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論文
時間:2022-12-29 03:11:34
導語: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21世紀的新形勢與新環境下,音樂教育受到普通高校的重視,本文結合了音樂教育的歷史與發展現狀,并對比了國內外音樂教育的變革,對我國普通高校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及改革的辦法。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改革
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活動發展概況
對比西方眾多國家,我國的普通高校音樂教學活動開展得相對較晚。在80年代初期,一些重點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等學校才開始進行音樂教育活動的嘗試,成立相關的音樂教研室以及開展音樂公共選修課。1984年5月,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式開展了第一次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研討會,它讓我國普通院校的音樂教育者有了交流總結的機會,也進一步推進了全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進程。然而這一階段僅僅只是一個起步階段,音樂教育這一課程沒有形成相應的規模,很多音樂教育者也沒有進行過系統專業的音樂素質訓練,很多教材都是自編,缺乏理論基礎支撐。到了1995年,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活動飛速進展,據統計全國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大學開設了音樂教育課程,我國音樂教育正式進入普及發展階段?,F階段,隨著國家的大力提倡與推進,再加上一些學校的積極實踐,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活動蓬勃發展,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步。部分學校已經建立了藝術教育中心、文化素質教研室等專門的組織機構服務于整個學校的藝術教育活動。學校音樂教育師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與改善,部分的教育者已具有專業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學習經歷。音樂教育活動所需要的教具設備也有了進一步的完善與補充。
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藝術素質基礎普遍低下。通過對幾所不同的普通高校非藝術專業學生做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到他們對基礎的藝術知識掌握情況。就音樂方面而言,超過90%的學生是喜歡音樂的。在校的學生無論是學習什么專業的,對音樂的喜好都是共同的,這也正是最近電視節目中音樂類節目爆火的原因。據他們回憶,在小學里幾乎都有開設音樂課程,但是到了中學音樂課程部分學校就取消了,即使沒有取消音樂課的學校,他們的音樂課也被其他語數外課程的老師占去,學生得不到相應的音樂知識的學習。90%的學生不會識五線譜與簡譜,70%的學生從未聽過交響樂和歌劇,表現出音樂知識的貧乏,審美能力低下。(二)普通高校對音樂教育的態度有所偏離。大家自然地就會認為音樂教育是非常小眾與特殊的范疇,只適合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或是有良好音樂基礎的學生。忽視大眾教育,注重比賽成績,忽視音樂教育本身的育人要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員,音樂教育不僅能充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為、基本素養與生活品位,還能有效疏解各種壓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身心的協調發展。所以,音樂教育應該得到有效的普及,每一位學生也都應該擁有接受音樂教育的均等機會。(三)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體系缺乏必要的研究和規劃。大部分的學校都沒有適合非音樂專業學生的教材,有的學校直接沿用藝術學院的專業教材,甚至有的學校根本沒有教材。他們沒有考慮到受教育的對象大部分是沒有音樂基礎的普通大學生,而這些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他們把在大學學習音樂作為一種純粹的享受與精神的放松,最多也是認為自己需要再掌握一般的音樂常識。作為教師應該了解他們切實的需求情況,并對自己的教學內容作系統的規劃。當然我們還應該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可能在進校之前也不同程度地學習過一些樂器,已具備了一些比較全面的音樂基礎知識,對于這部分學生他們具有更高的需求。
三、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活動的改革與探索
(一)“至上而下”的政策改變,提高高校音樂教育整體理念。根據現在高校音樂教育整體的現狀及問題,首先應該解決的是普通高校對音樂教育活動的認識問題,這也是根本問題。音樂教育不能僅停留在認識層面上,還應該深入人心,打破原有對高校音樂教育忽視的態度,使各階層領導“至上而下”地給予重視及支持,才可從根本上提高效率。只有真正地得到重視,整個學校依據制定的政策與措施才能改變高校音樂教育整體觀念。政策落實到位,措施跟進有度,使高校綜合性人才培養變得更加高效。它不是專業性教育,所以這也決定了高校音樂教育應當面對的對象是全校的大學生,應努力做到真正的普及。因此,平日里在校園里可多開展音樂講座,舉辦合唱比賽、英語歌曲比賽周,創建各類藝術社團等提高大家的關注度與參與度。(二)在學校里有針對性地成立專門的藝術綜合基地。高校應該結合自己地現存的問題、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成立藝術綜合基地,并在藝術綜合基地中設立專職的管理人員,從系統上制定相關的藝術教育活動政策,定期對藝術教育的教師進行培訓與監督,保障學校藝術活動的有序開展。另一方面也能給學生們一個課外的藝術實踐場地,例如舞蹈排練室、樂器排練室等,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三)改革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普通高校有別于專業的音樂學院的學生,他們的音樂基礎素養是相對薄弱的,因此課程設置應符合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迎合他們的真實需求。應該堅持以公共選修課為主,個別輔導課為輔,公共課與個別輔導課相結合的原則。
公共輔導課針對大部分沒有音樂知識基礎的學生,目的在于給他們普及音樂常識,提高他們對于藝術學習的興趣與鑒賞能力。個別輔導課針對的是在入校前系統學習過樂器或是有較好音樂知識基礎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不僅是整個學校的文藝骨干,還是整個校園藝術活動的“組織者”與“傳播者”,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這樣的小課可以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與專業水準,在每年的大學生藝術節中他們都可以積極參與。
參考文獻:
[1]張曉紅.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創新型模式的構建.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6,3.
[2]申萬勝.探索藝術教育規律建立創新教育模式.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0,4.
[3]袁善琪.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教學實踐.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葉經文.劉小娟.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11.
[5]李蓮香.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現狀與改革思路探索.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8,1.
作者:夏夢雅 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文化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職實踐教學建設研究
- 下一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分析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