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精準扶貧時代鄉村體育旅游探究
時間:2022-09-29 05:06:11
導語:后精準扶貧時代鄉村體育旅游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我國貧困地區的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契機和挑戰進行深層次分析,以探析我國后精準扶貧時代下鄉村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及路徑。但是我國鄉村體育旅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現實困境。后精準扶貧時代即將到來,有針對性提出可持續的發展的基本原則以及從精準識別、精準定位、精準落腳等方面總結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后精準扶貧時代;鄉村體育旅游;契機;可持續發展
2020年,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后,扶貧工作將會暫時告一段落,但次生貧困問題仍舊存在,仍需要一些日常的后續工作,因此從扶貧工作角度,2020年,可被稱為“后精準扶貧時代”。在精準扶貧戰略引導下,鄉村體育旅游在推動脫貧致富、農村轉型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目標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F階段我們即將步入后精準扶貧時代,本文針對貧困地區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進行探究,提出鄉村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找到適合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路徑,為鄉村居民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努力。
1鄉村體育旅游概念界定
鄉村體育旅游,是“體育+旅游”的衍生品,對此概念的闡述,需借鑒體育旅游和鄉村旅游這兩方面的內容。在《辭?!分校班l”是城市以外的地區;“村”是村莊,“旅游”為旅游游覽。唐雪立認為鄉村體育旅游指發生在鄉村,以獨特的鄉村風物和體育項目吸引旅游者參與其中,游客通過購買鄉村體育旅游產品和服務,達到鍛煉身體、娛樂休閑、回歸自然、身心和諧等目的的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常麗娟認為鄉村體育旅游是以滿足游覽者的各項體育需求為主要目的,為游覽者提供以休閑娛樂、觀光采摘為內容的活動。曹芳平認為鄉村體育旅游是指以當地自然人文環境資源為依托,滿足旅游者通過體育活動獲得健康、娛樂目的的旅行。所以本文將鄉村體育旅游界定為以村落當地獨特的體育資源為前提,以農村生活為載體,組織旅游者體驗體育特色的旅游項目,并滿足旅行者的多元化需求。
2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契機與挑戰
2.1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契機。2.1.1國家政策的持續推進。2016年12月,我國國務院頒布了《旅游發展“十三五”規劃》。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精準扶貧方面取得新突破。2018年我國國務院扶貧辦于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行動方案》。我國先后出臺實施各種旅游扶貧政策,推動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使鄉村地區經濟產業的短板逐步得到彌補,促進當地綠色經濟的增收,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梢妵腋叨戎匾曮w育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與發展,對于貧困地區,這將是一個擺脫貧困的新機會,國家政策的支持必將使體育旅游產業扶貧的步伐穩定而深遠。2.1.2市場需求的孵化衍生。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渡,直至2020年,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但經濟高速發展夾生眾多社會問題,消費者將舒緩城市壓力的宣泄口轉向鄉村,鄉村的綠色生態、傳統文化和歷史氛圍吸引了大量游客,因此鄉村旅游已成為許多人回歸自然、健身休閑、娛樂社交短期旅行的不二選擇。伴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于自身健康的意識不斷加強,傳統觀光型的旅游再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體驗式旅游應運而生。鄉村體育旅游正是新興的幸福產業,它是集鄉村的田園生活和體育的休閑健身等多種優勢于一體的第三產業。2.1.3消費人群的不斷擴大。據我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余元,比上年增長8.7%。截止2018年末,我國人口中總數近14億,由數據可見,我國是一個典型的人產業探討口大國,人口基數也是十分之大。我國城市居民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市居住者面臨的生存壓力巨大,鄉村地區綠色舒適的環境就對城市居住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使得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的消費市場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當消費潛力全面爆發并形成忠實的體育消費時,鄉村體育旅游就成為豐富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成為真正的“民生工程”。2.1.4“互聯網+”的平臺助力。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促進產業互動融合,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積極推動“互聯網+健身休閑”?!盎ヂ摼W+”時代下,體育旅游平臺可借助大數據科學有效地分析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動態,預測其發展趨勢,進行可視化處理,有針對性地改善基礎設施和提升產品服務質量,創新鄉村體育旅游項目,優化旅游路線。通過“互聯網+”體育旅游,能夠使鄉村體育旅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符合自身的發展方向,提升競爭力,對推動體育旅游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2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挑戰。2.2.1生態破壞嚴重,資源再生能力差。古語云:“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自然資源的再生能力差,一旦失去,單純依靠人力是很難恢復的。目前在實際開發過程中許多項目開發將城市中的過多的都市化、城市化元素直接照搬到鄉村體育旅游當中,項目開發中很少結合當地特色與文化對當地資源進行深度開發,這種不結合原有自然資源特征的開發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單一性和退化,甚至改變或破壞當地的自然景觀。體育旅游事業的長久發展必須依托于當地富有特征的自然資源。例如三峽漂流、攀枝花國際漂流節,只有豐富的水資源才能為開展漂流、龍舟、激流等體育活動提供優質的發展條件。2.2.2核心人才缺乏,旅游資源創新能力不足。貧困地區教育水平落后,缺乏專業人才,只有進行科學論證和整體規劃,對體育旅游資源謀篇布局,才能深度挖掘有吸引力的體育活動項目,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必須是有經濟頭腦的決策者,更要是旅游和體育的行家,然而目前該領域的人力明顯不足,因此難以形成有組織、成規模的專業力量。這就直接致使鄉村地區旅游資源創新能力不足,缺少特色服務產品。有些鄉村在體育旅游開發過程中,忽視了當地的旅游資源,彼此相互模仿,同質化現象嚴重。充分利用當地珍貴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有利的區位優勢,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崛起,以體育旅游為抓手,深度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開創產業同發展、共贏、共利的局面。2.2.3地區相對閉塞,體育扶貧觀念落后。“要致富,先修路”,可見交通順暢對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有些地區要想摘掉“貧困帽子”,交通設施必須健全,這是發展當地體育旅游產業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在將來脫貧過程中的首要工作。由于鄉村地區的地理因素,與國內主要客源聚集地有較遠的距離,加上公路等運輸設施不完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線稀疏,這就導致我國鄉村地區交通不便,地區閉塞,民眾的體育扶貧的觀念相對落后。對當地經濟建設而言,體育旅游是一個全新并陌生的產業,由于民眾保守的思想觀念對其認知度不夠。另外,大眾將當地體育旅游的發展,徹底歸結為政府的責任,完全依靠政府部門的幫扶。等著政府部門的救助是不可取的,即使有地方特色的體育旅游項目已經啟動開展,但是村民體育旅游意識弱,更不會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旅游活動,缺乏社會責任感。只有村民對體育扶貧的思想觀念上的重視,才能使當地居民積極投入到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中來,使體育旅游變成服務大眾的富民工程和民生工程。2.3我國鄉村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2.3.1合理規劃,協調發展。鄉村地區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發揮旅游資源優勢時,應該綜合審視當地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等方面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慎重考量當地的資源與環境對體育旅游發展的承受能力,避免盲目或過分開發資源,造成資源的破壞與環境的污染。科學采取經濟、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促進當地人工設施與自然社會環境的和諧搭配,消除自然和人為因素對旅游資源的破環和污染,這樣方能保障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及體育旅游與環境的協調發展。2.3.2適度開發,優化利用。鄉村地區在體育旅游資源開發中,要堅持“兩步走”策略,開發與保護并重。對于一些不可再生和有限的體育旅游資源,例如古建筑等要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也要遵循客觀的自然環境。尊重體育旅游資源的特色和當地自然和社會的大環境,實行合理的開發模式。對于不可再生和有限的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有控制的利用,對可再生的體育旅游資源實行充分利用。對于前者應該在利用的時間、價格和客戶流量上實行有效控制,對于后者應大力開發,充分利用其使用價值。2.4鄉村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2.4.1精準識別:加強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人才的聚集和儲備是發展鄉村體育旅游事業的關鍵。人才戰略的實現必須依靠多方的支持。當地有關部門要積極組織“送教上門”活動,對從業人員進行全面的職業培訓,還可編寫相關培訓教材,請專家錄制旅游精品音像資料,也可將相關書籍進行免費贈予從業人員;滿足培訓需求。鼓勵當地學生學習旅游專業,形成人才輸送,定點為當地培養人才,拓寬就業,提高當地體育旅游的服務質量。發展鄉村體育旅游事業,解決當地貧困問題,僅依靠體育旅游的專業人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體育與旅游方面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應積極采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策略。聘請國外一流管理人員來當地進行指導工作,對于有經營能力的人才,送出去深造,吸取成功經驗后“本土化”,因地制宜,再投入當地的旅游開發中。2.4.2精準定位:開發特色體育旅游產業。鄉村地區想要乘著“精準扶貧”的順風車,必須在規劃建設上下足功夫。首先應有“差異化定位”意識,鄉村在建設過程中,要巧妙利用本土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地開發,努力打造別致旅游地。只有差異化的產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切實地幫扶鄉村體育脫貧致富。鄉村地區應該找準地區特色,精準定位,打造特色面貌、特色產品、特色旅游地點、特色味道及特色風情等多業態多特色一體化的旅游地。鄉村地區可以根據其資源特色,積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打造體育品牌。講好當地的體育故事,講民俗文化的故事。以多業態發展打造一種休閑娛樂、健康愜意的生活方式,給人一種享受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體驗,使鄉村地區的體育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2.4.3精準落腳:加大體育旅游宣傳力度。對于鄉村地區的體育旅游扶貧宣傳工作,應該從內容、機構以及渠道等方面著手。首先宣傳內容應集中于體育的經濟功能、體育與旅游以及體育與扶貧關系等方面,也可通過體育旅游宣傳片以及扶貧先進人物的紀錄片以電視、網絡等主流媒介播出。其次是宣傳機構,鄉村當地應組織相關多媒體人才建設體育旅游部門官方網站,成立宣傳小組以及宣傳功能組,利用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向居民宣傳有關體育旅游與體育扶貧的知識,使當地民眾漸漸接受體育扶貧相關內容,使體育扶貧的觀念深入民眾內心,落實在行動上,發揚體育奮斗精神。
3結語
我國大多數貧困都發生在偏遠的鄉村地區,因鄉村地區擁有綺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體育旅游資源,夯實了體育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在發展過程中,來自環境、人才、經濟等壓力制約著鄉村體育旅游的發展。2020年我國進入后精準扶貧時代,扶貧工作的總體方向也將由集中性減貧向常規型減貧轉變[1]。鄉村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道路應因地制宜,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并以此促進鄉村地區扶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并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鄉村體育旅游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
作者:白雪 劉娜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酒泉旅游形象構建與傳播策略
- 下一篇:鄉村旅游設施用地供給困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