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文化檔案的開發與利用
時間:2022-10-22 10:49:25
導語:城市社區文化檔案的開發與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社區文化檔案是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檔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城市社區發展和繁榮的真實記錄,是社區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和憑證,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檔案積累和建立起來之后,不應束之高閣,只有充分開發利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社區建設指導性文件的利用
社區文化部門收集整理歸檔的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黨和政府有關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規劃、報告、總結、計劃、會議紀要等文件,尤其是上級主管檔案部門的發文,是對社區文化建設和社區文化檔案工作具有指導性的文件,這類檔案的應用,主要是傳閱、傳達、貫徹和執行。1.立卷要便于保管、查找和利用。這類文書歸卷時要注意區分文件材料的保存價值;編寫歸檔類目時要便于檢索和查閱。2.文書檔案利用方式要多樣化。檔案部門應該開展多樣化利用方式,比如電話查檔、網絡查檔等。對于非涉密檔案,應簡化查閱手續,優化查詢途徑,開放檢索權限,使社區內部利用者可以在無法親自到檔案室查檔的情況下,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設備等現代化手段,自行檢索此類檔案信息,提高檔案工作效率。3.貫徹落實要注重實效。上級主管文化部門和檔案部門的工作指導性文件,社區文化部門和檔案部門應該及時傳達領會文件精神,以便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強社區文化工作和檔案文化服務的重要性,加強管理,切實規范社區文化部門的檔案工作,確保檔案工作和檔案服務取得實效。
二、社區各民族的民風民俗檔案的利用
社區各民族民風民俗檔案,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這類檔案只有在利用中其使用價值才能得以充分實現。1.為民族學、民俗學研究提供素材。省內社區內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婚嫁、迎送禮儀;各民族的語言、宗教信仰、傳統節日及宗教禮儀等檔案資料,是在社區群眾中傳承并直接影響社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心理和觀念的民族文化的載體。民俗是社區內各族民眾之性情、嗜好、言語、習慣,常以累月經年、不知不覺、相演相嬗而成,挖掘、整理、歸卷的這些檔案,可以為社區學者進行民族學、民俗學的研究提供基礎素材。2.發揮檔案為社區文化服務功能。社區文化工作者可據此編纂宣傳教育材料,既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又倡導文明新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和諧社區建設服務。3.開展各類活動的基礎。歸卷的社區內的名勝古跡、園林、廟宇、江河湖海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文獻資料和影像資料,這些是各個民族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礎。蔣觀云言:“一國之神話與一國之歷史,皆于人心上有莫大之影響?!盵1]1他認為神話歷史可增長人之興味,鼓動人之志氣?!吧w人心者,不能無一物以鼓蕩之。鼓蕩之有力者,恃乎文學,而歷史與神話(以近世言之,可易為小說)其重要之首端矣?!盵1]2遼寧這類文化資源豐富,例如遼寧省1985年開始民間文學普查工作,“1990年全省13個市出版市卷本21冊,共收錄故事3716篇,約1167萬字”[2]1001。這些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仙話、怪話、佛話、寓言、笑話,林林總總,是人民大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我國民俗文化的寶貴遺產。佛話仙話,大眾借仙佛來寄托自己的理想,體現了人民大眾樸素善良正直通達的世界觀。一座山,一棵樹,一塊石,編個充滿仙氣、佛氣的傳說,就使它們有了靈氣,給宗教信仰增添了許多情趣,使它更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神話表現出來的改造天地創造萬物,任勞任怨,以及對生活生命的歌頌與探索的英雄主義和那種積極進取大無畏的獻身精神,至今對讀者仍有著啟示作用。這些民間故事內容通俗,情節生動,想象奇特,風格多樣,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社區文化部門可以利用這些文化資源開展各類活動。比如組織居民開展“我愛家鄉”系列活動,讓居民尤其是社區內的孩子們走進社區圖書室、檔案室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及民風、民俗、民間故事,然后再到實地參觀考察,比如參觀大清第一個皇家寺廟———皇寺,了解滿族的發展史和大清的興衰史;組織旅游活動,游覽家鄉的名山大川;組織“百姓講壇”,講述家鄉的歷史發展,組織演講比賽等等,豐富社區居民精神生活,滿足社區居民文化生活需求。
三、社區各民族文化藝術遺產檔案的利用
遼寧是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民間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形式多樣。文化藝術成就和藝術作品豐富多彩。社區文化部門可以利用這類檔案,向社區配送多樣化的文化產品,深化檔案文化服務。1.廣泛收集,建立社區文化藝術遺產檔案數據庫。收集工作是社區文化檔案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前提和條件。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極其豐富。已普查出奉天落子、鞍山二人轉、東北大鼓、千山寺廟音樂、滿族民間故事、笙管樂、海城高蹺、蓋州高蹺、朝鮮族農樂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11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李秀媛、劉蘭芳、單田芳、趙本山、田連元等近400人[3]。要做好文化藝術遺產檔案的開發利用,必須廣泛收集能夠反映社區文化藝術遺產的歷史、源流、發展沿革、表現形式、藝術成就等各方面具有珍貴價值的藝術作品、道具、影音圖像資料等。尤其是需要我們傳承和保護社區內各民族的文化典籍,諸如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滿族說部”、鄂倫春族的“莫蘇昆”等等。這些是社區各民族文化的承載物,檔案部門不僅要全面系統地記錄,還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起社區文化藝術遺產檔案數據庫,為社區文化藝術遺產的宣傳和傳承提供條件。2.積極宣傳,弘揚和傳承遼寧省文化藝術遺產。積極開展文化藝術遺產檔案的宣傳,提高社區居民對遼寧省文化藝術遺產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弘揚遼寧省優秀民族歷史文化。首先,社區檔案部門可以利用社會媒體、網絡等宣傳渠道,宣傳社區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遺產;可以舉辦“書香飄社區”讀書月活動,提高社區民眾對文化藝術遺產的關注度,推動遼寧省文化藝術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其次,社區文化部門可以在節假日和各民族傳統節日舉辦各民族文化藝術遺產項目展演活動。諸如2013年春節在沈陽皇寺廣場、老北市文化園設置120個民間工藝展區,在錫伯族家廟門前搭建舞臺,演出京劇、舞蹈、歌曲、魔術、小品等;2016年6月17日至19日,沈陽市舉辦的“2016沈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皇寺文化廣場和老北市文化園,設220個展位,市內外120多個非遺項目參展,主題活動是非遺項目展演、展示和講堂。各社區可以根據自己社區的實際,或舉辦音樂、曲藝表演,或進行民俗展示、手工藝制品大賽等等,加強對本社區文化藝術遺產的宣傳與利用,從而實現其文化價值。社區文化建設文化活動相關的資料要收集齊全。這類檔案是社區文化建設的縮影,可以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經驗和教訓。
總之,社區文化檔案工作者要立足本職,認真做好社區文化檔案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充分發揮檔案為社區文化建設服務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苑利.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遼寧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遼寧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1994.
[3]中國非物質遺產網.國家非物質遺產代表性項目:遼寧省[EB/OL].www.ihchina.cn/5/5_1.html#.
作者:金桂蘭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高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 下一篇: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