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建設規劃初探

時間:2022-04-26 10:26:15

導語:森林城市建設規劃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城市建設規劃初探

1引言

公安縣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邊緣,地處東經111°48′~111°25′,北緯29°37′~30°19′之間。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匯處,東臨石首市,西接松滋市,南與湖南省安鄉縣、澧縣接壤,北臨長江,與市府荊州市城區隔江相望??h域面積2257.53km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長,熱量豐富,低溫凍害頻次較少,春季冷暖多變,溫度上升快,雨量遞增;夏季炎熱潮濕,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涼,雨量銳減;冬季寒冷干燥,低溫少雨。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191.2mm,年均日照1714.8h。

2公安縣森林城市建設優劣勢分析

2.1建設優勢分析。2.1.1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公安縣方圓200km范圍內有2個省會城市,8個地級市以及60個縣市區,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得中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海、陸、空交通十分便捷,是“北煤南運”鐵路通道與長江干流的重要交匯點,市場空間廣闊,商貿流通活躍。隨著湖北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和荊州“壯腰工程”的加快實施,公安成為長江經濟帶工業協作區和現代物流區的戰略地位將日益顯現。2.1.2豐富的自然資源,濃厚的文化底蘊。公安縣動植物資源豐富,且包含國家級保護動物,其中鳥類資源最為豐富,鳥類種數占湖北省鳥類種數的30.11%。這里名人文化薈萃,民俗文化多彩,可以很好的打造城市特色,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緩解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更好的保證創森的成功。2.1.3林業建設屢創佳績。公安縣在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等榮譽的基礎上,再次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榮譽稱號,成功申報崇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淤泥湖省級濕地公園。始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積極推廣鄉土樹種,改變楊樹“一樹獨大”的局面。開展“銀林”合作。成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開展林權融資,推行林權抵押貸款,為林業生產再投入提供資金支持。綠色家園、特色經濟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等指標完成情況均居荊州市第一方陣,綠滿公安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縣農田林網全面升級,江河外灘和低湖荒地全面綠化,丘陵崗地植被全面覆蓋,城鄉綠化全面發展,林業產業建設初具規模,林業生態文化建設有序推進,保證了“創森”工作的順利開展。2.2建設劣勢分析。2.2.1森林綠地模式理念需要更新。過去城市綠化建設,主要強調綠地面積、綠化覆蓋率等指標的實現,重視植物的景觀美化作用,對綠地植被生態結構、生態效益、生物多樣性指數等相對重視不足;而傳統的林業建設,強調總造林面積和經濟因素,對森林植被結構、物種多樣性保存、關鍵節點植物景觀營造等有欠缺。2.2.2城區植物種類及群落構不夠合理,部分道路綠化形式單一。老城區建設使用的綠化植物種類少且配置方式單調。常綠樹種、落葉樹種、彩葉樹種、花灌木等使用比例不夠合理,導致綠地景觀色彩單調,且缺乏季相變化,沒有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的生態和景觀效應。公安縣城區道路綠化的垂結構主要有二種類型:喬木(行道樹)單層結構、喬灌兩層結構和喬灌草三層結構。綠化質量與森林城市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樹冠未能形成樹蔭,且部分行道樹病蟲害嚴重。2.2.3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凸顯,法律法規宣傳有待加強。林業生態建設與濕地資源大縣的地位不相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不相適應。如何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濕地資源,已經成為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課題。加上林業法律法規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不適應林業生態建設的需要,市民對涉林案件的法律法規認識不足,相關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環保意識。

3創建森林城市解決對策

3.1從實際出發,設立符合城市現狀的規劃目標。想要打造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優質的城市環境體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遠的規劃與設計,公安縣的生態體系構架不是單純森林資源的保育,是要將森林資源融入到城市規劃之中去,融入到人民的生活當中去。森林城市的規劃要以安縣的城鄉發展現狀為規劃依據,發現公安縣作為平原地區在創建森林城市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符合公安縣實際情況的近期和遠期森林城市規劃,使得森林城市建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3.2構建復合型多功能生態網絡,緩解城市化進程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公安縣城區現有綠地資源有限,森林綠地的發展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要高效地利用城市內的可用綠地,在保持現有綠地的基礎上見縫插針,盡可能利用街頭空地、荒地、廢棄地等空間建設綠化用地,建造集休閑娛樂、生態保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綠地,提高居民的可達性以及利用率。同時建設有效的廊道,將縣域內分散的綠地,以及周邊的大塊森林資源有效的連接起來,構建成一個可以自我循環的生態網絡體系。3.3打造森林城市獨特名片。公安縣要盡快開展市花市樹的評選活動并且確定,還要大力發展鄉土樹種的培育。在全縣較為顯眼的地方,比如高速通道出入口、城鎮中心、重要通道等地方,大力種植市花市樹以及鄉土樹種,做好豐富的喬灌草搭配,形成引人注目的景觀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打造屬于公安縣的城市特色,還能有效地節約資源。同時可以利用三袁文化等打造森林城市綠色主題公園,讓居民可以享受森林城市的建設成果,形成森林城市獨特名片。3.4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形式,創造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公安縣大多數民眾對創建森林城市的意義都不太清楚,沒有濃厚的生態保護氛圍,創建森林城市缺乏必要的群眾基礎。因此應在全縣范圍內加大宣傳力度,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生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進行科普和教育,通過廣泛的宣傳和深入的教育讓廣大居民意識到森林城市的創建不是城市管理者的任務,應該是城市居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時,加強包括組織管理、法規制度、建立長效機制、科技教育、資金投入等保障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結語

創建森林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的將綠地規劃、綠地資源恢復、濕地和林地的保護統一起來,不僅改善了鄉村過渡到城鎮的景觀也更好地讓城市綠地與城郊林地的連接毫無違和感,對于擴大城市綠化、美化的范圍,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與品位有著積極的作用,是我國城鎮化必有的階段。公安縣應該大力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始終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立足于長遠發展、注重城市特色、合理布局以及城鄉統籌,從而使生態發展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

參考文獻:

[1]陳守耀,薛金國,劉春元.森林城市的理念與建設特點[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6,25(4):21~24.

[2]李杰.淺談創建森林城市的構想[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2):108~110.

[3]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公安縣城鄉總體規劃(2015-2030年)[R].公安:公安縣人民政府,2016.

作者:李雅琦 匡敏 單位: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