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建設背景下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時間:2022-07-19 10:06:58
導語:法制建設背景下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意識形態作為主流文化精神導向,在人才價值引導與行為規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國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受獨特地理環境、多元宗教文化氛圍等因素影響意識形態教育難度大。此外我國法制建設步伐加快,如何以法制建設為背景做好對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研究成為社會探討的熱點,也是本文關注的方向。
關鍵詞:法制建設;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而法制則是良性社會環境建構的前提。隨著法制化建設口號的提出,法制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客觀上帶動了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創新與完善,新疆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與內地高校存在共性的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復雜的外部環境與多樣的內部制約因素使得當地意識形態教育阻力重重,因此探尋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特殊性并在掌握特殊性的基礎上尋找意識形態教育的側重點成為法制建設背景下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的重點。[1]
一、法制建設背景下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現狀
(一)法制建設背景下多元文化涌入,學生意識形態認知存在困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制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社會管理趨于理性,在此背景下對外來文化呈現出包容吸納的開放式心態,多種文化形式與價值理念涌入中國,文化的管理與價值引導相對困難,尤其是新疆等邊遠地區,管理難度同步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新疆學生具有內地學生意識形態認知共性,積極向上,大膽創新,但當地貧窮落后的社會現實又限制了其對知識的獲取,影響其對新文化新事物的分析判斷,加上自身薄弱的抵御力,很難正確區分文化精髓與文化糟粕。另一方面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民族分布差異性明顯,不同民族學生堅持的主流價值觀不同,在多元文化及多元主流價值觀碰撞的過程中造成民族差異認同基礎上的價值選擇困惑,而這種差異性的困惑成為動搖社會主義信念的首要干擾因素。[2]因此做好新疆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研究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性,為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法制建設背景下鼓勵民族自治,新疆成為分裂勢力主攻對象
“依法治國”口號的提出及法制建設進程加快對民族自治給予較大的認同與支持,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在保證遵守國家現行方針政策的前提下可以依法自主管理當地事務,做好當地經濟發展的統籌部署,而民族自治賦予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自由一定程度上為西方列強煽動的分裂勢力提供分裂突破口,其分裂行徑主要借助對新疆青少年學生意識形態的侵蝕實施,通過境外煽動境內附和不斷加大對新疆高校學生分裂意識的滲透,因此做好法制建設背景下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引導必須做好對敵對分裂勢力的打擊。
(三)法制建設背景下彈性空間不足,意識形態教育內容形式僵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法制建設的內涵也不斷創新延伸,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法制建設起步晚,水平低使得其彈性處理空間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新疆地區意識形態教育的僵化。一方面新疆高校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缺乏正確認識,在世界觀及人生觀樹立方面容易出現選擇判斷的偏頗。另一方面新疆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不足,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無論是活動質量還是活動數量都有待提升。[3]立足當前新疆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現狀,其受自然及人文條件客觀限制偏重于理論灌輸,缺乏社會實踐靈活性。因此法制建設背景下做好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必須以當地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為前提,提升法制建設的彈性度,以更加多樣與靈活的方式帶動學生社會實踐參與的熱情與主動性。
(四)法制建設對網絡存在監管盲區,影響新疆學生意識形態分辨
網絡飛速發展在促進信息交流共享,帶動網絡文化網絡思維創新的同時,也因監管不足造成主流文化界限的模糊,從而干擾新疆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判斷分析。一方面借助法律對網絡管理的既定盲區,社會敵對勢力以網絡為工具進行分裂反動言論的及情緒煽動。我國網絡管理暫未進入法律監管的范疇使得疆分裂“三股勢力”虛假宣傳與錯誤引導有機可乘,其借助對分裂反動信息的外在偽裝,在網絡的掩護下公開,引發新疆學生思想認識的混亂,從而導致學生真假價值觀難辨,此外新疆偏遠的地理環境與落后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也降低了當地學生信息過濾與篩選能力,在西方反動思潮及政治煽動的影響下造成主流值意識形態陣地失守。
二、法制建設背景下做好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途徑
(一)以法制建設為導向,明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內容與方向
我國法制建設進程加快客觀上促進人們對多元文化形態理解與認同度的提升,而多元文化的并存對主流意識形態內容與方向的原有“一元化”地位造成威脅。因此必須做好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內容與方向的明確。以新疆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為例,法制建設起導向作用,強化對主流思想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高校課程教育將法制建設與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結合起來,做好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引導新疆高校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動搖,從宏觀層面做好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結合新疆特殊的文化歷史與地理環境,從微觀層面做好當地主流思想文化教育,特別是增強新疆高校學生對“三史”的理解認同,輔助以豐富多彩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活動,在保證當地多元文化一體化的基礎上做好主流意識形態內容與方向的明確。
(二)以法制建設為原則,做好民族自治管理及分裂勢力的打擊
新疆少數民族自治政策賦予新疆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較大的自主權,而新疆自治管理及自主發展在取得相應成果同時也造成與其他地區發展的脫節,加上新疆惡劣自然環境,經濟鏈條不足,工業產值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引發的社會矛盾與沖突明顯,影響當地民族團結與穩定。因此應允許其自治的同時加大對當地的宏觀調控與引導,通過政策傾斜與物質幫扶構建新疆經濟發展的良性空間,增強新疆當地與祖國的日常關聯。此外針對敵對勢力對新疆的分裂意圖進行譴責及打擊,運用法律手段做好分裂分子的政治制裁。
(三)堅持法制建設背景,做好意識形態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我國新疆高校在開展意識形態教育時往往側重于理論說教,對內容與形式創新缺乏關注,長此以往,意識形態教育缺乏應有的活力與吸引力,意識形態教育逐漸形式化、過場化,其教育宗旨與目的難以真正實現。我國法制建設硬性方針指導下將新疆地區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作為敏感區,采取單純的高壓束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4]新時期新媒體的誕生為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提供了方向,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因為政治敏感一直被作為課程改革的“雷區”而刻意回避。立足法制建設不斷健全的時代背景,做好意識形態教育課程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勢在必行。手機網絡等載體都可以運用到意識形態課程教學中去,其便捷性及交互性的優勢使授課形式更趨多樣,枯燥的理論教學在新元素的帶動下更貼近學生生活。各種形式的辯論賽、紅歌演唱比賽、文化藝術節目等都可以作為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方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自覺增強對主流意識形態及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從而在整個校園內形成強大凝聚力,新疆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正能量的感染,自覺提升對意識形態的鑒別篩選能力,從而實現意識形態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四)以法制約束為前提,積極做好網絡環境的安全監督與管理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掀起信息交流共享變革的浪潮,借助網絡我們可以實現異地信息的傳輸與數據資料的共享,具體到意識形態層面來說,可以實現某個社會熱點話題的全球研討。但網絡環境自由開放允許多元意識形態并存,甚至部分反動意識形態借助網絡載體偽裝存在,因此做好法制建設背景下的網絡監管是實現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要增強新疆各大高校校園網絡控制者的全局意識,妥善做好主體信息的篩選與掌控,對于網絡上充斥的不友好言論、敏感話題及負面信息第一時間攔截處理,將謠言的傳播扼殺在萌芽中,以免負面信息的進一步擴大。法制建設背景下要求堅持依法治校,通過網絡規范制度的出臺與網絡治理方案的擬定,為網絡安全提供法律援助。其次要建立專項監督管理隊伍,重點發揮輔導員的網絡監管作用,以輔導員為橋梁紐帶及時獲取學生意識動態,做好學生意識形態及網絡信息接觸的信息反饋。網絡監管隊伍可以吸納部分學生干部,做好網絡義務監管工作,既有利于其政治辨別能力的提升也有利其科學使用網絡好習慣的養成。最后要加強法制宣傳引導,鼓勵大學生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提升分辨是非的能力。我國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網絡監管法律的制定出臺,將網絡的監督管理納入到法制建設范疇,從而營造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
三、結語
意識形態教育作為思政教育微觀層面之一,對學生價值導向樹立與意識形態確定具有重要意義。新疆偏遠的地理環境與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圍使得其意識形態教育研究格外敏感與慎重,本文立足當前我國新疆意識形態教育現狀,結合法制建設的宏觀背景就新疆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瓶頸問題進行了策略解讀,以期對做好新疆高校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研究提供指導。
作者:姜媛媛 單位:新疆伊犁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許宏.新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13.
[2]亞里坤•買買提亞爾.新時期新疆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側重點與路徑創新[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5):175-180.
[3]帕哈爾丁•賽福丁,翟宇.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2):22-24.
[4]張楊.新媒體下新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發展途徑[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5,(4):63-65,70.
- 上一篇:法制建設中親親相隱的倫理關照
- 下一篇:海綿城市建設對城鎮防洪排澇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