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界公共財政建設的運用

時間:2022-02-27 09:35:37

導語:財政學界公共財政建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學界公共財政建設的運用

摘要:時下,公共財政建設隨著社會發展不斷深入,不同因素影響下,公共財政發展還有一定阻礙。對財政學界而言,其和公共財政有直接聯系,對公共財政建設其積極作用。財政學界需為政府財政決策提供科學建議,為公共財政理財建設奠定基礎,引導公共財政和諧發展。文章對財政學界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的作用與擔當詳細分析,旨在為發揮財政學界對公共財政建設的實際作用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財政學界;公共財政;建設;擔當

公共財政始于1992年,市場經濟提出后,公共財政引入財政理論中。當下,財政教學中將公共財政思想引入知識體系。在財政體制、管理及政策實施上,都以推動公共財政為核心開展。2008年經濟危機上,政府強化財政支出,增加社保民生比重,為大眾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近年來,人們對政府公共預算支出給予更多關注,審計部門也注重對政府預算支出使用監督,對財政支出給予科學糾正。在國家建設上實現公共財政透明化,做好基礎性工作。

一、財政學界對公共財政的觀點

公共財政是適應經濟市場發展的財政工作,其在市場機制支持下,以政府為中心,對資源合理配置。公共財政可彌補市場時效,滿足社會公眾需求,促進國家穩定發展。此外,公共財政是國家的分配活動,其公共財政需確保市場資源配置穩定,注重財政自身的科學資源配置。我黨對建設具有國家特色公共財政體系的理念提出,財政學界對公共財政特征深入分析,但是其在認知上存在對應分析,以下就財政學界典型觀點具體分析。(一)公共財政三大特征。公共財政屬公共部門科學,國家宏觀調控中,公共財政是市場經濟下財政政策的表現。公共財政是財政在經濟發展中不斷完善的產物,其要求財政政策符合國家發展需求,同時完善財政職能。公共財政是國家財政政策總稱,需體現國家意志,體現政府職能。在該觀點中,公共財政中財政收入由納稅獲得,政府將財權規劃到財政部門,預算外和制度外收入取消。財政收入用于公共領域,致力于公共安全、福利、工程等建設。財政決策屬于公共決策,應體現民主性特點,這也是公共財政自身特殊性。(二)公共財政五大特征。該觀點認為,公共財政產生及發展主要依據于:政府活動;市場經濟活動;公共需要。政府活動是公共財政開展前提,也是其存在基礎。市場經濟活動是公共財政存在保障。市場經濟活動使政府職能向公共事務、需求、物品等方面分配上轉變,促進公共選擇理論出現。公共財政依據市場失靈,以財政內容,分析政府政策范圍。公共需求是公共財政主要內容,政府對公共事物合理管理,但是公共事務辦理需落實到公共勞務、物品提供中,針對公共物品中非競爭性及消費不排他性,確定具體物品及服務內容。此觀點認為公共財政分配主體為政權組織,公共財政分配以滿足公共需求,保障市場機制配置資源高效性,公共財政分配按照政治權利,不經市場開展,具有強制性和補償性。公共財政分配以社會剩余價值、勞動消耗為中心。公共財政分配經濟性是政府對資源的規劃,不以營利為目的。(三)公共財政職能特征論。公共財政是政府集中生產總值,以此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政府對資源配置及收支分配,通過此活動調節社會總需及總供給,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公共財政特征體現在不同職能上,優化配置。該觀點認為,公共財政運行決定其職能。公共財政能夠對經濟結構優化,發揮經濟效率實際作用。公共財政利用自身資源配置能力,為政府分配物品、資金奠定基礎,引導資源合理流向。公共財政發揮縮小收入差異、實現社會公平公正作用。公共財政以收入分配方式,對資金科學籌集,設置規范稅收及其他收入規范,以稅收為代表,對各項收入內容分配,建立公平市場競爭環境。公共財政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通過行駛自身穩定職能作用,以“相機抉擇”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支持,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共同富裕。

二、對制約公共財政建設的問題分析

(一)專家對公共財政建設的探索。財政學教師注重財政專業理論及政策分析,獲取大量理論知識。專家對國家財稅體制的改革及財稅偵政策提出自身見解。例如,某專家提出“雙元財政”、“公共財政”理論,對建設合理的公共財政理論做出杰出貢獻。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的《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對推進預算公開有一定促進作用。一些財政科研專業人員為國家領導人員講解財政專業知識內容,為國家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不同專家對財政事業的分析研究,豐富了財政理論支持,使得財政理論受到大眾廣泛關注。(二)制約公共財政建設的問題。當下,公共財政建設發展形勢較嚴峻,需要我們不斷深入分析公共財政建設具體內容。在經濟學理論支持下,系統性的分析我國財政發展條件及規律,建立起符合國家自身發展的科學財政體系是實現公共財政建設的理想渠道。當下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完善及國家治理的他說階段,財政方面是國家穩定發展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對公共財政建設分析,站在新古典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上,對財政學的不定內容分析,財政理論由國外傳入后,應思考財政理論的發展方向,加快公共財政方面的深入研究。公共財政學需的體現財政學基本理念,表現出我國公共財政的特征。公共財政具有公共性特征,其表現出公開、公平、公正特征。對我國經濟而言,政府提出方案,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對形式討論,但是人大代表多未針對方案提出質疑。從公共財政角度將,其偏離了公開、公正要求。在預算上,公共財政預算公開是基礎性要求,各級政府應將自身財政預算公布于眾,執政為民,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在財政公開上,政府還存在較大進步空間,其公開具有片面性,未將全部財務預算公開。在財政預算的法制方面,公共財政需在法律制度約束下實施管理,按照一定標準,落實到具體項目工作中,而不是全權由政府領導,對資金分配,導致資金分配具有隨意性。此外,一些“跑關系”而非法從政府方面獲取資金的現象阻礙公共財政建設發展,應正視次問題,著重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解決問題。針對公共財政建設存在的問題,要發揮財政學界的輿論性作用,成立可靠的財政學術團體,征求各個專家意見建議,建立課題、研究課題,為國家財政決策提供有力的研究成果。

三、政府管理部門自律理財

公共財政屬政府執行責任、履行義務的物質基礎,是一切公共活動開展保障,要讓政府及管理者認識到自身責任,按照公共財政需求實施行為,依法辦事,在法律約束下執行權利。對應管理部門應樹立正確價值觀,公共理財時自我約束自己,形成職業自覺。當下,國家對財政管理制定了以《預算法》、《政府采購法》等為代表的法律規范,各級政府也制定了不同的收費管理制度及財務管理制度,不同法律法規規范政府部門依法理財,但是,仍有一些部門利用自身職務便捷,以公謀私,非法揮霍資金,造成腐敗、浪費現象嚴重。分析國家對應公共事業管理人員對法律的冷漠和輕視,人們在法律面前“以公謀私”,主要原因是違法成本低,執法力度不強,導致違法人員對法律缺乏應有的敬畏。因此,要加大執法力度,將“為民理財”就是公共理財的理念傳輸到其中,對違法人員“違法必究”。此外,應在政府及公共部門職業道德上的注重分析,對進入政府工作的人員,無論其職業如何,都屬于人民以稅款供養的服務人員,在自身崗位上提供合理服務,通過薪酬獲取收入,不應損害公共利益。公共部門應保護公共財政,遵道德,維護大眾社會利益。新時期我黨對政府部門腐敗嚴厲打擊,對鋪張浪費給予嚴肅處理,黨風黨政得到煥然一新。就我黨長久發展而言,應樹立公財政理念的自覺行為理念,財政教育以自身獨特性,加強對公共財政理論宣傳,加強對公共服務的人員和學生的職業性思想道德教育,讓其了解公共理財的重要性及準則,了解財政工作人員應具備的思想素質。為提高學生的內在品德,單單依靠教師能力還遠遠不夠,應分析社會形勢變化,發揮學校教育性功能,鼓勵學生主動認識公共財權,讓學生認識到公共財權的意義,而不是過分強調部門工作的負擔和責任。

四、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理性公共財政意識

公共財政屬于人們財務工作,向政府納稅、政府實施稅收等工作深入分析都屬于公共財政問題,但是,受國家長久治理方式影響,我們更多的對國家權威性進行強調,加強對納稅人按時納稅的義務,強調預算的重要性,忽略社會公眾對財政預算的知情和參與,導致公眾對公共財政運行不理解,在處理關系到自身切身利益問題上也沒有重視。國家傳統管理觀念和制度限制,導致人們對和自身息息相關的公共財政問題漠不關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財政學界的專業性人員,因加深對自身角度認識,認識到自身對公共財政制度的促進作用,分析自己的專業優勢,是否為公共財政持續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僅僅依靠新聞記者對財政決策進行報道,并不能使公眾加深對公共財政的理解,需要以財政學界必要的研究,深入分析政策的導向、利弊等,以理性分析獲取大眾廣泛關注,形成社會共鳴。財政學界應樹立自信,有信心利用自身專業能力,讓公眾和政府加強溝通和交流。具體行動上,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1)要讓公眾關注公共財政權益理念,在學術研究中,納入引導公眾關心公共財權的形式,讓公眾了解公共財政的訴求,借鑒公眾對政府預算信息的關注原因,遷移到對公共財權的關注上去。讓公眾能夠更多關注自身貨幣收入的支配,將自身對消費支出的重視,遷移到對公共財政的重視上,認識到公共財政對自身實際影響,對政府的決策和財政資金使用以積極態度面對,對不合理的決策及財政資金異常操作,及時表明自身的反對態度,讓政府能夠接收到自身決策的反饋,進而優化決策。(2)在財政學界學者角度上來講,要對政府對公共財政的管理實時分析,對損害公共財政的行為有針對性的評判,用專業性財政理論,分析實際生活中與會對應的案例,以案例充實學術性論述,提高自身理論的可靠性,讓社會公眾能夠增強對財政學界的信任和認識。(3)國家財政部門及財政學界應給予專家學者必要的政策傾斜,對專家撰寫公共財政讀本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和媒體部門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對專家科學的論文及時發表并加強宣傳,通過媒體多樣化宣傳形式,積極宣傳正確的公共財政思想、運行制度及方式,讓大眾對關系到自身利益的公共財政有全面理解。還可以和教育部門加強合作溝通,將公共財政的理論性知識融入教育教材中,讓學生提前了解公共財政的內容,清楚認識自身需要盡到的義務及擁有的權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財政學界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的作用與擔當分析,應認識到財政學界對公共財政的不同觀點,理解公共財政后,分析制約公共財政建設的問題,分析財政學界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的作用,再以政府管理部門自律理財、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理性公共財政意識,論述財政學界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的擔當,促進我國公共財政建設合理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云旗.論公共財政與現代財政制度之關系[J].經濟研究參考,2016(44).

[2]楊志勇.財政學的基本問題——兼論中國財政學發展的著力點[J].財政研究,2017(12).

[3]孫伊凡,陳麗莎,李家輝,等.試論財政學界在公共財政建設中的作用與擔當[J].經濟研究參考,2017(28).

[4]齊守印.論中國特色財政學的理論基礎[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

作者:張宇晗 單位: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