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電壓下關口力率分析
時間:2022-07-30 10:51:57
導語:目標電壓下關口力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關口無功缺額計算
地區與省網之間考核關口設在220kV變電站。把握變電站無功動態平衡,是完成關口力率合格率的關鍵。地區無功平衡計算通常在每年負荷高峰、低谷期各進行一次,除進行地區總量控制,還要做局部區域平衡,即220kV變電站所關聯的供電范圍的無功負荷和補償配置。220kV作為地區一次變電站應有較多的無功調節能力,負荷高峰時受電力率大于0.96以上,低谷時也應能保證在No.42013華北電力技術NORTHCHINAELECTRICPOWER90.94~0.98區間運行。比較無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在網損方面的經濟回報,有經濟效益應優先安排實施。同時還要做出地區無功平衡3年滾動規劃。依據當年迎峰渡夏月度最高負荷計算關口無功缺額,是區域無功平衡行之有效的簡易算法之一。取用歷史數據,我們用負荷代表日負荷對220kV變電站進行來年無功缺額預測計算,考慮近年負荷增長因素按照26%計,地區網供負荷將達4200MW,無功負荷按照最大自然無功負荷系數1.20計算,無功負荷將增加1000Mvar。如果電網無功負荷的60%由用戶就地補償,則將有400Mvar須由電網通過增加無功補償設備提供。地區220kV變電站2004年無功缺額預測計算達156Mvar,可裝無功設備146Mvar,差額部分將由35~110kV變電站完善。
1.2關口降損節電舉證
采集電網運行參數,計算并排查電網無功缺額狀態,篩選有經濟回報的A、B變電站,并在某年底迎峰度夏前全部完成安裝。(1)內容:在220kVA、B變電站35kV側分別加裝二組電容器,容量均為2×12Mvar,費用合計578萬元。(2)評價:在此之前,供電部門無功補償設備都安排在電網末端35~110kV變電站和用戶變電站,地區電網第一次在35kV側安裝無功補償設備。這是電網關口力率考核的需要,是電網運行的進步和理念的創新。經變電站電容器投運前后的經濟技術分析計算,A變電站年節電160萬kWh,B變電站年節電120萬kWh,直接經濟效益300萬元/年。同時提高地區220kV變電站綜合力率5.4%。(3)分析:A、B變電站35kV側安裝電容器,項目在迎峰度夏期前投運后,大大改善了區域電網的無功平衡水平,特別是在七、八月高峰負荷期間,相關變電站的電壓合格率、力率都得到了空前有效的提高,為系統電壓的穩定和安全迎峰度夏提供了充裕的無功儲備。(4)關口電容器組投運前后功率因數(力率)及經濟效益分析。(a)力率分析A、B變電站關口力率同期比較見表1,平均比上年分別提高48.9%、27.5%,均達到了預期的無功補償效果,和無功缺額計算目標相吻合。(b)關口降損節電經濟效益分析•A變電站力率比較及降損節電經濟效益分析投切電容器前后220kV電壓力率實測數據比較,見表2。電容器投運后,提高了電網的力率水平,達到了降損節能的目的。按以上實測數據估算月份減少電能損耗,節電量計算如下:降低損耗百分率:1-0.922/0.98112=12.068%,根據220kV網損率1.6%計算八月份節電量估算為:97400×744×1.6%×12.068%=13.9917萬kWh,投運電容器后,一年節電約160萬kWh。•B變電站力率比較及降損節電經濟效益分析投切電容器前后220kV電壓力率實測數據比較,見表3。電容器投運后,同理計算出一年節電約120萬kWh。
1.3中、低壓側接駁電廠的變電站
220kV變電站中相當一部分中壓側110kV接有電廠,上網有功功率平衡所在變電站負荷后,大多呈現出變壓器高壓側關口上下網有功功率的波動,從屬的力率方向的這種飄忽不定,將對關口力率考核帶來影響,因此這類變電站關口力率理應免考核。
1.4220kV變電站進城的思考
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觸發城市范圍急劇膨脹,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居民生活用電的不斷提高,引發220kV變電站大量進城,城市規劃要求220kV變電站進出線全部下地(全電纜)。據統計某220kV變電站僅110kV電纜累計長度就達36km,充電功率相當大。又因供電半徑缺少工業負荷,致使區域內無功嚴重過剩,在缺少電抗器可調節情況下,力率合格率只能達到40%左右。這類現象目前在國內比較普遍,為此我們采取措施,要求類似區域內低端變電站負荷高峰期停用50%無功補償設備投運量,低谷期電容器全停,使該區域關口力率合格率較前升高4%。
2力率運行的分級管理
2.1力率分級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0kV變電站是地區連接220~500kV省網的紐帶和橋梁,穩定關口力率運行對主網無功潮流至關重要。220kV變電站除自身做到無功就地平衡外,下一級35~110kV變電站也要無功功率就地平衡。如果說220kV一次變電站力率水平要達到0.96~1,則與之匹配二次變電站負荷高峰時力率也要求達到0.9~0.96。只有各級電網關口力率考核分別達標,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能質量、降損節電。對35~110kV變電站電壓力率的考核,是力率分級管理的需要,通過全網推廣安裝區域無功電壓優化系統,實現分層分區分壓無功功率自動平衡。
2.235~110kV變電站力率考核標準
(1)考核范圍:地區所有35~110kV變電站。(2)考核指標變壓器功率因數cosΦ(受電力率)。有功、無功功率采集優先等級如下:(a)變壓器高壓側有開關的采集高壓側;(b)變壓器高壓側無開關,進線側有開關的采集進線側;(c)變壓器高壓側、進線側均無開關的采集(中+)低壓側。各變電站功率因數上下限值、10kV電壓合格范圍,由電力調度中心每季度頒發一次。(3)考核方法(a)時段按上一級電網常規同步設定高峰、低谷時段(略);要求實時系統按0.5h/點采集,全天48點。(b)電壓35~110kV變電站考核10母線電壓,本著逆調壓的原則:負荷高峰期波動范圍:10.2~10.7kV;負荷低谷期波動范圍:10~10.5kV。(c)合格率•受電力率合格點的確定變電站運行力率分別在高峰、低谷受電力率上下限值之間,且10kV母線電壓在目標電壓范圍內判定合格;不滿足上述“與”條件的均視為不合格點。•受電力率cosΦ如變電站內多臺主變運行時,分別計算各變壓器總功率下的受電力率。遇變壓器停,則該變壓器受電力率在該時段不作統計考核。一線帶二變方式下,又遇受電力率考核點在進線,有一臺變壓器進線參數被閉鎖情況下,則該變壓器受電力率在該時段不作統計考核。即全站力率:cosΦ=ΣP/SQR(ΣP2+ΣQ2)•合格率———變電站受電力率合格率=100%×合格點數/(總點數-不考核點數)———基層公司受電力率合格率=各變電站受電力率合格率之和/變電站數量(4)考核表頁面要求(略)
2.3無功電壓優化系統的應用
無功電壓優化系統應能對整體變電站無功電壓做出優化處理,做到變電站無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原廠家設計方案是裝置引進低壓側電壓和力率參數,這樣只能解決低壓側母線無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失誤在沒考慮變電站變壓器的無功損耗和變電站整體的無功優化。實際上無功功率在電網傳輸元件上的損耗主要表現在變壓器,線路無功損僅占15%,變壓器無功損耗高達85%。無功電壓優化系統應以低壓側母線電壓為依托,捕捉變壓器高壓側力率來判斷無功電壓的優化,經與廠家溝通后得到糾正,并在考核細則中得以體現。隨著無功電壓管理的深入,我們已在220kV變電站實施無功電壓優化系統,最大限度的提高無功電壓自動投切手段。中遠期將實行網絡版的無功優化系統,在調度智能系統發揮作用。開展無功潮流優化控制,建立地區性的無功電壓優化調度指揮系統,平衡區域無功潮流,智能協調基層公司無功設備投切,真正做到電網無功電壓優化后的自動控制。
本文作者:張建民工作單位:南京供電公司
- 上一篇:電網運行綜合管理分析
- 下一篇:農村電力線路架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