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3-28 11:14:51
導語: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贛州現有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借鑒國內外先進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經驗和成就,我們認為贛州城市公共藝術構建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即強調要把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融入到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建設中去。城市公共藝術與城市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文化氛圍等有關不可分割部分聯系。因此一般要考慮以下多方面因素:一是要與城市整體環境相協調。公共藝術作品要與城市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文化氛圍等等相配合,塑造出個性化的城市面貌,優化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二是要與城市建設規劃與一致。城市不是孤立靜態的,它存在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與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其關聯性。因此,城市公共藝術的建設要依據城市規劃進行合理安排,使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科學、有序、協調。贛州公共藝術建設要遵循整體性的原則,使公共藝術建設與城市的自然景觀、文化氛圍、城市建設規劃相協調,從整體上提升贛州的城市面貌。(2)公共性原則。公共性是公共藝術發展的靈魂。隨著各國人民自由價值觀念的覺醒和對城市建設參與意識的增強,公共性原則越來越成為城市藝術策劃者與設計者考慮的重要因素。公共性原則就是指公共藝術建設要體現共大眾的意志,為公共大眾服務,公共藝術作品要滿足公共大眾的需要,為公共大眾喜聞樂見,共建共享。遵循公共性原則,公共藝術建設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尊重民意,讓民眾參與公共藝術建設的決策、建設與管理的全過程,打破公共藝術建設中存在的特權運行和封閉管理的局面;二是公共藝術作品要體現人文關懷,反映社區民意和城市精神,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傳統;三是公共藝術作品要找到公眾與藝術的結合點,既要迎合公眾的審美情趣,又要不失藝術的標準,守信藝術價值。贛州作為革命老區具有重視民意、宣傳和發動民眾鬧革命的光榮傳統,這應當成為今天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有利的政治的基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有關部門要真正重視公眾的意見,讓公眾參與到贛州公共藝術建設項目中來,這樣才能讓公共空間真正體現民主、平等、共享,讓贛州公共藝術作品真正反映、體現共同意志、審美情趣、傳遞對大眾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3)藝術性原則。公共藝術的靈魂是美。公共藝術建設要遵循藝術性的原則。公共藝術的藝術性原則是指公共藝術要具有藝術含量和審美價值,公共藝術通過藝術品的審美性實現自身對環境的美化作用和對人的熏陶和感染利用,塑造城市精神。貫徹藝術性原則要從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重視公共藝術的藝術性,努力將藝術融入城市建筑、雕塑、壁畫、園林、廣場、公共設施等載體,與城市歷史文化脈絡、公眾的公共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以提升城市的整體文化品味。二是公共藝術的策劃者、設計者要把握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精華,并以之作為公共藝術的主流風格,公共藝術才會創新和向前發展。贛州公共藝術建設沒有模式可套,但可以遵循藝術性的原則,將現代藝術精神融入到城市建筑、雕塑、壁畫、園林、廣場、公共設施等載體,使藝術作品與日常生活更加貼近,做到藝術性、實用性、大眾性充分結合。公眾是藝術的源泉和城市公共藝術優勝劣汰的評判者,要充分發揮公眾參與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積極性,讓公共藝術的操作過程更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總之,當今城市公共藝術建設要遵循以上三個主要原則,才能避免公共藝術作品因重復建設造成經濟損失、或因成為視覺污染而被拆毀、或因抄襲而成為擺設。然而,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對它的建設還必須保持體系化建設的全局意識。
贛州城市公共藝術體系化建設的思考
打造“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贛州城市公共藝術體系化建設將迎來一個新的機遇。根據贛州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參照其他發達城市公共藝術建設的經驗和實踐,本文擬做如下思考:(1)做好贛州城市公共藝術體系化建設的整體規劃,建立健全的公共藝術管理制度。首先,通過整體規劃建立一條城市設計和藝術創作的橋梁,使城市規劃師、建筑師以及藝術家能夠更好地合作,體現百花齊放的方針,展現城市藝術的多樣化和多元化。贛州城市公共藝術體系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城市性質、城市發展目標相協調,既能夠反映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地方水土風情,也要反映現代文化和藝術特色,成為反映贛州城市文化和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贛州城市公共藝術體系建設應該在比原來更高的起點上定位使其成為形式多樣、層次分明、分布合理、整體協調、發展有序的體系,使公共藝術與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協調;其次,要建立健全公共藝術建設的相關制度、法規。包括制定公共藝術審批辦法并予以公布,使公共藝術的方案確定、審批、制作施工、養護管理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形成公共藝術創作體制,保障公共藝術建設法律法規的落實,建立市民、藝術家、政府官員共同參與的遴選公共藝術品的機制,建立起由規劃、藝術、建筑、景觀、理論等多方面配合的建設機制,從制度上確保公共藝術設計作品的公正性和公眾性,多出精品,減少失誤。(2)研究、開發和保護贛州優秀文化資源,以豐富其公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里爾•沙里寧曾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钡拇_,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的最終動力因。如今的贛州要建設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在強化贛州城市經濟戰略發展能力的同時,必須要憑借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贛州的文化軟實力。贛州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包括古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和宋城文化等資源,我們建議政府牽頭組織專家學者對這些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整理、開發和利用,使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得到不斷的繼承和弘揚。首先要成立專門的開發、研究小組,有步驟地開展有工作;其次要抽象出各類傳統文化的精髓,使之與現代精神接軌。比如我們可以從贛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客家人的務實避虛的精神、崇文重教的精神、蘇區干部的奉獻精神、自立自強的創業精神等文化精髓,并把它們與當代精神、時代脈搏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傳統文化的魅力;再次要讓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藝術結合起來彰顯贛州文化的魅力。比如贛州傳統節日的種類彩燈、九獅拜象的民俗表演、革命烈士形象、客家圍屋、宋城形象、采茶戲表演形象等,都可以用雕塑、壁畫、小品等藝術樣式表現出來,讓公眾這些傳統文化形象中感受到贛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贛州現代化建設的新氣象。(3)多方參與、合作共建,彰顯贛州文化藝術的魅力。實踐證明,如果城市公共藝術能夠突出公共性原則就能有力地促進城市公共藝術的繁榮,提升城市格調,傳播城市的知名度,為公眾提供娛樂休閑的場所,帶動城市流動人口增加,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公眾是公共藝術設計投入、創作、評判和享用的最主要群體,是公共藝術設計的目的和最終歸宿。因此公共藝術設計應充分反映、體現公共大眾的意志和審美情調,并傳達對公共大眾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就贛州而言,公共藝術建設要走多方參與、合作共建的路子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健全我市的公共藝術管理制度、機制和相關法規,確保公共大眾參與管理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事務,使公共藝術項目的方案確定、審批、制作施工、養護管理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成立由政府規劃部門官員、建筑家、公共藝術設計專家、社會文化人士及社區市民代表組成的城市公共藝術管理委員會,負責公共藝術項目的方案確定、審批、制作施工、養護管理等工作。三是有關部門對公共藝術的立項、施工、管護、拆除等方面工作要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大眾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這樣多方面力量參與建設與管理,贛州公共藝術系統化建設的工作才能做得扎實到位,真正彰顯贛州作為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魅力。
本文作者:劉潯工作單位:贛南師范學院
- 上一篇:水利檔案的現代化管理綜述
- 下一篇:水利工程基礎施工的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