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研究

時間:2022-07-14 11:21:48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研究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將其作為旅游資源和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將是未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途徑。本論文對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所面對的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策略意見,以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未來的鄉村旅游場景構建與規劃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新賓滿族自治縣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資源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創造和傳承的杰出文明成果。它記錄了人類進步和發展的軌跡,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現實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財富。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新型的文化娛樂方式不斷涌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的民間文化受到嚴峻挑戰。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是滿族的發祥地,“非遺”項目眾多。新賓非遺網收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8大類21個項目。國家級項目包括:新賓滿族剪紙、新賓滿族秧歌。省級項目包括:新賓滿族放路燈習俗、新賓滿族婚俗、新賓滿族祭祀、滿族清明節插佛托習俗、人參炮制技藝、巴圖魯烏勒本、新賓滿族故事。市級項目包括:新賓滿族唱家戲、新賓滿族祭祀舞——跳虎神、新賓滿族祭祖——跳家神、新賓滿族八碟八碗、興京根藝??h級項目包括:新賓民間歌謠、新賓卡戲表演、新賓滿族年俗、新賓民間小曲小調、新賓滿族游戲、新賓滿族火鍋。撫順新賓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資源分類具體如下表1。從表1可以看出,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表現形式豐富、非遺資源歷史文化價值較高。撫順新賓是滿族的故鄉,是滿族文化的搖籃,世代相傳的各類民間文化資源極其豐富,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非遺資源分布較多,同時以民俗、傳統技藝為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鄉村旅游資源。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獨特與參與性一方面是極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可以滿足游客體驗文化、尋求差異的需求,以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對鄉村特色文化的挖掘、打造、傳播,也為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了新的生存空間,同時也有效促進了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隨著時展,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日趨渴望,在當今旅游業中文化旅游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的一體化融合不僅能夠繁榮當地的旅游市場,形成一條鄉村產業價值鏈,同時也會為非遺項目的保護提供資金支持,兩者相輔相成,實現“帕累托最優”。

二、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撫順新賓非遺旅游資源缺少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意識與品牌傳播能力。目前撫順新賓滿族的非遺旅游資源主要以線上撫順新賓非遺網與線下展館的方式來進行品牌展示,且撫順新賓非遺網最新更新停留在2015年,其中名錄、視頻、資訊等欄目中并沒有提到鄉村旅游字樣,可見撫順新賓非遺網并沒有與當地鄉村旅游很好的融合,只是了解了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和傳承情況。但這種帶有呆板性的瀏覽,再加上沒有詳細的電子解說以及網絡品牌建設的不完善,會使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們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不會形成對旅游品牌的認知,這將無法激發游客的旅游意愿。同時,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旅游資源豐富,但尚未實現可持續的非遺旅游資源品牌傳播能力。1587年,努爾哈赤在新賓永陵赫圖阿拉城建立了女真國,奠定了清朝三百多年的基礎,因此撫順新賓成為滿族的故鄉,清王朝的發祥地,成為滿漢、朝鮮、回等多民族聚居的縣份。撫順新賓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但由于新賓滿族非遺文化并沒有“走”出去,導致許多游客不了解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文化,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相比鄰市沈陽的文化宣傳工作就做得很到位,沈陽東北大鼓,滿族民間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歡迎,它的滿族文化景點,如沈陽故宮、北陵公園、東陵公園等,已經大力推廣與各種旅游App展開品牌線上推廣傳播。撫順新賓相較于沈陽,對外宣傳工作不到位,沒有真正“走”出去,這不利于外地游客了解撫順新賓特色的非遺文化旅游資源。(二)撫順新賓非遺旅游資源缺失鄉村旅游產品體驗。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擁有多樣化、個性化旅游消費需求的人們逐漸增多。非遺旅游資源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如果游客只是簡單的觀賞而沒有對非遺旅游產品進行體驗是很難體會其中價值與內涵的。撫順新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產品和服務本身缺少產品體驗設計,游客大多只能是走馬觀花,互動體驗較少。目前現狀是非遺傳承人碌碌表演,游客草草旁觀。失去體驗非遺旅游產品的機會,同時也很難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三)撫順新賓非遺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產品設計中缺少全局性規劃。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鄉村旅游中的“非遺”元素目前還滯留在民俗節慶活動和展覽館展示上,涉及內容不夠豐富。由于非遺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產品設計中缺少全局性規劃,導致游客不了解“非遺”的歷史脈絡,游客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在撫順新賓鄉村旅游中的“非遺”線路就顯得格外不叫座。

三、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發展策略

(一)以“旅”活遺、全域當先。相比展覽館展示的靜態觀賞模式,以“旅”活遺,讓非遺“活”起來需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撫順新賓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鄉村旅游”的全域融合發展能讓非遺回歸大眾,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之一??赏ㄟ^將撫順新賓周邊的非遺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產品設計中進行全局性規劃,使游客了解撫順新賓“非遺”的全局性歷史脈絡,形成撫順新賓非遺景點的精品深度游路線,利用非遺“先天資源”打造以滿族文化為主的撫順新賓“非遺”產業帶,發揮其非遺集聚效應,使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文化吸引消費者、走近消費者、感染消費者,從而帶動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活”起來,做到真正的以“旅”活遺,全域帶動地主經濟發展。(二)關注體驗,認知品牌。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新賓滿族非遺旅游產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體驗經濟要求我們在設計非遺產品的時候,不僅要注重景點和游客間的互動,注重產品的參與感、也要設計旅游產品可讓游客們間進行互動,增加游客們的積極性。譬如單一的展覽館展覽模式轉變為動態體驗的方式展示來增強趣味性。又如針對撫順新賓滿族剪紙這項非遺旅游產品,可以邀請新賓滿族剪紙藝術傳承人關長勝等資深藝人到現場表演剪紙,或走進學校和社區讓各階層的民眾了解非遺的偉大魅力,擴大非遺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傊?,非遺品牌的推廣與影響可以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媒介渠道,提升撫順新賓非遺旅游品牌的認知度。(三)非遺“出走”、傳來“鳳凰”。針對撫順新賓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上,應該看準時機,抓住一切機會,加強該地非遺產品的品牌推廣傳播,以獲得撫順新賓非遺旅游品牌的美譽度。如開展“新賓滿族旅游文化節”等節日慶典,加大對新賓滿族非遺的宣傳,充分展示新賓地方文化特色。政府還可以鼓勵非遺傳承人或者民間藝術表演團體,積極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盛典,進行非遺文化的展示和表演,這對于新賓滿族的非遺文化“走”出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除了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之外,還應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如與高校、藝術協會、旅行社等地方合作,諸如非遺文化進校園,可以將新賓滿族的民俗、民間文學、傳統技藝等為宣傳對象,設計新賓滿族非遺旅游線路。再如到周邊地區推廣社區親子文化游、藝術愛好者等特色線路,將這些特色產品推向市場,可以令新賓滿族非遺文化旅游資源更快的“走”進喜愛文旅游客的心中,以引來更多游客的到訪。同時,還要定期分類分批開展新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將傳統技藝、舞蹈戲曲、民俗等非遺旅游產品通過網上直播、在線視頻的方式,整理歸類、記錄完整,突出撫順新賓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鮮明的滿族特色及旅游價值。(四)打造新媒體,發展“互聯網+非遺鄉旅”。旅游的最大魅力就是游客對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切身體驗。而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文化正是撫順鄉村旅游的核心。以新媒體與互聯網為媒介、鄉村為舞臺,打造以非遺為主題、旅游為核心的撫順新賓滿族非遺鄉旅產品,就會更加事半功倍。隨著游客們年齡逐漸年輕化,借助新媒體大力發展“互聯網+非遺鄉旅”來吸引游客,就更加的迫在眉睫。因此采用“互聯網+”進行線上宣傳,與眾多熱門旅游App與新媒體進行合作,定期更新撫順新賓滿族非遺旅游攻略,盡快建立撫順新賓滿族特色鄉村旅游網站,快速形成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非遺旅游品牌,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后在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鄉村旅游場景構建與規劃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雷蓉,胡北明.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模式分類研究[J].商業研究,2012(07):211-216.

[2]李學成.開發滿族文化資源 為遼寧旅游產業服務[J].滿族研究,2008,(1):17-22.

[3]楊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探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58-62.

[4]普麗春.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研究綜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9(5).

作者:王麗娜 寧丁 李文國 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