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研究

時間:2022-05-16 03:55:16

導語: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研究

摘要:本文從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相結合存在的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為依據,提出強化預算控制,規范化操作流程、規范化財務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構建績效評估制度、強化資產配置,規范化日常處理程序的有效途徑,旨在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利用有效的方式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進而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長遠發展,逐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績效評估制度

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事業單位的改革逐漸深化,因此,相關的管理人員務必要意識到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重要性。基于此基礎上,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的支出,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效益與水平。但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事業單位在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及時找到問題的薄弱環節,并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進一步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目標,有效促進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發展目標。

一、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結合意識方面在事業單位的實際發展過程中,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相關的工作人員沒有明確的意識,在實際開展預算編制的過程中,對于資產存量的思考不夠深入,為了獲得預算資金,資產項目的編制過于隨意,導致事業單位出現盲目采購或重復采購的現象發生。另外,在資金管控的過程中,對于資金的使用、投資及處理過程中,沒有將預算工作作為基礎,進而導致資金存量數據不夠充分,沒有結合市場的實際情況,導致預算工作不具備規范性,對整體的資產管理水平造成影響。

(二)資產配置方面在事業單位內部,要想從根本上保證資產管理工作的順利落實,就要得到資產分配標準的支持,反之則會導致資產不能滿足職責基本需求,導致事業單位存在大量資產閑置的現象發生。在資金分配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沒有對資金種類進行合理劃分,進而導致存量數據不準確。另外,實際的執行力度不高,預算編制人員也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導致資產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三)績效評價體系方面目前,事業單位在落實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行政化理念比較嚴重,導致內部缺乏資產績效管理體系。事業單位在實際的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注重資金的使用、采購環節及處理環節,進一步設定規范化的標準。將專用資金與資金流相融合。另外,針對于事業單位資金管理不合理的現象,會對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益造成直接的影響,不利于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水平提升,內部各個部門的資金管理權益劃分不夠清晰,導致資金流動存在一定不可控制性。

二、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預算控制,規范化操作流程1.保證預算編制的精確性。在事業單位內部,強化預算控制十分重要,能夠為資產管理的整合與預算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預算單位主要是以資產配置標準為基本前提的,在對于存量資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要通過合理的預算編制與審核,進一步明確各類資產需求數量。進而在預算內容構成的過程中,要保證預算項目設置的合理性,保證能夠明確資產的基本來源與去向。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要對于資產進行合理的使用及配置,將資產預算的增減情況反映出來。另外,通過編制資產的綜合預算,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明確單位的實際發展需要什么資產,以及資產投入量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避免資產投入過多的現象,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事業單位內部的資產配置結構[1]。2.構建國有資產配置機制。在資產購置預算的過程中,務必要建立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將單位的資產配置與國有資產相結合,遵循限高補低的原則,保證資產配置的最優化。與此同時,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構建共享公用機制,從根本上提高單位的使用效率。在利用動態化的方式開展資產配置的過程中,要利用共享供應機制,從根本上避免重復配置的現象,逐步提高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3.增強預算執行力。在事業單位內部,要利用資產價值在預算管理機制中進行合理的分配,為預算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良好基礎,促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整合。政府采購部門在進行資產采購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預算進行審核,保證購置項目與預算相符。對于超出資產范圍的,不允許進行采購。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針對于工作任務,要對于資產購置預算進行調整,進而遵循相應的程序開展采購工作。

(二)規范化財務管理流程,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過程中,要將規范化財務管理流程作為基礎目標,在實際的管理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相應的財務軟件。在預算管理的范圍內,要將增量資產支出計劃納入其中,在實際的預算編制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合理的評估,逐步完善預算編制工作。另外,在實際的預算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對資產預算進行審批,保證資產配置的合理性[2]。

(三)建立完善的監督約束機制首先,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明確自身基本職責,有效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對于資產管控的改革環節進行監督。其次,事業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例如,定期開展資產盤點等,保證監督工作能夠貫穿于整個資產管理過程中。最后,事業單位要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強化互相監督的工作,不斷提高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力度,有效的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避免事業單位資源浪費的現象發生,要及時洞察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為事業單位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風險。

(四)構建績效評估制度,績效評價是對工作成績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也是強化責任制的重要依據。資產績效評估體系的指標建設要遵循安全性、高效性,保證評價方式的準確與客觀,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對以下三點進行考慮:①資產是否能夠利用最低的成本獲得;②資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利用;③資產的使用與預期目標是否存在較大差異[3]。通過建立科學化的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對于考評內容進行考量,對績效目標消耗的成本進行計算,進而保證資產占用單位的資產合理性,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降低單位管理成本,節約大量的經費開支,保證資產的合理配置。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績效評估體系,能夠有效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并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評價。將領導層的實際管理工作與績效考評結果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管理責任制,進而有效提高資產管理水平。

(五)強化資產配置,規范化日常處理程序國有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要將重心放在資產配置與資產處置方面,逐步規范化日常的處理程序,進而推動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在資產配置方面,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循資產配置程序報批審核。將事業單位年初的計劃納入其中,逐步開展部門預算工作;若在管理的過程中涉及到特殊情況,就要在執行的過程中由單位進行資產配置審批表的填寫,對于資金的來源進行嚴格的把關[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事業單位內部的發展過程中,要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進行有效的結合,保證資產配置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從根本上避免資產浪費及閑置的問題。另外,要進一步統一資產配置標準,強化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從完善預算編制流程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強化資產監督力度。基于此,事業單位要立足于實際情況,保證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強化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為事業單位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促進單位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永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2):229-230.

[2]鄭淑紅.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OL].中國商論,2019(02):162-163[2019-03-09].

[3]張宗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04):7-8.

[4]韓旺生.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置中的財務內部控制策略[J].山西農經,2018(24):112.

作者:古遠秀 單位:隆昌市石盤灘水電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