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研究

時間:2022-09-02 11:22:56

導語: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研究

鄉村教師既肩負著提高鄉村人口素質、振興鄉村教育的重任,同時也是教育扶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的忠實堅守者。隨著一系列相關教育政策的出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專業素養發展再度成為教育學者研究的重點與熱點主題。鄉村教師隊伍是我國師資隊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對于我國鄉村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至關重要。然而,目前我國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不強、青年教師與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優質師資補充渠道不暢、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知識結構與職業素質不高、專業化發展水平滯后等現實狀況依然突出?;诖?,培養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以上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內涵特征、專業素養構成體系和培養路徑。

一、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內涵

專業素養主要是指從事某一專業性的職業活動所應具備的綜合品質,體現了該專業活動內在的規范和要求,主要包含專業的理念、道德、知識和能力[1]等方面。因此,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被看作是“教師擁有和帶往教學情境的知識、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師具有優良的現存特性的基礎上經過正確而嚴格的教師教育所獲得的”。[2]從目前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目前教育領域的時代最強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同時應具備關鍵能力與核心專業素養。教師專業素養是教師在先天條件基礎上,經歷養育、教育和實踐等各種后天途徑逐步養成,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有著顯著影響的素質和修養,是教師從事符合時展的職業活動所需心理品質的總和。[3]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指鄉村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應具備的適合鄉村教育特質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的集合,是教師勝任鄉村基層學校教書育人工作的基本條件。它是教師經過職前系統的師范教育培養,并在長期的鄉村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發展形成的具有專業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綜合素養。[4]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是指小學全科教師從事鄉村教育教學所具備的綜合的知識結構、嫻熟的教育能力、深厚的教育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健康心理素質等多方面能力的集合體,是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堅定教育理想信念、扎根鄉村、默默奉獻、教書育人的基本條件??偟膩碇v,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是一個長期性、階段性、全方位的職前教育結果,同時職后并在長期的鄉村教育教學實踐中豐富教學經驗,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與專業知識、提升教育實踐與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形成具有專業知識的廣博性、能力素質的綜合性、專業能力的生成性、教學能力的實踐性、專業能力的發展性等專業綜合素養。

二、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特征

鄉村小學全科教師由于其教育對象的差異性、知識結構的綜合性以及專業化發展的特殊性,其專業素養的養成有其自身特征。從專業化發展角度來看,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與普通小學教師一樣,但從概念延伸、職業專業化素養來看,又區別于普通教師。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內在方面,表現為“卓越”和“全科”,為鄉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賦予特殊特征;二是外在方面,主要表現在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將來主要從事鄉村教育教學實踐,鄉村學生身心發展特征、文化環境、地理風貌、民俗民風等都有別于城市學校。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外在表現凸顯其廣博性、綜合性、生成性、實踐性及發展性等特征。因此,可以看出,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理念方面比普通教師具備更高要求。(一)廣博性?!鞍岩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就是對教育目的的一個廣義界說?!盵5]中師傳統的教師培養優勢集中體現在全科教師培養,關注專業基礎素養綜合發展,為以后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因為全科教師培養將從事鄉村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語數外通吃、音體美全扛”更能說明全科教師具備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鄉村小學全科教師知識的廣博性具體表現在承擔小學的綜合課程,應對日常的教學困境。(二)綜合性。小學全科教師知識結構和專業發展方面重點突出綜合性,其中包括專業理念綜合性、專業能力綜合性以及專業知識綜合性等。傳統的學科方向主要關注分科化、專業化,而全科教師的培養體現在全科,而非分科,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的綜合性培養。小學全科教師的專業素養的綜合性主要表現在:(1)教育對象的啟蒙性和綜合素養的發展性;(2)新教師教育改革學科綜合化發展對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提出新要求;(3)全科教師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導向作用;(4)信息時代對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提出的新要求。(三)生成性。教師不應再一味執念于對“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誰的知識最有價值”等問題的求解,而應反向追問“是知識解放了人,還是知識壓迫了人”這一更為緊要的命題。[6]教學知識傾向預設性還是生成性一直以來是我國教學論探究的主要問題。教學過程的預設性指知識作為符號代表,缺少符號所隱含的深層含義,要求事先設置好完備的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流程模式,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學習完整的科學文化知識,儲存知識結構,導致學生缺失批判、質疑精神。生成性教學指教學過程中知識代表的是符號內涵的深層意義,教師不但要求學生識記符號,而且掌握符號所蘊含的深層意義。學生不只是知識的貯存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悟創造能力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對話教育形式,促進知識的動態生成,對話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以人和環境為內容,發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意義[7],不斷引導受教育者通過對話、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成為實踐反思型學習者,不斷提升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形成新路徑。(四)實踐性?!督處熃逃n程標準(試行)》提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在研究自身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發展?!币虼耍诮逃龑嵺`過程中形成教育智慧,具有教育實踐智慧是教師專業素養達到成熟的標志。教育實踐智慧(機智)是一種教育行動的形式,做那些對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有利的實踐活動。作為一名充滿豐富教育智慧的老師,需要保留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受到傷害,讓破碎的變成整體,鞏固好的品質,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支持個性成長。[8]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表現為理解體驗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情境的創設、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因材施教,教育理論知識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不斷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提高專業素養,豐富實踐教育智慧,做實踐反思型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五)發展性?!缎W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编l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是職前、職中、職后一體化動態生成的過程,具有階段性、持續性、拓展性等特征。職前教師教育構建的“全過程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要求學生在校幾年時間不間斷學習,采取多元化學習方式,通過課內、課堂外相配合,校內、校外相結合,集體討論、個人自學相結合等多種學習方式,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并在其職后參加工作也不斷通過自學、進修、培訓等方式,提高自身專業化素養水平。因此,教師的專業素養形成具有發展性,貫穿于職業發展的全過程,即“活到老、學到老”。

三、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結構體系建構

基于相關學者研究成果及《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三級)》,筆者認為,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素養構成可以從專業知識素養、專業能力素養、專業理念素養3個一級維度進行劃分,并在專業素養一級維度的基礎上劃分13個二級維度,如表1所示。一是依據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知識素養構成領域,分為通識融合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學科綜合知識、實踐創新知識、鄉土鄉情知識等二級維度;二是依據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專業能力素養構成維度,分為崇高的職業道德、深厚的專業情懷、扎實的專業能力、廣博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能力等二級維度;三是依據鄉村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理念素養維度,分為基礎專業理念素養、核心專業理念素養、拓展專業理念素養等二級維度等。專業知識素養是鄉村小學卓越教師的立足之本,表現在教師對所授學科課程所屬專業的基礎知識需達到“扎實寬厚”的要求。鄉村小學卓越教師不但需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綜合知識和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具備學科綜合知識和實踐創新知識,同時具備鄉土鄉情知識等;教師專業能力素養是教師教育理念素養、專業知識素養的載體,它直接關系到學生職業道德養成、專業情懷培養、專業能力習得、實踐技能訓練和教育智慧生成與發展等;專業理念素養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行動指南,先進教育理念素養對于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至關重要。

四、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培養路徑

(一)實施多元協同創新的教師培養模式。形成多元協同創新的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模式,形成政策引導、高師院校牽頭、小學參與的共同體協作發展模式。王林發等學者基于地方師范院校全科卓越教師培養的困惑,提出以項目學習、問題探究及任務驅動構建卓越全科教師培養模式。[9]所以,培養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新模式探究,對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首先,協同政府、教研室、中小學建立小學卓越教師發展共同體,形成“高校引領、地方參與、小學聯盟”的教師職前職后培養一體化新機制;其次,縣域校級之間內部采取小學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形成“協同教研”“雙向互聘”“崗位互換”等共同發展新機制;最后,鄉村小學以教研室為單位組建教育教學研究團隊,并實施“雙導師制”、校本教研等發展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協同創新的教師培養新模式。(二)優化本土化定向協同師資補充機制。新時期我國鄉村小規模學校師資數量不足、整體素質偏低、學科教師配置缺乏專業對口、校際間教師資源缺乏優質均衡、鄉村教師補充措施缺乏持續性、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凸顯[10],因此,急需完善本土化定向協同師資補充機制。鄉村小學卓越教師本土化定向培養,是指培養具有鄉村情懷,地域認同,身份認同的本鄉、本土的鄉村教師。全方位、多角度、綜合發力,基于鄉土精神、鄉土文化、鄉土情懷,培育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綜合專業素養。首先,基于鄉村教育實際發展情況,從鄉村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鄉土鄉情考慮,完善本土化定向協同師資補充機制,提高教師的專業理念素養;其次,課程開設基于選擇鄉土課程資源、留守兒童教育專題、鄉土文化、風俗習慣等,應使課程開發設計關照鄉村教育現實情況,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最后,教師專業素養培養應該緊扣鄉村教育發展困境,引導教師不斷深入鄉村教育一線,積極把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優化“U-G-I-S”(大學、政府、研究機構和學校)“四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模式,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素養。(三)設置“鄉土、鄉情、鄉味”的教育課程體系。新時代的鄉村教師決不能只扮演教書匠的角色,而是應該具有厚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區特色鄉土文化底蘊,具有理性反思意識和時代擔當精神,具有為社會公眾和鄉村教育服務的情懷。[11]由于教師教育課程設置體系中鄉土、鄉情、鄉味教育知識的普遍缺失,直接導致師范生對鄉村教育生活不了解、不適應、不自信。由于城鄉地域差異、文化隔閡、生存條件落差,教師產生了偏執心態、自我否定的自卑情結和無奈的堅守與觀望的狀態,并伴隨著大量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流失。因此,教師職前教育過程中應積極創設鄉土、鄉情、鄉味課程,讓全科師范生從鄉土情境中建構“鄉情”,并攫取教育內核,這已成為當下我國公費全科師范生職前培養的現實訴求。[12]基于課程開發,選擇適切性課程內容,培養教師具備鄉土方言、熟悉鄉村教師生存現狀、挖掘地域鄉土特色資源、創新鄉土、鄉情、鄉味的教育課程體系,采用全科課程整合理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豐富教師鄉土情懷、情感體驗、認知感悟,培養教師熱愛鄉村教育、樹立終身扎根鄉村從教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情懷、專業素養理念、專業素養精神。(四)落實城鄉師資協同輪崗走教政策。區域教育資源優勢互補是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形成的主要保障,建立剛柔并濟的城鄉教師雙向合理流動機制,靈活運用雙向兼職、聯合聘用等形式,柔性引才、用才新機制,推進城鎮與鄉村“校聯體”建設,積極實施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名師區域內走教制度、“銀齡講學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優秀校長、教師、教研員到縣鎮和鄉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13]第一,明確享受鄉村優惠政策(如職位獲取、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的教師需要在鄉村學校最短服務年限,鼓勵教師積極投入鄉村一線教學,提高從教積極性;第二,采取“師徒結對”“輪崗交流”“走教置換”等多元化途徑,引導優秀教師在城鄉之間“柔性”流動,緩解城鄉師資隊伍結構性緊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第三,探索縣域“學區聯盟”“學校聯盟”新機制,促進鄉村教師隊伍“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夯實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培養基礎。(五)建立以“全人發展”的評價激勵制度。國外小學全科教師的成功經驗,除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有機結合外,最關鍵在于形成了比較合理、公平的考核評價監控機制。如美國國家教育協會、教師教育協會,法國師資培訓大學學院,這些都是比較成熟的教師培養質量監控機構。新時期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為了緊跟國際教師教育發展趨勢,需要積極建立教師教育評價體系。教師教育評價體系作為教師培養的關鍵一環,教師需積極探索建立以“全人發展”的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評價體系,全方位考核評價教師的教學與實踐能力,通過構建“學校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主管部門引導評價、第三方(社會)參與評價、用人單位跟蹤評價”的“五位一體”科學評價體系,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保駕護航。同時,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基于小學全科教師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從教師身心發展的角度,提出心理、知識、德行、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小學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檢測標準[14],使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綜合素養培育落地生根。(六)構建教師反思實踐型學習共同體。蕭恩1983年提出教師“反思性實踐者”專業概念,替代了教師“技術熟練者”的觀點,“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教師就是這種典型的實踐者。構建反思實踐型學習共同體,教師并不是簡單地將教育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而是在學習理論與親身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使用理論”。鄉村小學全科教師以共同目標、共同愿景為基礎,開展開發性、互動性、生成性交流、溝通、共享機制,形成相互幫助、互利共贏、資源共享的學習模式。舒爾曼認為,“行動、反思、合作和一個支持性文化或共同體是真實的、持續的學習發生的條件。當面臨新的問題時,教師會通過自己的‘使用理論’與情境互動,進而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對策。”構建反思實踐型學習共同體,培育鄉村小學卓越全科型教師專業素養發展,需要借鑒積極互賴理論,高校導師、實習教師、實踐導師組成積極互賴教育實踐團體。建立共同體的實習教師實踐學習程序是:教學理論定位與研討——示范與觀摩——教學設計與報告——課堂教學實操與復演、互評方式[15],多形式、同步調、協同培養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發展。

總之,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發展是不斷動態生成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通過職前、在職以及職后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過程中,通過素養提升轉化為教育實踐智慧。培養新時代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是現階段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訴求,同時為鄉村基礎教育發展提供師資保障以及以“全人發展”理念契合兒童身心發展需求。厘清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內涵價值、素質結構,有助于更好地探索培養路徑和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促進鄉村小學卓越全科教師培養內涵式跨越發展。

作者:蘇鵬舉 單位: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