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影響

時間:2022-06-18 09:00:03

導語: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影響

摘要:校園文化是大學長期教學實踐的結晶,是大學精神文明和物質文化的綜合體。校園文化不僅可以作為大學教育的補充,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從校園文化中吸取其他專業文化的營養,還是大學的靈魂和特色的體現,不同的大學校園文化有其自身特色,彰顯了大學的精神面貌,是大學的象征。網絡的發展,需要校園文化建設來遏制網絡帶來的弊端,同時也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校園文化;道德教育;品牌建設

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

不同的校園文化是不同大學的精神體現,校園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價值文化和制度文化組成的。校園文化的主體是精神文化,其蘊含了該大學的辦學目標、教育重點以及對人才的要求,很多大學的校園精神文化和校訓是一致的。大學校園文化的物質文化是指硬件設施,包括學生生活方面的住宿、食堂、圖書館、體育設施以及當代的網絡設施。雖然我國各大高校都提倡艱苦樸素,但在物質文化中,還要以人為本,盡量使學生具備舒適、安穩的校園生活環境。行為文化主要包括教學活動的豐富性以及課余生活的多樣性,使學生具有張弛有度的學習機會和休息條件。價值文化是教育的目標,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的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政治精英,有的希望學生成為科技尖端人才,也有的希望學生成為經濟方面的人才。不同大學的價值文化決定了學生的選擇意向。制度文化事業是每一所大學的特點,不同的管理制度和教學制度,決定了學生的培養方式,有些大學采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要求學生具有堅韌、不怕挫折的精神意志,而有些大學在管理上相對寬松,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對于學生而言,校園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進行補充。一所優秀的大學,校園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包括了不同的人文學科和藝術專業,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校園文化來補充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網絡時代校園文化的作用

網絡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作為大學生,一直是網絡的擁躉者,無論是最早的電腦,還是先進的智能手機,大學生都是最先使用、掌握的群體。網絡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在網絡出現之前的大學生活中,大學生都喜歡體育運動,玩足球、論足球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業余生活;還有很多大學生,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積極投身到書法、美術、舞蹈、音樂的學習中。我國目前活躍的很多音樂界人才,他們并不是音樂專業出身,而是在大學里,通過業余學習,開始了搖滾音樂的創作和表演,最后成為專業人才。這些都充分說明校園文化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但在網絡時代,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興趣參加校園文化,而是將所有興趣都用在了網絡上,打游戲、聊天、看電影電視劇等,不僅沒能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反而影響了正常學習。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出現了很多起校園流血事件,這些事件的起因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由于學生不善處理,也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走向極端。不但毀了自己的一生,還毀滅了兩個家庭。學生有心理問題,主要原因就是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不善于與人溝通所造成的。隨著網絡的發展,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提前消費的觀念,就是新世紀大學生的主要觀念。在這種觀念驅使下,校園貸產生了,很多學生都陷入其中,甚至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還有一種觀念是拜金主義,很多女學生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幸福,總想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妄想憑著自己的青春美貌來獲得幸福,而她們理解的幸福就是有錢花。因而她們不將精力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打扮自己上。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這些特點,大學校園文化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對其展開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抗壓能力,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要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腳踏實地的品格。

網絡時代校園文化的建設

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利用校園文化來改善學生的手機依賴癥,讓他們從網絡中走出來,在校園文化中學習社會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要利用網絡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1.建設校園文化,克服學生的手機依賴癥?!笆謾C依賴癥”是時代通病,在青少年中尤甚。大學生由于遠離父母監管,玩手機成為他們主要的業余生活。近幾年,因為玩手機從臺階跌落,玩手機玩壞眼睛的大學生不算少數。他們在學校和同學沒有話聊,在家和父母沒有話說,但和不見面的網友卻有說不完的話。還有很多人,喜歡將自己的照片上傳到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心等待著網絡上的評論、點贊。很多學生因為沉湎網絡,在生活中缺乏最起碼的待人禮儀,甚至失去了與人正常交流的能力,無論和誰面對面,都無話可說。長此以往,其勢必無法立足于社會,也無法在工作中與人合作溝通。針對這些現象,校園文化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加入各種興趣小組,通過組織藝術和體育活動,來干預網絡依賴。校園活動可以針對學生愛美的特點,建立體育文化,讓學生通過健美操、舞蹈來塑造優美的身材。這樣的體育活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毅力,只有堅持才能出成果。對于身體素質欠佳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參與到足球、籃球活動中,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通過不同的活動小組,讓學生培養愛學習、肯鉆研的良好品德。2.利用網絡建設校園文化。網絡時代,校園文化也要借助網絡來發展。例如,可以通過組建校園論壇,組織學生討論社會問題、道德問題,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好習慣。當今社會,貧富差距大,一些來自邊遠地區的貧困家庭學生,通常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自卑,害怕將來在社會上缺乏競爭力。這些心理問題,他們都壓在心底,因為自尊心無法對人言。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特點,轉播心理教師的講座,組織學生學習來疏導他們的心理癥結。

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缺少對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而我國目前和諧社會的建立,需要傳統文化作為道德教育的基礎。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要將傳播傳統文化作為主要內容,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傳統文化講座、學習傳統禮儀等。無論是利用校園文化來遏制手機依賴癥,還是利用網絡文化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都需要在物質方面加大投入。豐富的校園文化,不僅需要各種體育設施、圖書館建設、音樂設施、美術設施,還需要有專業人員來指導,而聘請專業人員則需要資金作保障。利用網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完善的網絡設施,寬帶、電腦設備都要及時更新換代,不僅要有專業的網絡管理人才,還要有網絡引導人才。例如,QQ群和論壇的意見領袖,要有獨到的見解和學識,還要有充裕的時間,能夠及時回復學生的提問。所有這些都需要高校在資金上增加投入。所以,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也是行為文化和物質建設。大學要樹立自己的品牌意識,就要在物質和精神文化上下工夫,創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利用校園文化來樹立自身品牌。

參考文獻:

①張文暉:《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析》,《農家參謀》2019年第1期。

②焦中寧、張睿:《高校校園文化育人的困境與突破》,《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2期。

③章結來:《網絡化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國培訓》2016年第11期。

作者:黃思瑜 單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