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結構探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2 05:30:00

導語:金融資產結構探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資產結構探析管理論文

【摘要】居民金融資產結構是衡量一國金融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金融資產總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金融資產結構與總量不相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本文就此問題展開分析,提出優化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居民金融資產是居民資產的一部分,是以各種金融產品形態存在的有形財富。其總量為一定時期內居民收入總額減去當期消費總額的余額,即廣義的儲蓄額。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的具體形態有現金、銀行儲蓄、國債、企業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保險儲蓄金等。居民金融資產總量在各種金融產品上的選擇以及從而形成的比例關系,稱為居民金融資產結構。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加重,一場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已經席卷而來。對于中國居民來說,通貨膨脹的壓力還沒有過去,金融危機的陰影又開始籠罩,央行終于停止了連續加息的步伐,開始松動貨幣政策。在資本市場低迷和降息的背景之下,居民家庭合理安排金融資產結構對于抵御風險、增加收益變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尚不合理,與金融資產總量不相適應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一、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由于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量顯著增加。2007年末,居民儲蓄存款總額為17.3萬億元,其中,儲蓄存款占69.1%,股票占14.2%,現金占7.9%,國債占5%,保險和其他資產占3.8%。數據表明,雖然隨著國債的發行、股票市場的成立與發展、保險業務的開展,金融資產的結構初步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但是,為了滿足未來消費支出的需要,實現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我國居民支出決策仍有明顯的長期行為特征,選擇金融產品時過多注意資產的安全性。在金融資產中,儲蓄存款仍以絕對優勢排在首位,據統計,城市家庭近七成的人民幣目前都存放在銀行中。而目前美國的情況是,儲蓄替代型金融產品品種數量非常多,居民儲蓄中有價證券所占比重已超過50%,保險超過30%,銀行存款只有百分之十幾。對比顯示,我國居民的投資觀念仍較為保守,對資金的安全性過于看重,進行高風險金融投資的意識不強。

二、居民資產結構不合理的原因

1、我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有價證券投資風險大,不確定性高

雖然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我國居民投資股市的熱情被大大點燃,但是近幾個月的大跌又大大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受資本市場和房地產行情波動的影響,資金又迅速回流到儲蓄上來。2008年一季度,我國居民儲蓄率為25.1%,比2007年底上升0.6個百分點。居民儲蓄存款比率總體轉為上升態勢,儲蓄存款占金融總資產的比重上升為72.2%,而居民股票市值在金融資產中比重顯著下降,降至10.4%。事實表明,由于我國股市還處于初級發展時期,上市公司總體運行質量不高,居民對股票投資比較生疏,缺乏投資專業知識,大部分人對資金投入股市只是盲目隨從,頻進頻出現象嚴重,使這部分資金十分不穩定。另外,企業債券雖然收益較高,但投資風險更大,不適合初級投資者。投資基金雖以其“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產權清晰”的優勢在近幾年異軍突起,但由于發展起步較晚,創新品種還比較少,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股市的運行情況,因此近來也出現萎縮的跡象。國債發行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廣大個人投資者的需要。

2、我國保險市場吸收資產的能力還未有效發揮

2006年,世界人均保費469.6美元,我國僅36.3美元;發達國家人均長期壽險保單持有量為1.5件,而我國僅0.1件;我國的家庭財產保險投保率為5%,公眾責任保險投保率不足10%,即使消費者熟悉的車輛保險投保率也僅達到30%,而在發達國家這些險種的投保率都在80%以上;我國醫療費用由商業保險承擔的比例不到2%,而許多發達國家往往超過5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資產的供給量有限,表現在商業保險起步晚、保險機構少、分布不均衡、險種少、營銷不規范等。另一方面,居民的保險意識相對較低。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幾千年來人們習慣忍耐、各安天命,不愿意主動地用保險的方法來處置風險。另外,僥幸心理和狂熱的投機使人們對偶然的暴富太過關注,而對偶然的不幸太過漠視。這些都使保險意識的普及和保險業務的開展遇到了很大障礙。

3、我國居民金融意識還不強

首先表現在對存款安全看得較重,不愿意承擔風險,看重資金存入量的增加而不忠實資金自身的升值。其次,儲蓄最終用途的性質也決定了居民家庭資產結構的選擇。據有關部門對居民儲蓄用途的調查結果顯示,用于子女教育、看病就醫、養老、購買住房等四項用途共占66.5%。如此高的比例用于預防性動機,勢必對用于消費和投資的資產產生比較大的擠出效應。

三、優化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的政策建議

1、設法增加居民收入,尤其要解決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問題

國家統計局2007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出金融資產繼續延續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居民高積累低消費的最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長緩慢,后顧之憂加劇。因此,要使居民在增加積累的同時保持一定的消費水平,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增加居民收入,同時要提高低收入戶居民家庭收入的穩定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通過各種渠道使城鎮因下崗、失業而形成的收入不穩定狀態有所緩解。這就需要國家財政、稅收政策適度向低收入群體傾斜。

2、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城鎮居民加速積累資金主要是為了預期消費,儲蓄的主要用途是為防病、養老、子女教育和防意外,保險取向是養老和防病。所有這些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一個問題,就是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對未來生活擔憂,同時也表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笆掷镉绣X,遇事不慌”是居民普遍心態。近幾年,我國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真正落到實處還很難。今后還應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險方面多做工作,解決城鎮居民的后顧之憂。

3、完善資本市場,提高上市公司獲利能力,引導居民增強投資意識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各項監管制度,督責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提高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要積極穩健地實施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或通過收購、兼并、租賃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擴大企業規模,或通過股權轉讓為企業注入資金和項目,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其次,鼓勵證券、基金行業和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加快股指期貨等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究和推廣的步伐,拓寬個人投資渠道。再次,加強對居民投資宣傳和投資知識的培訓,要引導居民增強投資意識,端正投資態度,理性對待個人投資。

4、加快發展商業保險市場

我國商業保險市場起步較晚,各方面運行機制和規則尚未健全,因此,完善保險市場運行規則是加快保險市場發展的首要任務。一方面要完善保險市場的法律體系,建立與《保險法》相配套的法律規范。另一方面是建立保險公司評估機構,對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水平、投資回報率等指標進行評估,確定保險公司安全、高效運營。另外,對于各個保險公司來說,要想促進居民金融資產的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的居民進入保險市場投資,保險公司就必須提供具有市場吸引力的保險產品。保險險種一般分為儲蓄性、保障型和分紅型。根據目前我國社會體系的改革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來看,應以保障型為主,兼顧儲蓄型和分紅型,加大商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險種的開發力度。

【參考文獻】

[1]楊影:我國居民金融資產總量與結構的歷史演進[J].財務與金融,2005(8).

[2]宋光輝、柴曼瑩:中國居民金融資產增長和金融結構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