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設備中心的構建

時間:2022-12-13 03:46:36

導語:大學生設備中心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設備中心的構建

本文作者:鄭齊工作單位: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學校的教學設備學校有多媒體教室100多間,計算機房近30間,計算機數量巨大,其中大部分不在保修期內,中心定期對計算機、投影機等設備進行灰塵清理等維護工作,故障機器由教室管理員報修,中心安排處于課余時間的學生前來維修。此外,針對教師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教室設備的不足之處,中心人員設計并試驗后得到可行性方案,對設備進行改造。其中學院東教學樓和機械北樓教室的擴音系統經中心學生改造,拾音范圍、播放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學校其他配套設施逸夫館、科報廳、音樂廳的音響、燈光設備,以及各系多功能廳里的電子器材、校園一卡通、校園監控安防系統等。教師與學生的電子產品主要是臺式機、筆記本、電風扇、MP4、手機等。學校周邊社區居民的電子產品一般是家用電器、臺式機、筆記本、音響等。

初級階段大學生設備維護維修與研發中心于2010年3月籌備建設,2010年5月14日揭牌。2010~2011年,中心主要業務為學校教學設備的維護與維修,中心有操作室一間,面積90平方米,倉庫面積90平方米,中心有成員35人,其中核心技術人員10人?!叭f事開頭難”是中心建設初期的真實寫照,其他院校沒有類似的中心運營經驗可以借鑒,中心一邊建設一邊摸索,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中心工作的困難主要是中心成員的招募和培養,在招募學生這個環節,必須重視其學習成績,學習成績不宜太差,否則會因中心工作占用過多學習時間而進一步影響學習。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挖掘對電子設備感興趣,尤其是個別電子設備“發燒友”的學生,他們平時在宿舍里研究電器設備,受空間和儀器設備條件的制約,不易出成果,還影響其他學生;在中心建設時,及時把他們招募進來,由中心提供一個平臺,并安排研究方向相近的學生一起開發新產品。對招募進來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也有一定的困難。首先,他們的專業、專長、研究方向不同,在培養時要花很大精力。其次,他們來自不同的學院,各學院安排的作息時間不同,所以集中培訓難度較大,只能把大部分課程培訓放在晚上。不少成員因時間原因沒能參加培訓,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自己一路摸索走來,在某些方面的技術比較薄弱。為此,中心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師進行指導,也采用高年級學生帶低年級學生、水平高的學生帶水平低的學生的方法。經過努力,中心每名核心成員基本都接受了系統性的培訓。在中心成立之初,中心的工作對象是學校的教學設備,包括:學期初對多媒體教室設備進行清理、檢查、維修,對計算機機房設備進行清理、檢查、維修,對實驗室設備進行維修;協助電氣工程實踐教研室教師進行實驗設備改進;設計、安裝院行政樓第一會議室和科報廳的音響系統;維修校園監控安防系統。現階段2011年9月至今,操作室擴展到4間,分別為維修接待室、初級維修室、高級維修室、設備研發室,倉庫2間,中心成員55人,其中核心技術人員15人,這一年里,中心的業務范圍擴展到教師、學生、周邊社區居民。目前開展的業務主要是:校內義務維修、社區義務維修,在校內開展義務維修時間長達50天,維修案例約300個,其中計算機維修案例約占50%,手機維修案例約占30%,成功維修率95%;為學校東教學樓和機械北樓安裝學生自制的界面話筒,提高拾音效果;整合并維修逸夫館的音響系統。中心現階段仍面臨著一些問題:高年級學生即將畢業,一些重要職務、研發課題,原先都是由他們承擔,現在都要交給低年級學生,存在一個工作銜接的問題。在技術銜接方面,解決辦法是建立維修記錄數據庫,詳細記錄維修、研發的過程和實驗數據,通過不斷地驗證和修改,形成可供參考的資料。統計各種設備的故障率,包括各零配件的故障率和故障因素,提高故障診斷效率,可根據數據改進設備,使得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選材更加合理。

自成立以來,中心已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使中心的建設朝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進,中心爭取在2012年9月完成管理模式升級,新管理模式參照公司的運營方式。(1)在中心建立內部人員訪問的數據中心和外部人員訪問的網絡中心。數據中心主要用于存儲維護維修與研發方面的資料以及維修詳細記錄,方便學員進行查閱。招收網絡工程及計算機方面的人才,對網站和數據中心進行管理和維護。網絡中心則主要建設對外的中心網站,方便外部人員了解中心以及查詢一些維修記錄、咨詢維修問題、交流維修心得、預訂產品、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廉潔文化建設要與時俱進,充分把握新形勢,以提高廉潔文化建設的效率。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技術讓時間和距離的概念進一步淡化,各種文化與思想在網絡中更快、更廣泛地交融與碰撞,為廉潔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既推進了辦公透明化進程,也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校設備采購工作中的廉潔文化建設應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廉潔文化的宣傳和學習工作,以網絡課程學習、論壇交流、在線考試等形式,將廉潔文化廣泛傳播。另外,互聯網平臺用戶眾多,蘊藏著不可忽視的監督力量和輿論力量。在網絡上公開招標信息,既尊重了公眾的知情權,又使設備采購人員的行為得到充分監督。當設備采購人員有腐敗行為時,網絡舉報是相當快速而有效的途徑,相關知情人可以在網上提供證據,可以聯合舉證或是反駁,最終在信息的對比印證下,去偽存真,快速完成舉報工作。建立反腐倡廉長效機制是當代廉潔文化建設的主題,要建立健全建設廉潔文化的體制和機制,必須以制度和規范作保障,輔以道德教育,軟硬結合,使廉潔成為一種行為習慣,成為一種文化自覺。相信經過我們齊心協力,長期奮斗,一定能使廉潔文化深入高校乃至整個社會,從而發揮其在廉政風險防范中的價值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