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0 04:51:32
導語: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既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技術,又不屬于貧困縣市,得不到國家強力扶持,在資源枯竭、發展出現落差、財政異常困難的情況下,要改變自身不上不下的狀況,必須認清自己在財源建設方面存在的難點與問題,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才能收到切實效果。
關鍵詞: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
一、“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內涵
“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曾因資源優勢前期發展較快,但未取得技術優勢,資源依賴程度高,產業較單一,當資源枯竭時,又不像貧困縣市能得到國家強力扶持,使發展難以為繼,財政特別困難的城市。湖南省耒陽市是典型的“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它是湖南省最大的產煤基地,煤炭曾是耒陽的經濟支柱,占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它又是全國17個煤炭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隨著資源枯竭,發展出現落差,導致財政面臨著嚴峻挑戰。
二、“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財源建設的難點與問題
(一)發展環境破壞嚴重,治理難度較大。煤炭曾是耒陽經濟發展的命脈,高峰時年產量1200萬噸。它雖使耒陽經濟盛極一時,但隨著資源枯竭,問題接踵而至。如今煤炭可開采量僅1.2億噸;去產能使耒陽2018年的煤炭產量跌至120萬噸,趕不上高峰時的零頭;失業礦工增多;經濟結構失衡,高污染、高耗能行業占“大頭”;煤矸石、粉煤灰和廢水污染土地,使其無法耕種;礦區居民職業病、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地下水位下降使水資源告急;采煤沉陷區使房屋、橋梁、道路等遭受損壞;水源涵養能力削弱使耒陽面對2008年的洪災不堪一擊,山林遭毀,田地受損。目前全市有礦山地質災害隱患157處,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的虧空需要加倍彌補,治理“后遺癥”需要巨大投入,這讓政府的財力難以承受,無力推進財源建設。(二)產業萎縮收益遞減,自我發展能力弱化。過去耒陽因資源而興,但單一的發展路徑在“城市自我深化”中被束縛在狹小空間,過于依賴資源型產業,導致高新技術產業投入不足,發展滯后;加工業不發達,經濟結構畸形,產業轉型遲緩;名優產品少,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煤炭開采門檻低也使中小型企業居多,規模化程度低,經營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難以擴大規模,自我發展能力弱。金融危機后,西方進入衰退期,外煤大量進入我國且價格低廉;國內新能源快速發展,普通混煤從過去每噸近千元降到2019年初的每噸240元。耒陽不僅資源枯竭,還要去產能,致使煤炭量價齊跌,煤炭稅費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大幅降低。加上資源開采一般遵循“先上后下,先易后難”的原則,初始開采成本低,煤炭品質好,價格高,效益較好。隨著采掘深度、難度加大,成本提高,品質變差,價格下跌,優勢變劣勢,產量收益都在遞減。煤炭作為耒陽的支柱產業曾大力發展,過去煤價上漲使先入者一夜暴富,從而引發跟風效應,重復投資,惡性競爭,既讓企業效益變差,投資者損失巨大,也使財政增收困難,整個耒陽的自我發展能力弱化。(三)產業單一結構不合理,難以產生綜合效應。耒陽過去一“煤”獨大,產業單一,結構脆弱,經濟受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如耒陽的煤炭稅費2010年在財政收入中的比占為59.43%,2013年就降至15.09%,原因是2012年耒陽連出兩次安全事故,國家要求關閉小煤窯。近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去產能,耒陽大量中小企業首當其沖。資源性產業屬于投入型產業,產品缺乏深精加工,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乘數效應小,產業的關聯性、輻射性低,作為支柱產業既難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產業之間又互不配套,結構不合理,缺乏綜合效應。近年耒陽雖大力發展替代產業,但尚在培育期,短期難形成優勢。長期依賴資源使耒陽其他產業的發展受到抑制,產業結構的低水平和趨同性使財政收入增長乏力,財源建設舉步維艱。(四)經濟總量偏小,稅收集中度過高。煤炭雖使耒陽經濟快速擴張,GDP總量在湖南曾排到第五、六名,但仍總量偏小,與位居前四名的長沙、瀏陽等縣市相比差了一個級數。前四名一年的GDP都是上千億,長沙縣2018年達1509.3億元,而耒陽最高年份也只有400多億。長沙縣的財政收入2011年是120億元,到2018年已達350億元,耒陽的財政收入同期卻由22.63億元弱減到21.9億元。資源產品屬于上游初級產品,價格過高,下游產品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國家為穩定物價,就要抑制上游資源產品價格。過去煤炭開采主要是國有企業,創造的利稅大都上繳,留給地方的很少,導致資源富縣又是財政窮縣。煤炭作為耒陽的支柱財源,其稅費一度占據全市稅收的半壁江山。但近年這一支柱財源坍塌,其稅收從2012年的4.77億元下降至2016年的1.8億元。后來又依賴土地經營與房地產開發,當國家加大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時,財政增收就異常困難。財源結構的單一性和高度集中性,使支柱財源基礎脆弱,風險極大,加上經濟總量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就容易使財政陷入困境。(五)剛性支出不斷增多,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分稅制改革將事權下放,財權上收,層層向上集中。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又要求政府加強公共服務,醫保、養老等標準不斷提高,教育、扶貧、三農、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補短板”支出不斷增多,且支出剛性,結構固化、能增不能減。作為傳統農業縣市,財政收入隨著農業稅取消而明顯減少,再加上資源枯竭等因素影響,增收更加困難。作為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耒陽既不像發達縣市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又不如貧困縣那樣得到國家的有力扶持;過去依賴資源使產業結構單一,不如其他中等縣市由于產業結構相對合理,發展較為平穩,當依賴的資源逐漸枯竭,發展出現較大落差,使耒陽的財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六)科技投入少,自主創新與結構調整能力弱化。煤炭開采技術門檻低且利潤可觀,吸引大量社會資本進入,使耒陽經濟科技投入少,以物質消耗為主。由于資源開采一次性投資大,設備、鉆井、洞道、房屋等固定資產具有較高的利用鎖定性,難以回收或轉作它用,形成大量沉淀成本讓企業退出的成本很高,只能低效運營,致使產業結構呈現剛性,轉型困難,關閉整頓浪費很大。由于耒陽過去工業基礎薄弱,近年來雖大力招商,推動產業轉型,但受項目達產時效和減稅讓利等影響,短期對財政的貢獻有限??萍纪度肷偈柜珀栕灾鲃撔履芰Σ粡?,產業鏈條未充分延伸,科技創新和營銷人才缺乏,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響亮的龍頭企業,創新能力低下。(七)等靠要思想嚴重,產業轉型意識不強。過去耒陽因資源而興,一些干部群眾盲目樂觀,安于現狀,養成靠山吃山的思想,缺乏危機感與緊迫感。當被國家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得到國家一定扶持時,一些人又產生等、靠、要的思想,不思進取,缺乏主動探索、研究培植壯大財源的思想,生財、聚財的內生動力不足,缺乏積極促進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意識與有效舉措,也影響了財源建設的步伐。
三、對策與措施
(一)轉變觀念,不等不靠,增強危機感、責任感與憂患意識。作為“夾心層”資源枯竭型城市既不能只看到GDP在全省排名靠前,盲目樂觀,也不能因資源枯竭坐等國家扶持,應增強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保持清醒頭腦。積極轉變觀念,不等不靠,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發展接續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激發內生動力,擺脫資源依賴,實現產業轉型和困境重生。(二)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接續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配套能力。一是引入先進技術加快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煤炭開采規?;妹禾?、煤矸石發電或發展建材,利用煤電優勢發展煤化工、冶煉,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使其從資源消耗型向環保效益型轉變,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將傳統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二是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發展接續產業,培育新優勢產業。依托楠竹資源等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經濟強市,利用區位優勢與交通便利大力發展物流業,建設湘南區域性物流中心,利用油茶優勢開辟油茶游覽風光帶,大力發展油茶精深加工,積極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并合理規劃,形成配套,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加強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培育龍頭企業和名優產品,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推動科技體制創新,完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建立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科技鏈與產業鏈相銜接、科研機構與企業相融合的新機制,使科技從經濟發展的外生變量變為內在動力。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工匠精神,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品牌,躋身行業龍頭。(四)加強園區建設,促進規模發展與集群發展,改變企業小。而散、競爭力不強的狀況以園區為平臺,科學規劃,找準定位,完善路網建設和配套服務,提高園區的吸納力和承載力,促進關聯企業向園區集中,相互配套,構建集中管理、集中服務、集中開發新機制,形成項目集中、產業集群、企業集聚和資源集約新模式,促進產業孵化和關聯發展、層鏈發展、集群發展。在東江工業園、蔡倫科技創業園積極引入高科技企業和項目,推動模具、冶煉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向循環經濟產業園搬遷,打造節能環保產業園。以“總量擴大、項目擴充、產業擴張、園區擴容”為原則,通過加強園區建設,促進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集群升級。(五)深化行政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供優質服務,為促進產業轉型創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和“放管服”改革,減少審批事項,簡化辦事程序,形成“一站式”行政服務,打破壟斷,放寬市場準入,營造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通過規范行政執法與收費,減稅降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轉變支持財源建設方式,變直接投資為間接扶持,變資金扶持為機制引導,進一步完善稅收返還、稅費減免、信貸貼息、以獎、代補等優惠政策,并與金融、土地、價格等政策相配合,給予企業政策和資金扶持。實施對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建立領導定期聯系制度,及時了解企業困難,建立財政性存款與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納稅貢獻“掛鉤”機制,給予專項補助、財政性存款等措施,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六)爭取支持,充實財力,為改變結構單一、效益不高的發展狀況提供支撐。資源枯竭型城市要緩解財政窘境,既要加強自身努力,也要向上反映困難,積極爭取,將爭取上級資金和項目列入日常重要議程,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反映困難,同時認真研究國家扶持政策,掌握其具體內容與變化動態,并選好一批事關全市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做好可行性研究,以便對接上級的規劃與項目安排,獲得更多更大的支持。(七)引導企業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將閑置資金投入推動二次創業。部分投資者因煤炭積累了大額財富,手握資金卻找不到出路,要破除這些人“小富即安”的思想,制定優惠政策促進煤老板“二次創業”。如煤老板梁國成投資近10億建成東興水泥廠,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新型干法旋窯生產工藝,年產水泥360萬噸,消化煤矸石60萬噸、粉煤灰120萬噸,年產值過10億,稅收過億元;煤老板賀洪林創辦綠海糧油公司,成為集糧食加工、儲備、銷售、運輸、物流、賓館、房地產于一體的企業集團,年產值1.6億元;煤老板資柒林創辦耒陽市清潔柴油廠,用新工藝從垃圾中提煉柴油;“煤老板”曹利古由“煤老板”變為“田老板”,并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大戶”稱號。(八)搞好城市土地經營,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于促進產業轉型與結構優化進一步突破制度障礙,不斷深化戶籍、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改革,確保進城務工人員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通過城市土地經營,推進市域路網完善和城市提質改造,不斷完善供排水、能源、通信、“三廢”處置等基礎設施,完善國有土地收購、整理、儲備、拍賣等制度,做強做精“土地經濟”,力求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統籌整合區域內的城市資源和資產,強化市場運作力度,加強城市空間廣告宣傳、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冠名等市場化經營,使經營城市成為財政更具實效性的增收渠道。
作者:姚瑋 李文杰 單位:湖南省耒陽市財政局
- 上一篇:食品科學學科建設思考與建議
- 下一篇:消防法制及執法規范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