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信息化環境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27 03:32:11
導語:大學信息化環境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學信息化教學軟環境建設以及硬環境建設,并提出了大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等相關內容,希望為促進大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順利進行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大學;信息化教學
環境建設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大學教學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重視建設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從而推進我國高校教育水平邁向更高的一個臺階。下面主要圍繞著大學信息化教學軟環境建設展開簡單分析與探討:
一、大學信息化教學軟環境建設
(1)政策環境的建設。現代化教育理念是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重要指導,其中,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保障大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基礎。所以,加強大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滿足高校教育發展的趨勢[1];另一方面實現教育信息化目標,促進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轉變。為此,學校要立足于自身實際發展情況,積極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營造出良好的政策環境,從而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進程。為此,作為學校領導層要高度重視大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重要性,貫徹落實各項發展規劃,這樣既保障了資金的到位,又實現機構的合理化配置,充分點燃全校師生積極性與主動性,不斷推進大學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入。(2)人才環境的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保障大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關鍵,是保證大學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此,在大力推進大學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過程之中,要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的建設,不斷吸收高素質網絡技術人才以及網絡管理人才,從而為教學環境信息化教學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作為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引導者以及設計者,教師自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而且應當熟練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為了保障大學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的質量,有必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水平,從而為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在推進大學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中,教師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具體表現為下面兩點:第一,教師自身如果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術,便可以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現代化信息技術,從而為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最大程度發揮出信息技術在推進教學質量提升作用;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學習活動,強化學生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在完成大學教學環境的信息化建設之中,利用計算機每個人可以對校園網絡信息系統進行訪問,其中,完善的安全體系是保障校園網絡環境的安全性基礎,否則,外界不良信息以及“黑客”等將會造成對校園網絡信息系統的攻擊。所以,為了保障校園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的、穩定的運行,有必要加快構建融入了多種先進技術的、高效的安全保障體系[2]。在建設大學教學環境信息化安全體系過程之中首要任務是組織成立信息安全以及計算機網絡小組,并在此基礎上制定計算機信息安全總體規劃,建立健全動態信息安全管理系統。除此之外,要加大對安全與信息法制教育的宣傳力度,組織全校師生聽取安全信息講座,從而提升全體師生信息安全的意識,加強對各種計算機網絡犯罪行為的打擊與防范,從而為校園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二、大學信息化教學硬環境建設
在推進教學現代化建設中,信息化教學硬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就其內容來看,主要包括下面幾點:第一,校園網;第二,數字圖書館;第三,電子閱覽室;第四,多媒體教室;第五計算機網絡教室;第六,電子備課系統等。硬環境建設是一項復雜性與系統性工作,所涉及的學校建設環節眾多。在加強教學信息化硬環境建設中要堅持優先建設網絡的原則,要加強統一領導與管理,采用重點突出、分步實施的方針。要充分考慮近期目標與遠期發展等,圍繞著學校發展的需要,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與此同時,要堅持“源于需求、高于需求”的基本原則,運用科學的思想落實統籌規劃與設計工作。在實際建設過程之中要在充分調查學校的發展需要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方案并明確總體結構,而后選擇合適的設備型號,防止浪費大量的人財物資源。
三、大學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1)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內容。就信息教育資源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下面幾點,第一,公用服務平臺。在推進校園網絡運用中教學系統公共服務平臺是重要基礎,是營造出數字化、信息化以及網絡化運行環境的關鍵;第二,教學資源庫;第三,精品網絡課程;第四,數字化圖書館;第五,教學網站;第六,各類網絡運用軟件;第七,自主研發教學資源。(2)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自主研發。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個兼具復雜性與系統性的長期過程,資源庫技術要隨著課程內容的更新不斷向前發展。為此,在推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過程之中,要重視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立足于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辦學特點,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校園網絡教學資源,從而實現外部引進以及自主研發兩者的充分融合。其中,就教學資源的自主研發來看,其主要包括下面兩個途徑:第一,實現對學?,F有教學資源的數字化處理,通過對傳統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使其能夠適用于多媒體以及計算機網絡教學;第二,建設一支自主研發的隊伍,按照各個學科具體需要進行自主開發,這樣不僅節約更多的開發成本,而且實現對人才隊伍的充分鍛煉,既符合高校教學的需要,又便于后期的維護與更新。(3)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合作開發。加強校際合作是實現對現有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徑,為此,在推進教學環境信息化建設中要積極向擁有豐富教學資源以及開發能力的院校學習,組織各類信息交流、教學軟件比賽以及研討會等,從而推進校際間的合作交流。與此同時,要重視優秀教學資源的引進,加快建設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從而促使共享共建的良性循環機制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時代的背景下,高校要重視推進教學環境的信息化建設,要從軟環境與硬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同時加強大學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從而推進大學教學環境的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為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從而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鵬威,曹燁帆,董天舒.“互聯網+”視閾下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12):133-136.
[2]劉喆.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效能感的研究———基于廣東省三所高校的調查[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5,36(03):52-57.
作者:宋超群 王歡 馬帥 趙鴻雁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信息化中心
- 上一篇:階梯循環教學在初中數學的運用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