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
時間:2022-09-02 11:01:15
導語: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從這八個字中不難看出對教師的標準要求,也就是說學高和身正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全新的歷史時期,除了要求教師有一個較高的文化素養外,對教師的人格素養要求也非常高。該文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現狀,對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進行分析思考,并針對一些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現象提出整改措施。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
高職學生的思想已經趨于成熟,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狀態較為特殊,受青春期影響,心理既堅強又脆弱。教師的師德師風對學生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高職教師應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不斷提升和完善,尤其是高職體育教師,其肩負的使命更重,負責對學生的身心雙重正向發展。
一、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現狀
(一)教學責任意識有待提升。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進入快車道。在全新歷史時期,高職體育教學也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受傳統體育教學理念的影響,在高職體育教學發展進程中,仍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工作不夠重視,教師自認為體育課程沒有文化課程知識重要,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責任意識不夠清晰,進而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責任意識相對欠缺。受這種理念的影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工作主體意識下滑。(二)存在攤派體育用品現象。近年來,我國在職教革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隨著高職教育受到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尤其在高職體育教學環節,有一部分高職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夠重視,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效果。同時,在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部分體育教師利用職務之便對學生進行攤派推薦體育用品的現象,這種現象雖然不具代表性,但并不代表這種現象不存在。這種不良的現象的存在,對高職院校的師德師風存在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應引起高職院校相關部門的充分重視。(三)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有一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對自身的教學責任沒有深刻的了解。其實,體育教師的教學責任十分重大,尤其是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僅要求學生有一個較強的文化素養,同時也需要學生有一個較強的身體素養。作為一名21世紀的青年,應對德育和體育進行雙重發展,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在高職院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實用型技能人才。但有一部分高職體育教師,不僅沒有將上述觀念貫徹到教學中,反而利用職務之便對學生進行以權謀私。其具體做法主要表現如下,在體育課程考試前夕,教師對學生“泄露考題”。這種行為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師德師風造成了惡劣影響。(四)存在體罰歧視學生現象。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關心和愛護,這也是從古至今人們對教師尊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高職體育課程教學中,仍舊存在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存在體罰和歧視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扭曲。高職學生尚處在青春期,這一時期的身心發育特點是心思細膩、愛憎分明。教師的這種體罰歧視行為,已經嚴重違背教師教書育人的初衷,不僅對學生的身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傷害,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造成極其不良的影響。(五)缺乏師德師風管理機制。對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管理工作來說,由于高職院校內部缺乏對相關師德師風的管理機制,進而導致了部分體育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一定欠缺。
二、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
(一)組織培訓提升責任意識。對于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而言,首先應從定期組織以思政教育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培訓活動開始,這是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責任意識的基礎工作,同時這也是提升體育教師責任意識的必要條件。培訓活動主要負責人應組織體育教師系統性的學習提升教育素養,以及師德師風方面的書籍,比如毛鄧文選、相關的教育教學法規等方面的書籍,這是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學基本素養以及責任意識的基本保證。在這一基礎上,校方還應引導體育教師參加校內校外組織的各項有關師德師風的座談會,或者在各個不同節日參加有關師德師風建設的文體活動,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對自身的責任意識進行提升,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相關師德師風建設培訓會,對其內容進行完整而細致的觀看,在觀看過后應將網絡學習與實際學習的思想進行系統化的分析整理,并將其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整理,然后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學校相關部門。另外,校方應對體育教師關于師德師風方面的資料進行評審,將其中寫得較好的資料在校內進行共享,從而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整體職業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教師的師德師風也進行了有效提升。(二)強化師風修養杜絕推銷。在高職體育教學實踐中,雖然大部分體育教師的人品都較好,但不排除有一部分教師利用教學之便,向學生強行攤派推薦商品,或以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使用某些體育用品,或者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需利用這些體育用品鍛煉為借口,讓學生購買高價體育用品。比如各種球類體育用品,田徑輔助用品,甚至是跑步機、體育服飾等,更有甚者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以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為名,強行讓學生購買健身卡。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可以對上述商品進行購買,體育教師就會對其另眼相看。而另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由于無條件購買上述體育用品,就被體育教師輕視污蔑等,使這些學生的思想受到一定的摧殘。針對上述情況,校方應對這部分體育教師進行嚴懲,同時還應在校內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有針對性的對其強化師德師風教育,使這部分教師的個人修養有一個質的提升,堅決杜絕這種變相推銷行為再度發生。對少數仍舊我行我素的體育教師,應對其進行勸退處理,以此保證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高素質、高能量、高責任感,使師德師風建設真正落到實處。(三)樹立良好師德。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節,有一部分體育教師以權謀私,平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沒有對學生起到良性教學引導的作用,反而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對學生“泄露考題”,這種極個別存在的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師整體的口碑。校方應對這部分教師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定期對其進行師德師風方面的教育,為其樹立正直為師的終身性信仰,使其真正具有為人師表的道德風范[1]。校方還應教導體育教師應對學生發揮榜樣的作用,真正成為學生道德和學習方面的楷模。另外,教師也應從自我角度對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進行提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作為己任,堅決杜絕課堂不認真教學,考試前對學生“泄露考題”這些不良現象的重演,這才是從根本上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說,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系統的教學活動,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引導,并教授學生如何將體育的理論知識有機轉化為體育的實際運動,同時在實際的體育運動中,應對體育理論進行總結。只有這種教學方式才會使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在體育技能測評中取得較好的體育成績,并逐步形成系統化的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能力。(四)熱愛學生維護學生尊嚴。雖然社會的發展腳步不斷加快,教育的水平也不斷提升,但就目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來說,仍舊有一小部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體罰。究其根本,是因為一部分學生的體質較弱,或者處在特殊生理階段,比如感冒等,因此也就沒有體能完成難度系數較高的體育項目,但個別教師對這一現象進行無視,認為學生這種表現對教學工作造成影響,而且又不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體育技能引導。這種不良現象的發生,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口碑產生了一定的惡劣影響。在全新歷史時期,學生與教師享有同等權利,學生也是有尊嚴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體罰或者歧視現象,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針對這一現象,校方應對教學進行教導,讓體育教師自覺的對學生產生關愛之心。同時,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維護學生的尊嚴,使學生感覺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關愛。身為一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將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視為己任,讓學生的身心沐浴在陽光下。堅決杜絕體罰、歧視學生的現象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將師德師風建設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落實,使體育教師的思政水平在教學中進行提升,這種方式既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同時也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重要作用[2]。(五)建立健全師德師風體系。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校方應本著師德師風建設中制度先行原則,也就是說在進行師德師風建設的時候,首先應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統完善的對體育教師的考核評級體系。在一個教學周期結束后,校方、學生、家長三方面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表現進行綜合評比,最終將三方的打分進行綜合,評選出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兩名教師。讓得分最高的教師在全校體育教師面前進行思政品德、職業素養等方面心得體會進行分享,同時校方也應將其樹立為體育教師的學習楷模。另外,對評比得分最低的體育教師,應幫助其尋找出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對其進行以鼓勵為主的教育工作[3]。同時,即便是在本教學周期獲得道德楷模身份的體育教師,并不意味著下一個教學周期仍舊保持道德楷模的身份。也就是說,這種關于對體育教師進行的師德師風評比活動,應該在每個教學周期結束后,都展開新一輪的評比。因此,即便是本次得分最低的教師,也不意味著在今后的評比中就沒有機會,同樣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在下次的評比中獲得較高分數[4]。
三、結語
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師師德師風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校方應清楚這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校方應堅持對體育教師的思政水平和職業素養進行提升,以此確保高職院校體育專業教師的師德師風有一個整體性的提升。在這一基礎上,才能保證體育教師對學生有一個良性正確的體育教學引導,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熊錦秀.高職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4):27-28.
[2]陳宗勝,張穎.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現狀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5(35):214+221.
[3]黃國坤.基于社會轉型期高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略論[J].法制與社會,2019(34):159-160.
[4]賈海艷.新時期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調查分析[J].智庫時代,2019(26):63+65.
作者:蔡菊香 陳平安 單位:鄂州職業大學
- 上一篇:淺談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技巧
- 下一篇:公路企業創建安全生產工作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