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反作用力

時間:2022-02-05 09:42:09

導語: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反作用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反作用力

摘要:各類企業在自己的品牌建設過程中,除了考慮本身及市場的需求外,也要考慮消費者品牌形象反作用力,作者主要從消費者的分化問題、知識面問題、消費成熟度問題、生活節奏問題對此進行了分,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反作用力強勁有力,是品牌形象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

關鍵詞:消費者;品牌形象;反作用力

一、消費者分化問題

在中國國內市場,各地區間的商品流通障礙已越來越少,但這并不能消除各地區、各階層的消費差異。市場上需要獨特品位的消費群體在不斷擴大,雖然消費者所購買的還是產品和服務兩大類,但更多人已要求產品和服務是為其自身定做的,以此來滿足其心理需求。為順應這一形勢,許多企業已從大批量營銷,轉為定制生產,將產品進一步細分。在全球這個大市場,各國間的關稅貿易壁壘正在被迅速打破,但各地區的文化差異仍非常大。如:西方人的價值觀是個人主義為主,而中國的價值觀則是集體主義至上;西方人的行為是普遍主義,中國人的行為是特殊主義的;西方文化是罪惡感文化,中國文化則是恥辱感文化;西方文化代表現在,中國文化代表傳統。這些差異都表明,在大范圍內的品牌形象的樹立,不能套用現成的成功經驗,必須對自己的文化、心理、行為進行重新思考分析。這不僅僅是東西方的差異,在同一地區差異依然很大。十年前剛進入中國汽車普及市場時,許多轎車企業發現,市場上購買者對新車的喜好角度差異很大,有人從汽車中的生產氣味判斷踏的新舊,味道越重越喜好,而另外一些客戶則與之相反,味道越淡越接受。這使企業頭疼不已,只能通過生產不同的車,不同的品牌形象來迎合不同的消費者。中國以后的一二十年間,每年0.8%的城市化,農村人口日漸減少,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在發達的沿海地區、大都市等發展較快的城市,中等收入階層將呈幾何倍數增長,這都是消費分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品牌形象建立時必須考慮的影響因素。

二、消費者知識面日益狹小

最新的社會調查顯示,在中國,隨著教育回報率的不斷提高,當年的“腦體倒掛”現象已基本消除。隨著近年來的“普及大學教育”相關政策的出臺,現在,從小學基礎教育到高校的博士生教育,都在迅猛發展。教育的普及也必然帶動知識的普及,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們接受和理解的知識量也在加速增長。另外,由于科技的發展,各種知識接受的必要條件也得到了滿足,但由于生理和社會的制約,個人的知識量的發展卻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在生理方面,一個人有140億個大腦皮層細胞,現代的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下,對大腦利用最充分的人,他的大腦皮層細胞只有10%的得到了使用,人們迄今無法搞清,潛力不能挖掘的原因。實際上,即使那部分未得到利用的潛力得到挖掘,也僅僅是提升了一個數量級,人類的記憶力增長是有限度的,而現在的社會信息量卻平均5—10年,即呈現幾何倍數增長,可以認為,個人的知識量雖在增長,但這卻遠遠跟不上社會信息量的增加,這就產生了“個人的知識量雖在增加,但知識面卻日益狹窄”這種社會現象。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正常情況下都會首先對商品進行判斷,但由于知識面的狹小,一般來說,消費者只能對自己直接參與過的商品,完全從物質屬性進行理性判斷,而對絕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只能從精神文化角度進行感性的判斷和選擇,感性認識是市場行為的關鍵,經營者如果只從生產者的理性角度考慮問題,那是無法被消費者所接受的。

三、消費成熟度提高

在以前,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經常表現出只注重產品價格,而輕視購物過程中的服務價值、形象價值、時間成本、精神成本、體力成本等問題,只注重本產品,而忽略了同性質的替代品;但在當代社會,隨著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消費能力提高、生活方式改變,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追求個性消費,要求商品物有所含。更重要的一點是,懂得維護自己正當權益,正是由于消費者成熟度的提高,現在國家法律部門都正圍繞消費者對產品真假難辨、質量參差不齊、維權投訴難等問,制訂新的《電子商務法》。出于對自身個性的維護,消費者已經學會充分行使自己的權限對商品和服務進行挑剔,其對產品忠誠度的變化體現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方面。其一,對許多只滿足物質要求而無品牌概念的企業商品,消費者正逐漸將其遺忘;其二,另一些商品因為存在品牌的核心理念——精神文化內容,卻又在加深消費者忠誠度,企業所追求的消費理念得以加強。例如普通消費者對地溝油、過氧化油的極度警惕,當“油條哥”當著消費者的面將使用兩小時的油倒掉后,立刻產生了很好的市場效應,現已產生眾多的連鎖經營。

四、消費者生活節奏加快

現代的市場經濟已經打破了人們過去所追求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大規模流向經濟發達地區,上億的農民流向城市,中國社會正進行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城市化大遷移,頻繁的移動,使得整個社會的節奏在加快。現代人的工作方式、生活節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象快遞現象在幾年前是無法想象的,但這種變化現在卻已深入到千家萬戶的生活中,而且它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品牌形象的各種信息對消費者而言,除少數是主動接受,絕大多數是被動接受,行為學研究表明:要使被動接受者很好地接受信息,由于接受時間越來越短,這就對信息發出方有較高的要求。企業在進行品牌創建時,若無法使各種表達品牌的信息被消費者所迅速接收、消化,品牌形象的建設效果就會是事倍功半。這樣的品牌塑造就要求企業在塑造品牌形象的過程中,適應目標消費群體的現代生活節奏,利用社會能很快理解的事物塑造形象,消費者才能接受企業提供的品牌形象。這樣的加速度并不僅僅是塑造者的愿望,而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違背了這個要求,就很難被現代社會接受。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消費者現象對企業品牌的快速建設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它已不僅僅是企業管理的主觀概念,更多的是客觀要求,因此企業在品牌操作時更多地注意消費者的反作用力,順應了這些反作用力才能使之符合品牌形象建設的本意。

作者:崔永濤 單位: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