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前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與探析
時間:2022-09-07 02:44:57
導語:農村學前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與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農村民辦園成為推進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學前教師作為主要的教育工作者,其生存狀態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的生存狀況直接影響著農村幼兒接受的教育質量。但福利待遇低、工作壓力大、缺乏職業認同感等問題在影響著學前教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阻礙了農村民辦園的發展,所以本研究將在了解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生存狀態基礎上,分析原因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生存狀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對象選自太原地區的幾個分區,包括古交市、婁煩縣、陽曲縣和清徐縣并從中隨機選取10所農村民辦園的學前教師,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7份,回收率97.5%,有效率97.5%。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自編《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生存狀態調查研究》問卷。問卷結構為教師基本信息,包括年齡、學歷、工資水平、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及期望、園所相關制度及教師工作情況、家長對教師態度、政府支持力度以及教師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本研究還隨機選取5名教師進行半開放式訪談以便更全面了解情況并彌補問卷的不足,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借助了問卷星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百分比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與處理,所調查的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年齡在25歲以下(包含25歲)為43.59%,26-30歲為46.15%,31-40歲為8.55%,41-50歲為1.71%,沒有51歲以上的。教齡1-2年為40.17%,3-5年為49.57%,6-8年為7.69%,8年以上為2.56%。學歷為中專以下為6.84%,中專為17.95%,高中為35.59%,專科為31.62%,本科為8%,沒有本科以上的。所學專業是學前教育的為32.48%,其他教育類為23.08%,藝體類為7.69%,其他為36.75%。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為35.04%,沒有的為64.96%。(二)崗位待遇低,缺乏應有保障。所調查的教師工資水平每月在800元以下的為3.43%,800-1000元為27.35%,1000-1500元為53.85%,1500-2000元為9.4%,2000元以上為5.98%。在對收入的滿意度調查中,對工資很不滿意的為23.08%,不滿意為47.86%,一般為17.95%,比較滿意為7.69%,非常滿意為3.42%。在園所給教師繳納五險一金的情況中,沒有給教師繳納為71.79%,部分繳納為28.21%,沒有全部繳納的。6.84%的教師與園所簽訂了合同,93.16%沒有簽訂。(三)工作強度及心理壓力較大。調查結果顯示班級人數在25人以下(包含25人)為48.72%,26-35人為47.01%,36-45人為2.56%,45人以上為1.71%。教師的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下為8.55%,8-10小時為41.88%,10-12小時為44.44%,12小時以上的為5.13%。認為工作壓力很大為28.21%,比較大為57.26%,一般為9.4%,不大為5.13%。認為園所對教師有人文關懷的為23.08%,一般為40.17%,沒有為36.75%。在班容量、教師工作強度和壓力中可以看出,班容量在26人以上的大約占總數的一半,而班級常駐教師數量多為2人且不分保教,大部分教師的工作時長都在8小時以上,教師普遍反映出工作壓力大,且壓力來源主要集中在家長及社會和園所工作及領導方面,多數教師并沒有明顯感受到園所的人文關懷。國家規定勞動者工作時長不能超過8小時,而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工作時長已然超標。通過訪談對象了解到其時間主要分配在完成園所領導布置的任務、制作手工教具、班級環境創設、教學計劃以及教案的編寫、與家長溝通、忙于處理與幼兒相關的各項事務等。工作時間的延長,導致教師個人的時間縮短,精神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再加上本該每班配備兩位教師和一位保育員,但園所卻將教師人數壓縮為兩人,甚至一人,教師不得不承擔起保育員和教學員的雙重職務,這無疑加重了其工作量和工作負擔,然而在教師身心俱疲下,園所并沒有給予他們較多的人文關懷。(四)園所對教師的發展支持不足。在調查中認為園所給教師提供專業學習培訓機會很多的為1.7%,比較多為3.42%,一般為20.51%,很少為62.39%,幾乎沒有為11.97%。教師非常愿意參加專業培訓為52.14%,比較愿意為35.9%,一般為9.4%,不愿意為2.56%。認為在園所晉升空間很大的教師為4.27%,比較大為10.26%,一般為34.19%,不大為31.62%,非常渺小為19.66%。在園所給教師提供專業學習的機會方面,幾乎所有教師都認為機會不是很多,雖然園所沒有給教師過多的支持,但大約90%的教師還是愿意進行專業學習的,多數教師在晉升上不抱有大的期望。農村民辦園學前教育理念相對落后,對學前教師的技能和專業水平要求較低,所以很容易忽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與教師的交流,了解到園所很少會出資讓教師外出學習,一方面源于農村學前教師流動性大的狀況,園所不愿意給教師投資,擔心培訓出來的教師會中途離職,給園所造成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即使有一兩次專業學習的機會,也是派部分領導層的教師前去,基層教師獲得學習的機會微乎其微。此外農村民辦園辦學規模較小,人員管理制度體系相對凌亂,且未設置完整的教師發展制度,造成教師的晉升途徑很狹窄,造成很多教師在同一職位任教多年也沒有升職機會的現狀,所以雖然大部分教師有進行專業學習的欲望,但沒有園所的支持并受到晉升空間狹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五)缺乏職業認同感。在調查教師認為家長對學前教師職業的態度中認為是保姆的為39.32%,老師為48.72%,同伴為11.97%。家長對教師期望值很高為7.69%,比較高為30.77%,一般為57.26%,低為3.42%,很低為0.85%。認為政府監管及扶持力度很大為5.13%,比較大為16.24%,一般為23.93%,低為47%,很低為7.69%。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15.38%的人還會選擇學前教師,61.54%會有所考慮,23.08%會換職業。從上述家長、政府及教師自身的態度上看,部分家長仍然存在對學前教師的偏見,且大約60%的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值不高,將近80%的教師認為政府對園所的監管和扶持力度不足,教師更希望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擁有優質的福利待遇以及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和尊重,多數教師會考慮更換職業。在農村背景下有些家長認為學前教師學歷低,能力不足,幼兒園只是家長工作忙時寄放孩子的一個場所。農村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他們對于學前教育的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從一定意義上說,家長心目中的幼兒教師如何也就代表了幼兒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形象。社會期望值低直接影響著學前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教師產生自我懷疑,很可能在潛移默化的評價中失去對自我價值的正確判斷,從而產生低自我效能感和低職業認同感,再加上沒有政府對學前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對群眾學前教育知識的普及,學前教育的價值被掩藏,學前教師的地位始終無法提升,所以在調查和訪談中教師表示非常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及家長的認可和尊重。
三、相關改進建議
(一)政府層面。1.切實落實相關政策。當地政府要承擔起保障學前教師權利的責任,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嚴格執行國家對教師發放工資的最低標準,保障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基本生活水平。政府要根據當地園所幼兒的入園率,合理安排園所配備教師與幼兒的比例,減輕教師負擔,讓教師愉快工作無后顧之憂。政府要在辦園條件以及從教教師質量上嚴格把關,這不僅是對幼兒負責,同時也是對學前教師負責,有利于提升學前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同時政府要努力普及人們對學前教育的正確認識,改變農村群眾對學前教師的陳舊觀念,這將有利于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使學前教師的職業真正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尊重。2.加大當地政府對農村民辦園的支持力度。民辦園在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農村民辦園更是如此。當地政府應在政策上加強對農村民辦園的支持力度,不僅要鼓勵他們辦于麗梅: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生存狀態的研究與探析園,還要鼓勵他們辦好的、高水平的幼兒園。由于農村發展水平較低,民辦園又沒有國家財政的投入,所以當地政府要為農村民辦園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提供優惠政策,合理配置相應資源,促進農村民辦園快速發展,通過建設良好的師資隊伍以及園所環境,提高當地學前教育的發展質量,同時學前教師的幸福感也會上升。當地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往往決定了當地學前教育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二)園所層面。1.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切實保障。農村民辦園的管理者要具有全局意識,在整體上把握園所發展的節奏,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規范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教師隊伍規范化、合理化,學前教師才能專心從事教育事業,才能保持一顆熱情向上的事業心。要增強對學前教師的科學管理,明確園所的獎懲制度以及晉升制度,對教師的成長采取多元化評價,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園所的管理中,共同為園所的發展出謀劃策,這樣有助于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一位教師都置身于對園所的奉獻之中,嚴格且專業化的管理才能不斷對教師進行鞭策,促使其發展進步。為切實保障教師的權益,園所要做到對教師工資不拖欠,不隨意扣除并按時發放,與教師簽訂勞動合同,不僅保障教師的權益,同時也維護了園所的利益,此外,為教師繳納應有的保險,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安全感和歸屬感。2.提供成長平臺,給予人文關懷。農村民辦園要重視學前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督促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拓寬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比如在園所內定期進行集體教研活動,組織觀摩優秀教師高質量課堂,也可以利用教學競賽提升學前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園所要鼓勵教師開展學習資源共享,使每一位教師都參與,讓每一位教師都成長,這樣才能讓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進而改善農村民辦園整體的學前教育質量。此外,園所應給予學前教師理解和關懷,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人文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同事之間相互關懷,互相幫助,才能在教師共同體中求進步。要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拋棄形式化的任務,關注教師的個人特長,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使教師的自身價值得以實現,從而提升教師的職業成就感。(三)教師層面。1.認同自身存在價值。教師職業是一個充滿著愛和光榮的職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贊揚的就是無私奉獻的人,既然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就應認同教師職業的價值。農村的教育條件雖然艱苦,但只要自身意志堅定,充滿信心,就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農村民辦園的學前教師人員稀缺,僅有的教師資源可能就是孩子們接受教育僅有的希望,教師不能因為外部的原因就否認自身的價值,否認崗位的意義,而應始終保持一顆光亮的心,堅持做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培育好祖國的幼苗,在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崗位上發光發熱。2.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學前教師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可以直接提升學前教育的保教質量,保證教師的高尚師德。農村民辦園的學前教師應盡最大可能充分運用各類資源,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基于農村民辦園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多利用網絡資源,觀看專家的網絡直播課程,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教案以及積極進行創意教具的制作。及時關注國家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可以使教師緊跟國家的教育方向,了解學前教育的研究熱點。教師應爭取園所的學習機會做終身學習者,加強園所之間教育理念的傳遞,以便將優秀的、適合于本園的經驗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同事之間要經常交流學習,創造出“1+1>2”的效益,凝聚團隊力量,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發展進步。學前教師的專業素養彰顯出學前教育的專業性,可以讓家長和社會更加了解和認可學前教師的職業。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作為農村學前教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他們的生存狀態和心理健康必須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其改善過程也需要各方各面的通力合作。相信在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下,農村民辦園的建設會有較大程度的提升,而農村民辦園學前教師的生存狀態也會得到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鄧澤軍.基于不同辦園體制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分類推進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4(5):91-94.
[2]張麗娟,張煒,張麗玲.幼兒教師生存狀態的國內研究綜述[J].現代交際,2011(10):156.
[3]秦旭芳,孫雁飛,譚雪青.不同辦園體制下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J].學前教育研究,2011(10):28-33.
[4]唐海燕.農村民辦園教師生存狀態調查與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Z1):81-84.
作者:于麗梅 單位:吉林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
- 上一篇:論林業技術創新對現代林業發展的作用
- 下一篇:智慧林業技術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