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人民幣增值給國內進出口的影響

時間:2022-05-12 05:14:00

導語:詮釋人民幣增值給國內進出口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人民幣增值給國內進出口的影響

摘要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人民幣升值問題近年來在世界上一直備受矚目,而美國和日本的施壓更是將人民幣升值推向了風口浪尖。人民幣的升值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匯率是所有進出口企業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人民幣的升值對整個進出口行業的影響自然是深遠而重大的。本文從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兩方面入手,分析了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原因,然后從正面和負面兩方面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行業的影響。最后提出了進出口企業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所應該采取的對策。我們認為造成人民幣升值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以及持久的巨額貿易順差。

關鍵字:人民幣升值,貿易順差,產業結構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進出口貿易近幾年來一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并因此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近幾年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國際上人民幣升值的呼聲越來越高。人民幣升值問題是一個多方利益之間的博弈。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的影響范圍是十分廣大的,影響的力度也是深層次的。同時,匯率制度的形成和改革也必定是一個長期演變和運行的過程。匯率風險一直是外貿企業經營中要面臨的問題,匯率變化對其的影響無疑是深遠而巨大的,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針對當今進出口企業機會與挑戰并存的現狀,有必要提出他們在面對這些機會與挑戰時所應采取的對策。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和原因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1.來自與日本的壓力

國際社會上,要求人民幣升值呼聲最高的是中國的近鄰日本。由于中國實行的是人民幣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美元的貶值是人民幣相對于日元也貶值了。這樣以來,日本出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就更加缺乏競爭力。同時,中國大量的廉價商品會涌入日本市場,不利于日本國際收支的平衡。2002年,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提出議案,提請七國集團通過“與1985年針對日元的‘廣島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一是可導致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受阻,從而讓日本通貨緊縮的狀況有所緩解,二是人民幣升值會促成日元的相對貶值,從而增強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日本經濟有望復蘇。

2.來自美國的壓力

2005年5月18日,布什政府再次敦促中國盡快允許人民幣升值。同時,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除非中國在6個月內對人民幣進行重估,否則將被視為操縱匯率的貿易伙伴。同時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表示,美方希望中國在未來的6個月內對人民幣進行重估并使其更具彈性化。他威脅稱,如果中國固守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美國可能采取報復措施。從美國國會到七國集團會議,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最大理由是中美之間的巨大貿易失衡。根據美國普查局的資料,2004年中美之間的商品貿易逆差達到了1620億美元,占美國全部商品貿易逆差的24%。糾正貿易逆差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減少國內需求,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的支出;二是貨幣貶值的支出轉移法。在國內政策無法尋找突破的情況下,美國只有在外部路徑上進行選擇。由于中國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而人民幣維持對美元的事實盯住,首當其沖成為布什政府的責難對象。

(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國際上的強大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人民幣的升值。然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也有一些內在因素。

1.巨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

中國長達二十多年的巨額貿易順差推動了人民幣幣值的上升。人民幣的匯率取決于外匯的需求和供給,而外匯的供求又是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的表現,因此影響中國國際收支的因素也就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因素。同時,中國的外匯供給十分充足,明顯大于外匯需求,從而導致了外匯匯率的下降,人民幣匯率的上升,也就是人民幣的升值。

2.人民幣長期被低估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幣實行盯住單一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人民幣相對美元一直處于被低估的狀態。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由于美元發行不受約束以及采取的低利率政策,致使美元在全球的供給過剩,給美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人民幣的高利率及外貿優惠政策,大量的海外資本紛紛涌入中國,投資者一來可以享受優惠的政策和人民幣低估,獲取更多的人民幣利益的同時,也在賭人民幣升值所創的外匯差價利潤。

二、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行業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改善貿易條件、降低進口成本

由于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相對來說,國外產品的價格下降,從而有利于增加國外的消費品和生產設備進口,提高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消費者的購買力因進口品價格下降而擴大,從而有利于擴大國內的消費需求。而對于依賴進口原材料來進行生產的企業來說,他們的購買原材料的能力相對增強,節省了成本,更有利與企業的發展。

(二)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長期以來,我國都是以高能耗,低效益,技術含量低,甚至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方式來發展經濟。在國際貿易中,中國主要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來進行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源型產品的生產出口,雖然賺取大量外匯,但回報的價值并不是很高。當人民幣升值之后,這種優勢也將消失殆盡,而且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中國也應當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轉變。

(三)有利于緩解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爭端

人民幣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美國的怒火。因為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于中國來講,還是一個依賴度相當高的市場。靈活的匯率政策,正是我們的目標,既不能一味聽從美國,也不能目空一切。由于我國長期保持貿易順差,在對外出口時,一些國家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環境、知識產權的限制來對中國商品設限,貿易摩擦頻繁發生,我國一直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國出口增長稍微放緩一些,進口適當加快一些,總體上也有利于緩解這類矛盾。

三、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行業的消極影響

(一)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加工貿易在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占據絕大部分份額,大部分出口型企業都是經營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擴大出口會增加就業,帶動經濟的增長。而人民幣升值則提高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我國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就缺乏出口的價格優勢。成本提高后,不利于一些依靠規模擴張和廉價勞動力來生存的企業擴大海外市場,更嚴重的是有可能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尤其是對服裝、紡織等進行傳統加工貿易行業的影響最為突出。

(二)影響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

由于人民幣升值過快和幅度過大,出口的增長幅度將會大幅回落,這樣會對資源性、低價位和低附加值的商品以及整個擴口加工產業發展造成較大的打擊。同時還會刺激一部分商品的大量進口,沖擊國內市場,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從而造成經濟的不穩定。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會增大失業率。因為我國目前出口的大部分產品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也促使企業優化產品,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增加技術性人才,降低對低素質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因此大大削弱了中國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大量的失業和就業壓力也就在所難免。

(三)降低外商對華投資的積極性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依靠優惠的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大批外商對華投資。這些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生產的產品除了在中國銷售外,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出口到國外,外商投資企業占據了中國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尤其是日本,它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國家,資源的稀缺迫使其只能通過對外投資來獲取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而中國富饒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生產環境,依靠這些條件,他們可以制造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商品。人民幣的升值增加了外商在中國投資的成本,降低了他們的積極性,這也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四、面對人民幣升值應當采取的對策

(一)進一步擴大內需,降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外貿依存度是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的體現,可以用它來衡量這個國家的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過度的依賴國際市場。很容易受到國外市場的沖擊,進而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雖然人民幣匯率上升本身會自動擴大內需,但這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部分新增加的需求將主要是對外國產品的需求。我們必須在積極發展對外開放的同時,積極轉變發展戰略,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擴大內需的政策可以沖銷人民幣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傮w來看,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空間還很大,比如降稅、調整個稅征收點、減費、增支、取消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歧視、取消外資企業享有的稅收特權,發展民營經濟等。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我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社會中收入群體是市場消費的主體,國內投資和消費的潛力還很大,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放在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市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調整進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的貿易商品結構具有以下特點:(1)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有較大比重,是我國國際貿易的比較優勢所在,這類出口的產品外國需求彈性較??;(2)工業制成品的出口有了快速發展,但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仍比較低,作為高科技產品的主要進口國,高科技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國內需求彈性相對較高。出口依存度在產品上的不平衡是少數產品的發展增大了風險,特別集中表現在個別產品上,比如紡織服裝產品,這類產業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特別強,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以及遭受反傾銷等都會對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和工人就業立即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產品的供給彈性,同時要注意引進技術和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創品牌效應,減少高科技產品如光學、醫療、精密儀器和設備等對國外的以來,通過進出口兩方面的努力來減輕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不利影響.

(三)降低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國別依賴

目前,我國對外出口地區結構極端不平衡。我國貿易順差很大一部分是來自美國,而與拉美、非洲等大多數過的進出口貿易額和經貿合作相對較小。今后要努力開拓拉美、非洲、東歐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適度降低對日本、美國、歐盟以及東亞一些國家或地區貿易市場的過度依賴,從而減輕與美、日等國的貿易摩擦,減輕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壓力以及升值對我國貿易的沖擊影響。

參考文獻

[1]陳雨露.國際金融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實例分析.當代財經,2005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