并勇于為管理層及時提供比較準確的企業管理優化方案。

二、推動會計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措施

(一)剛柔并濟,加強會計制度建設及人員管理

企業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相關的規章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是其會計工作的主要依據,對會計工作者起到監督與約束的作用,規范會計工作者的會計行為,使會計工作者自覺地將各項會計工作做好。同時,企業會計制度使其會計工作有章可循,使企業會計工作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剛性的預設性。企業要做好會計工作,必須制定規范的會計規章及制度體系,但企業的會計制度并不是萬能得,它可以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但其激勵作用一旦縮減,會計制度所產生的驅動力也會逐漸減退,因此企業除了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外,還應堅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重視會計工作人員的人文管理,剛柔并濟,尊重、理解、關愛及信任會計工作者,使會計工作者感受到企業的關懷,提高其安全感,增加其工作的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有助于建設和諧向上的會計文化。

(二)明確核心,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技能

會計工作者是企業會計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在企業會計工作中處于核心的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企業一名會計工作者,其應通過認知、選擇的方式,實現自我反思,深入研究會計文化、企業文化與社會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關聯,探討企業會計文化是否與傳統文化相碰撞、沖突,形成主動進取,走向共融的良好文化氛圍,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技能,形成全新的會計行為,主動生成和諧、包容、健康的企業會計文化,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的整體水平,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為企業實現財富最大化提供堅實的基礎[1]。

(三)多元互動,加強企業內外部之間的協調合作

企業良好的會計文化,是多方面互動融合的結果,是企業內外部多方人員協調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在企業會計文化建設中,必須實現多元互動,加強企業內外部之間的協調合作。第一,企業會計工作要爭取多方的支持,包括會計行業協會機構、會計行政管理機構、財經院校會計學者、會計科研機構等,接受會計理論專家的指導,引入具有高技能水平的會計實務專家,深入企業會計研究,請他們找出企業會計工作中的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探討企業會計工作的熱點、難點及“瓶頸”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地解決措施,促進企業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2]。第二,實施“走出去”及“走進來”戰略?!白叱鋈ァ敝冈谄髽I會計工作中,派企業會計工作者深入會計工作成效顯著的企業中進行參觀與學習,提高會計工作者的綜合技能;“走進來”指聘請相關的會計專家來企業作講座,為企業會計工作者傳授豐富的會計知識及會計經驗,指導其工作,并提出有價值的建議,提高企業會計的整體水平。目前,有的企業在會計管理工作中依然因循守舊、學習創新意識不夠,遇到問題也僅僅是通過內部交流或通過網絡查詢相關信息來解決,因此,很有必要加強與外界的行業交流,通過橫向落差對比,來發現不足、糾正不足,敦促自身加強會計文化的建設。第三,在企業會計工作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開相關會議,針對近期會計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與總結,交流工作心得,加強員工的交流與互動,共同探討企業會計工作的發展之路,達到互相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在會計工作中,企業還可利用相關的網絡平臺,交流會計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或者共同探討會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開發員工創造性的思維,形成自主反思的會計氛圍,不斷提高員工的會計素養及綜合技能,提高企業會計水平,構建企業和諧、包容的會計文化[3]。

(四)動態優化,加快會計文化的更新發展

企業會計文化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經歷著萌芽、發展、沉淀、更新及重構等多個階段,因此它始終處于動態的發展狀態中,可以通過動態優化手段,進行更新,促其發展。第一,企業的會計發展規劃應以企業長遠發展為基礎,其會計規劃目標應符合企業的長期目標。除此之外,企業的會計規劃還應具備一定的時效性,體現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發展目標。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和《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為實現會計領軍人才培養與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職稱評審以及會計專業學位教育等制度的有機銜接指明了方向,為會計人員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提高了會計工作者在行業在企業中的地位。與時俱進,天津市也相繼出臺了《天津市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天津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領軍(后備)人才培養規劃》以及相應的會計領軍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會計領軍人才培養目標:即用5年左右的時間,培養300名會計領軍人才、100名具備處理國內外新興業務及復雜問題能力的高級會計人才、30名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認可度的注冊會計師以及10名具有國家(國際)水準的會計學術帶頭人[4]。截至2015年11月底已經先后有三期的地方會計領軍學員參加了培訓,其中第一期學員已經進入畢業準備階段,第四期學員已經進行了錄取名單公示,并已確定人員。在會計領軍人才在會計、管理、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帶動下,將有助于天津市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企業的會計規劃應遵循企業的實際情況,體現動態發展的思路。不同時期,企業其所面臨的會計狀況也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企業實際的會計情況,及時地更新與調整企業的會計規劃,使企業的會計規劃更貼近企業會計的實際情況。第二,除了會計規劃外,企業部門的發展也處于動態狀態,會計部門中的各工作人員,無論是職稱、學歷,還是工作年限都極不平衡,且這種不平衡處于始終變化的發展動態中??傊?,在企業會計工作中,無論是會計規劃,還是會計工作人員的發展,其都處于不斷變化的發展動態中,因此可以選擇動態優化手段,不斷更新、發展企業的會計工作,使企業會計文化得到及時地更新,與時俱進,形成新的風貌。我們要實現會計夢“、中國夢”,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堅定信念,同時要在會計實踐中不斷改進,以不斷提高企業和社會的會計文化水平,為社會主義中國邁大步、走正路,順利地早日實現“中國夢”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勞秦漢,勞川奇.當代會計文化的轉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會計文化轉型背景探析[J].會計之友,2011,(18):145-146.

[2]彭才根,魏明海.企業會計文化重構策略與路徑的探索[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05):87-89.

[3]郭桂杭.論會計國際化與我國的會計文化建設[J].國際經貿探索,2010,(11):357-359.

[4]天津市會計領軍人才培養方案(津財會[2012]11號).算管理應當做到細化準確,即在年度預算的同時,將計劃細化到月度以及周,從而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一旦發生和預算偏離的現象時,進行及時調整。

作者:朱增強 單位: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