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建設的措施與成效

時間:2022-04-13 04:15:48

導語:地方財政建設的措施與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財政建設的措施與成效

一、財源建設的主要措施

在保證全旗政權運轉、重點項目建設、農業、科技、教育、文化、扶貧、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支出需要,以及支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全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二、加大地方財政對“三農”扶持的力度

一是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開展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工作試點,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二是大力發展牛、草、羊、雞四大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三是加快重點村鎮建設,移民搬遷及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四是加大對社會弱勢群體救助力度,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養老、醫療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社會互助為補充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五是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安排大病救助資金、貧困學生助學資金和鄉鎮衛生院建設資金,加強農村醫療衛生網絡建設,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入學難、看病難等問題。

三、財政管理新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預算資金管理新體系

推行工資發放制度改革。在黨政事業單位全面實現工資發放銀行化,促進人員管理和工資管理相結合;政府采購全面實施。逐步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實行采購管理與采購活動分離;調整和完善旗鄉財政體制。新的財政體制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增強旗級財政宏觀調控能力。

(二)構建預算外資金管理新體系

推行了“收繳(罰)分離,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改革,下發《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意見》,財政非稅收入收繳系統全面啟動。

(三)構建專項資金管理新體系

推行以財務管理報賬制為基礎的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一是對專項資金實行專賬、專戶管理。不同類型的資金按照其用途和特點分別設置不同的賬戶和賬簿,專戶管理;二是資金撥付實行財政根據項目進度預付資金,項目驗收合格后,項目單位持單據在財政專戶報賬;三是實行責任追究制度。項目實施前有預算,項目實施中有核算,項目竣工有決算。同時,在項目申報、實施、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實行行政負責制和項目法人制;四是實行資金捆綁使用制。各項專項資金由政府統一安排立項,避免資金重復使用,真正使有限的資金得到合理有效使用;五是實行政府采購制。凡是大宗材料、儀器設備等一次性購買物資超過2萬元,都須經政府采購部門統一采購,從源頭遏制“吃回扣”等腐敗現象;六是對項目實行招標和議標制。凡國家全額投資的重點工程,一律實行公開招標制。

四、加強財政監督管理

(一)財政部門要重點開展國債資金、涉農資金和清理“小金庫”等專項檢查

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加強對《行政許可法的》學習宣傳,清理行政許可事項,建立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狠抓《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學習宣傳。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對會計人員實施后續教育和業務培訓。同時,著手抓財政監督檢查制度建設工作,制訂財政督查員制度實施辦法、財政局機關內部監督辦法、財政檢查工作規則等監督管理辦法,對財政資金,尤其是工資資金、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切實有效的監督。

(二)建立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增強財稅干部組織收入的能力,改進稅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技術。健全財政收支分析制度,預算執行和稅源分析工作要加強。加大非稅收入監管力度,構建稅收收入為主、非稅收入為輔的財政收入體系,建立了互成體系、整體統一的財政支出管理機制。圍繞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強化財政職能,對預算內資金,構建了部門預算、會計核算、工資統發、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等管理體系;對預算外資金,構建了統一預算、政府確定、人大審議、部門審核、資金監督等管理體系;對專項資金,構建以資金撥付直通車、財務管理報賬制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三個互成體系、互相關聯、整體統一的財政管理新機制。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財政監督機制

狠抓財政法制的學習宣傳貫徹,促進依法理財;完善財政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實行預算與國庫管理職能分離;重新整合財政監督檢查職能,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構,充實配備監督檢查工作人員,實現財政內部預算、執行、監督的完全分離。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管理改革,加強對項目投資評審的管理,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派駐財政督查員,收支監督并舉,形成涵蓋財政資金使用全過程的財政監督機制。

本文作者:王明珠工作單位:赤峰市敖漢旗下洼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