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規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11 04:02:41

導語:灌區規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灌區規劃建設論文

1自然地理

1.1阿凌達河

阿凌達河是松花江的一級支流,位于鶴崗市行政區域內的西南部,是鶴崗市與湯原縣的界河,發源于小興安嶺的摩天嶺,自西北流向東南,經三道林場、將軍石山西側、過龐家店入元寶山水庫。從元寶山水庫經新華鎮南、過湯原縣鶴立鎮北,匯流烏龍河后在湯原縣德祥村東南匯入松花江。阿凌達河全長110km,流域總面積910.2km2,河道比降為1/800~1/550,河寬50m~150m,彎曲系數2.5。

1.2鶴立河

鶴立河發源于青黑山摩天嶺,流向東南經三道林場,到新華鎮北折向東,至鶴立河新華農場三十六連處匯入梧桐河,為松花江二級支流。流域面積為988km2,河長146km,河道比降1/200~1/1000,河道彎曲系數2.19。鶴立河由大、小鶴立河匯合而成,兩條支流匯合口以上的集水面積分別為300km2和289km2。阿凌達河的阿凌達湖、元寶山,鶴立河新華農場鶴立二、三庫、湯原縣吉祥鄉老龍崗水庫是該灌區的主要地表水水源蓄水工程。除此之外,新華鎮鶴立河渠首工程是本灌區的主要引水水源工程,該渠首興建于1969年,攔河壩長125m,三孔2×2m的沖砂閘、二孔2×1.22m的引水閘組成,該渠首在1991年的特大洪水中嚴重破壞。1997年經鶴崗市水利局牽頭,與新華農場、湯原縣積極運作,爭取資金重新修建了鶴立河渠首。現運行渠首上游集水面積725km2,年徑流量8944萬立方米。工程有1孔攔河閘,凈寬10m,孔口尺寸10×2.5m;溢流堰長45m,堰頂高程96.00m;進水閘引水流量6.0m3/s,引水位96.0m;固灘長150m,高程97.10m。該渠首現狀設計引水灌溉面積4萬畝。

2氣象

本區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半濕潤地帶,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而漫長。根據鶴崗氣象站資料統計,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份,極端最高氣溫為37.7℃,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份,極端最低氣溫為-38.8℃。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19.7mm,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尤其是7、8兩個月雨量較為集中,約占全年降水量的49%,春季4、5月份降水量較少,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3%。多年平均蒸發量寶泉嶺觀測站589.2mm(E601蒸發皿)。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3h,無霜期為134d,多年平均封凍天數147d左右,最大凍土深度為2.0m。多年平均風速4.25m/s,最大風速可達24m/s,冬季多西風和西北風,春季多西南風,夏季多東風和東南風。

3灌區概況

灌區土地總面積14.49萬畝,現有耕地面積10.9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4.15萬畝,旱田面積6.77萬畝。現有旱田灌溉面積0.5萬畝。新華灌區灌溉分區本著與灌區農業區劃相結合,以有利于農業生產和灌溉管理為原則,將灌區劃分為阿凌達河、鶴立河2個分區。阿凌達河分區以水庫直流灌溉為主,地下水為輔。灌溉水源為元寶山水庫、阿凌達水庫和地下水。阿凌達河分區土地總面積5.87萬畝,現狀耕地面積4.7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27萬畝,旱田面積3.52萬畝。旱田節灌面積0.5萬畝。鶴立河分區以低壩引水自流灌溉與和水庫直灌為主,地下水灌溉為輔。灌溉水源為鶴立河渠首,老龍崗水庫、鶴立二、三庫和地下水。鶴立河分區土地總面積8.62萬畝,現狀耕地面積6.1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88萬畝,旱田面積3.25萬畝。

4水源及用水量分析

新華灌區水源地現狀多年平均水資源為2698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過境水)為25582萬立方米;地下水為1404萬立方米。灌區工程現狀供水能力為4018.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過境水)為3258萬立方米;地下水為760.7萬立方米。灌區現狀年需水量為3549萬立方米,富余水量為469.7萬立方米。規劃實施后新華灌區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為26986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過境水)為25582萬立方米;地下水為1404萬立方米。灌區工程規劃后供水能力為4412.34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含過境水)為3244萬立方米;地下水為1168.34萬立方米。灌區規劃近期水平年需水量為4412.34萬立方米,滿足灌區需水要求。新華灌區位于關門嘴子水庫下游,規劃中期關門嘴子水庫上馬后,梧桐河天然水資源量得到控制,可通過區域水量聯合調度,引梧桐河河水入鶴立河,補充新華灌區農作物灌溉,新華灌區農業灌溉面積可適當擴大,灌溉保證率也可進一步提高。

5經濟效益

5.1費用

5.1.1投資。鶴崗市新華灌區工程設計靜態總投資為10359.53萬元,扣除計算利潤及稅金調整影子投資為9327.65萬元,影子調整系數為0.90。

5.1.2年運行費??紤]該工程的工資及福利費、燃料費、動力費、維護費、管理費及其他費用,經測算后年運行費為305.10萬元。

5.1.3流動資金。流動資金按年運行費的25%計算,為76.28萬元。

5.2灌溉效益增產效益計算

(1)旱改水增加效益。旱改水面積為2.5萬畝,旱改水后,水稻設計單產為580kg/畝,大豆玉米種植比例為1:1,經計算旱改水增產效益為620.70萬元,每畝增產效益為248.28元。

(2)水田增產效益。原灌區水田4.15萬畝。保證率較低,單產只能達到450kg/畝,工程修建后,水稻質量將會有很大提高,每畝單產可達到580kg/畝。

(3)旱田增產效益。原灌區旱田噴灌面積0.5萬畝,灌區規劃噴灌面積4.52萬畝,旱田噴灌實施后大豆單產可由150kg/畝,提高到200kg/畝,玉米單產可由450kg/畝,提高到600kg/畝。

(4)灌溉總效益。綜上,灌區糧食年增加效益1440.12萬元,可增加糧食產量1641.50萬千克。灌區效益是由水源工程、田間配套工程等共同產生,其中現狀水田有1.67萬畝由水庫提供水源、2.48萬畝由鶴立和渠首提供水源,需要對其進行分攤,水源工程按費用現值分攤現狀水田效益的35%,總效益為1274.90萬元。

5.3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從國民經濟評價指標看,本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9.24%,大于8%;按8%的折現率計算的經濟凈現值為1250萬元,大于0,經濟效益費用比1.12,大于1。敏感性分析表明,當投資或效益單因素浮動±10%時,經濟內部收益率均大于8%,說明該項目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灌區規劃建設可以推動地區糧食產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從地區發展來看為灌區人民增產創收,灌區的建設將會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者:賀佳巖單位: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