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驅動學科團隊建設思考
時間:2022-06-22 11:06:06
導語:情感驅動學科團隊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優秀的學科團隊是助力教師生長的最基礎的外部條件。學科團隊建設的策略是營造情感支持氛圍,優化個體成長環境;準確定位組長角色,提升團隊專業高度;滿足個體心理訴求,促進專業創新發展;采用多元手段,培養教師專業情意,具有如此,才能建設有利于教師成長的高品質學科團隊。
關鍵詞:情感驅動;學科團隊;教師培養;情感氛圍;組長角色;心理需求;多元手段
學科團隊建設是學校加強教學研討的有效舉措。而一個優秀的學科團隊,一個適宜教師成長的綠色生態環境絕非是依賴“獎”或“管”的方式來營造和維護的,更大程度上,它是從人的內心需求出發,順應情理、依托事理、講求道理而成的。
一、營造情感氛圍,優化個體成長環境
學科團隊是助推教師專業成長的外部條件。當然,學科團隊還有更為廣闊的內涵,它應該是一個“有聲有情”之地,能夠釋放出無形的內在力量,激發組員的奉獻意愿,促成共同目標的實現〔1〕。所謂“有聲”,是指團隊成員在團隊中可以自由地、自如地表達心聲,暢談人生感悟,闡釋教育理念,共享教學得失?!坝新暋钡膶W科團隊建設包括“有聲”常態化、“有聲”現代化和“有聲”動態化三個方面,具體而言:第一,加強制度保障,使“有聲”常態化。要制定相關的教研制度,為大家提供“發聲”機會,要求團隊成員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圍繞研討主題進行面對面交流,發表見解。通過教研制度約束,讓“發聲”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常態,促使教師由“他律”轉變為“自律”。第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建立教師教學微信群,加強聯絡溝通,使“有聲”現代化。人機對話的交流手段是對傳統交流方式的補充,使團隊成員可以更快捷地分享同伴的教育教學思想,有效避免個體游離于團隊之外的現象,同時,也給予一些無信心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教師以自由表達的空間。第三,開展系列活動,使“有聲”動態化。針對教研時教師“無話可說,有話不會說,有話不敢說”的情況,開展“人人說”“學說話”等活動,幫助教師在主題教研時“有話要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顒觾热葜饕ǎ喝蝿斩c(任務分配,如觀課重點分配)→評課角度指導→分組討論→抽簽發言→助手補充→群體評價等,最終形成“互動、互助”的動態交流模式。所謂“有情”,是指學科團隊也是一個閃耀人性光芒的溫情之地,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隊是彼此溫暖的情感共同體。學科團隊的“有情”要滲透在組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情”的學科團隊建設要給予組員真誠幫助、情感支持;在團隊成員陷入困境時,要真心安撫、及時慰問;大型賽事做課時,要給予專業指導、認真點評。但是,理想的、具有促使教師專業情操發展和豐滿人性形成雙重功能的學科團隊環境并非天成,也不會在短期內打造成功,它是通過“有情”“有聲”的團隊建設途徑逐漸實現的。而所設想的學科環境形成后,則會滿足團隊成員的成長之需,使其找到教學靈魂的歸宿地,獲得內心應有的幸福感、榮耀感、歸宿感。這樣,學科團隊工作才會高品質地開展,教師個人教學素養才會得以浸潤和提升。
二、定位組長角色,提升團隊專業高度
學科組長是學科團隊的核心,是該學科的掌門人,肩負著建立信息交流體系、促成必要的個人努力、提出和制定目標三大職能〔1〕,只有這樣,才可以帶領學科成員建設高素質、高水平、專業化的學科團隊。要履行好組長職能,實現團隊目標,學科組長既要挖掘團隊成員的個體價值,又要發揮團隊的整體影響力。(一)“引導”多樣化研究。常規教研活動本該是教師的創造性實踐活動,但在實際工作中學科組長時常遭遇“兩低”:一是研討活動參與度低,大家要么無參與積極性,要么緘口不言;二是專業評價水平低,對他人的教學行為研判不到位,點評達不到一定高度。要改變這種現狀,學科組長必須規劃和營造一個自我學習、自主管理、自行借鑒、自我完善的氛圍,以培養教師的教學智慧。第一,多方引領,建設“科研型”學科團隊。一是縱向專業化引領。借專家之力,進行教育理論培訓。二是橫向互動式引領。借讀書沙龍、理論書籍領讀活動之力,幫助團隊成員領悟教育理論并應用于實踐;借賽講活動之力,指導和規范教學行為;借調研測試之力,推介教學評價手段及試卷講評藝術;借同行之力,分解教研任務,使“我的教研”成為“我們的教研”。第二,多元學習,建設“學習型”學科團隊。強化終身學習理念,讓學習貫穿學科團隊運行的始終〔2〕。帶動大家學習,先學一步,學深一些,學以致用,不斷獲取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樹立組長的專業權威性〔3〕。同時,置身于教研活動中,與教師互動,共同探討交流。除此而外,可在組內搭建多個學習平臺,提供多種學習方式,為教師學習提供幫助〔4〕。如:合作學習、情景學習、傳承學習、行動學習、研究學習、反思學習和交互學習等,使團隊成員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第三,典型先導,建設“互助型”學科團隊。要選準教學實際中難以駕馭、研討空間較大的教學內容,通過“示范觀摩”“同課異構”“同課呼應”等橫向立體教研活動,強化實例研究,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二)“塑造”群體品格。學科組長是個“非官非民”的角色,難以以職權影響他人。對于學科組長而言,最適合、最有效的團隊管理方式是柔性化管理,即領導者在了解團隊成員的心理需求、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和行為方式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命令方式,在團隊成員心目中產生心悅誠服的說服力,使之自覺服從和認同領導的行為和決策,并自覺地將自身目標與組織愿景連在一起,并愿意為之奮斗〔5〕。事實證明,一位成功的學科組長必定善于運用柔性化團隊管理方式來形成自身的非職權影響力,使自己能夠在學科組內“呼風喚雨”。同時,一位優秀的學科組長也善于運用關愛激勵、信任激勵、榮譽激勵、贊美激勵、尊重激勵、分享激勵和榜樣激勵等多種激勵措施來激發團隊成員的奉獻熱情,使自己具備不同于普通教師的行為特質。比如,給予團隊成員關愛激勵,用溫情的目光,給組員以情感支持;用銳利的目光,捕捉組員的心理需求。再如,給予團隊成員榜樣激勵,用精湛的教學藝術,打造高效課堂,為成員提供可供借鑒的教學模式;用強烈的責任意識,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學科團隊管理、學科教學、學生發展負起責任〔6〕。
三、滿足心理需求,促進教師創新發展
教師的職業特質帶給教師的心理需求是高層次的、樸素的:被尊重,被欣賞,被幫助〔7〕。在學科團隊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教師深層次的心理訴求,并給予其相應的滿足,進而調動教學主體穩定且持久的教學積極性,同時培養和維護教學主體的創新精神。滿足教學主體的心理訴求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創設氛圍,自由發散”。所謂“創設氛圍”,即為團隊個體創設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環境〔8〕,為個性化的表達提供安全自由的氛圍。團隊中的每一個體因年齡、性格、生活背景、知識背景、工作閱歷的不同而持有不同的思想觀點和生活方式,這為學科團隊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素材。在心理自由的環境里,團隊成員能夠得到外在的激勵,敢于發展和表現發散性思想,繼而碰撞出新的觀點,呈現出富有活力的團隊建設過程,以利于高品質學科團隊的建成;在心理安全的環境里,團隊個體會有一種安全感,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會受到尊重、重視、鼓勵和包容,不會擔心被丑化、異化,從而找到熱愛工作的源泉和動力。在實際工作中,強化個體間的平行溝通,評價個體行為時,減少二值邏輯語言的使用(要么否定,要么肯定)是值得信賴的做法。第二,“聚焦優點,人事相宜”。即欣賞和放大成員的優點,發現和發揮其優勢,鼓勵個性綻放,以最有效的方式激發團隊成員的潛力,助其實現自我價值,完成自我超越,使之達到情感的“高峰體驗”,最終形成結構層次豐富、教學實力強的學科群體。同時,依據資歷、性格、教風、特長等分配任務,做到人盡其才。如:守時細致者分派資料收集整理任務,組織能力出眾者委任大型活動管理員,思路清晰且有大學教師經歷者則為校本教材前言的撰稿人。第三,“多元活動,輔助成長”。從職場新手的入職適應到骨干教師的職中發展,不同層次的教師都需要在有組織的團體合作、探究、分享活動中重構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以滿足教書育人和自身成長發展的需要。通過組建導課團、倡導師徒“手牽手”活動、組織跨校交流、輪流做教研主持、案例教學、課堂觀察等多模態活動,促使教師的職業成長范圍由個體拓展至群體,由校內擴展至校外,使團隊成員在為他人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產生互動、互補、融合、變化,最終取得預期的互助效果。
四、采用多元手段,培養教師專業情意
隨著教育的發展與變革,學科團隊的工作方式也要隨之變化。特色鮮明、時代感強、高效活躍、富有吸引力的學科團隊應該擁有與時俱進的、科學的、多元的工作手段,來培養教師的專業情意,即:激勵性評價、高品質教研、新職業標準。(一)立足優勢視角,施行激勵評價。美國堪薩斯大學社會福利學院教授塞勒伯(Den-nisSaleebey)在《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一書中提出:“優勢視角”就是著眼于個體的優勢,以利用和開發人的潛能為出發點,協助其從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掙脫出來,最終達到其目標、實現其理想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9〕?;谶@個理論,學科團隊內宜采用激勵評價方式來評估團隊成員的工作品質和個性特點。實施激勵性評價的基本原則是:肯定多于否定,激勵大于批評。以評課方式為例,評課時聚焦于肯定優點,改進不足,避免“批斗會式”的傳統方式,避免使授課主體產生“料得回回斷腸處,教研會,評課時”的消極心理,避免出現“口服心不服”的不良現象。(二)創意教研風格,吸引教學主體。高質量的教研具有明確的教研要求,有創意的教研形式,有意義的教研主題,熱烈的研討氛圍和清晰的教研流程,會讓參與者收獲幸福感。而有收獲的教研才會吸引教師主動參與。在教研活動中貫徹“趣、實、活、新”四字方針,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前提保證?!叭ぁ奔囱杏懟顒舆^程中幽默的語言穿插,有趣的研究內容與案例。“實”即扎實認真地完成活動預設步驟,關注教學實情,突出效度,突出校本教研。“活”即兩個靈活:一是形式靈活,即常規教研與網絡教研相結合,多邊互動;二是內容靈活,即理論研究與實例分析相結合。而“活”的前提是學科組長在組織研討活動前必須做足功課,教研時方能有效引領,及時吸納教師富于個性的思維?!靶隆奔囱杏憙热輵星罢靶?,活動方式要體現時代特征。(三)確立職業標準,提升群體品位。新時期需要綜合型的高素質教師。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學科團隊倡導成員要修煉四種內功:第一,獨特教風,形成學科團隊百花齊放的特色;第二,備課、講課、評課、說課、辯課五項全能,專業素養扎實全面;第三,有心、用心、正心“三心”工作情懷,專業情感濃厚豐盈;第四,有信念、有斗志、有全局意識的正能量思想認識,鑄就學科團隊的靈魂。通過正確的指導與服務,使學科團隊的管理與教科研工作有理、有趣、有用、有效,達到引領教師精神世界與教學文化的終極目標。
綜上所述,和諧溫情的團隊環境、富于感染力的學科組長、愉悅的精神滿足感和多元的學科活動體驗有助于營造適宜團隊成員專業成長的良好氛圍,滿足團隊成員的專業發展需求,促成團隊成員逐漸形成良性競爭的思想意識,逐步養成樂于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協作、欣賞他人的行為習慣,最終合成學科團隊的向上之力、團結之力和競爭之力,催生出優秀個體和完美團隊,實現價值共贏。
參考文獻:
〔1〕巴納德(ChesterIrvingBarnard).組織與管理〔M〕.曾琳,趙菁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何建壽.學習型備課組建設的思考和實踐〔J〕.文學教育,2017,(2):160.
〔3〕張秀榮.領導學視角下中小學教研組長角色定位與素質探析〔J〕.教育探索,2010,(9):89-90.
〔4〕李飛,鮮蘭.教研組長的角色定位和重塑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2):58-60.
〔5〕李曉燕.淺談女性心理與柔性化領導方式〔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0-50.
〔6〕伍葉琴.組織管理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馬斯洛•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H.Maslow).人格與動機〔M〕.許金聲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8〕卡爾R•羅杰斯(CarlRRogers).個人形成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9〕塞樂伯(DennisSaleebey).優勢視角:社會工作實踐的新模式〔M〕.李亞文,杜立婕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張淑梅 單位:山西省運城中學
- 上一篇:新型染料課程內容及教學團隊建設思考
- 下一篇:給水管道停水施工方案優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