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診斷體系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14 03:13:28

導語:教學診斷體系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診斷體系建設研究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職業教育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來看,已經完成了“做大”階段,向著“做優”、“做強”的目標前進。要實現“做優”、“做強”目標,必須強化教學質量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符合院校實際的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及運行機制。因此,建立職業院校教學診改指標體系和運行機制刻不容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科學內涵

要構建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及其運行機制,首先要對一系列核心概念進行科學界定。(1)診斷。診斷本是醫學術語,從醫學角度對人們的精神和體質狀態作出的判斷。對正常人的健康狀態、勞動能力和某一特定的生理過程的判斷。用來認識疾病的診斷最廣泛,是治療、預后、預防的前提。最早將診斷原理運用于社會科學作為內部管理重要手段的是企業,并形成了企業診斷理論。主要指經營主體對生產經營情況、銷售狀況、財務狀況、收益狀況,以及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的預判。(2)教學診斷。本世紀前后診斷作為一個重要理念,逐漸引入教育領域,成為一種新型的應用教育技術,在引領學校建構反思意識,強化發展動力、開拓發展新路、提高學校效能,促進學校自主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整體來說,診斷以其獨特的認知視角、辦法經驗和技術手段,對處于不良狀態、力求走出困境的學校,或發展平庸、希望創建特色和個性的學校,或發展良好、期望突破“高原狀態”學校的發展產生了直接的促進作用。所謂教學診斷,是指由教育專家或學校內部,為使學校能更好地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對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對學生能否達到教學目標所能達到的必需的基礎(包括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的評定。通過診斷,設計出一種改進教師的“教”和排除學生“學”障礙的教學方案。(3)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是由診斷項目、診斷要素、主要觀測點等因素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統一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可劃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還可以建立四級指標。一級指標也稱為診斷項目,具有宏觀引領作用;二級指標也稱為診斷要素,是對一級指標的細分;三級指標也稱為主要觀測點,是更加具體的操作指標和診斷對象。一級指標的外延,完全包含了二、三級指標的外延,各級指標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4)教學診斷與改進機制。教學診改機制,指診斷項目、診斷要素、診斷點之間,診斷程序、方式、方法、路徑之間,診斷機構、組織、人員、信息、基礎平臺之間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以構成的有機整體及其運行方式。旨在通過對職業院?,F有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調研,發現其所存在的不足,對不足之處加以彌補,通過這項工作的開展使得職業院校教學質量得以不斷提高。重點在于,通過調研發現優勢和存在不足,并制定相應制度或標準作業流程對優勢進行固化,對不足加以杜絕。

2構建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

構建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是順利開展教學診改工作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系統性原則。各指標之間應該具有內在有機聯系,而不應該是碎片化和毫不相干的,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辦學主體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成效,同一級指標和不同指標之間應該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互補性。(2)先進性原則。職業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借鑒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職業教育有益經驗,對標國際和國內職業教育先進水平,使其構建的教學診改指標,不論是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都應該體現先進水平。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高瞻遠矚。(3)科學性原則。所謂科學性,就是要符合教育教學質量生成的規律性,符合專業人才成長的規律性,符合教學過程運行的規律性。指標的外延邊界要清晰,內涵界定要明確,不能是是而非、模棱兩可,所構建的指標必須具有科學指向性和目標針對性。(4)適用性原則。教學診改與教學評估的區別之一,就是評價指標有所不同。教學評估的指標是自上而下下達的,具有指令性特征,辦學主體只能被動接受不能調整。教學診改是為了對標找差改進工作,因此可以對上級部門制定的參考性指標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資源稟賦,辦學目標、辦學定位等進行主動調整。調整后的指標應該具有適用性,做到量身打造、量體裁衣。(5)綜合性原則。教學診改的指標不應是單一的,而應該是綜合性的。只有運用綜合指標才能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不同視域觀察教學運行,找出偏差,找準病根,從而實現對癥下藥。因此,教學診改指標應該是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價值判斷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建立數據平臺,更多地用數據說話。(6)可操作性原則。教學診改指標是一把尺子、是聽診器、是診斷工具,不必追求外表光鮮亮麗,關鍵在于實用和可操作,用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實現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是科學制定教學診改指標體系的靈魂。

3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的建設

基于職業院校教學診改工作的重要意義,在遵循系統性、先進性、科學性、適用性、綜合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指標,并對指標的科學內涵加以界定。3.1學校發展能力3.1.1發展理念發展教育要理念先行。學校發展理念應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符合時展背景,打造學校品牌形象和辦學特色;發展理念應順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加強內涵建設,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發展理念應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努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學??沙掷m發展創造條件。3.1.2發展定位發展定位應以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調整學校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發展與區域產業水平相適應。發展定位應以提升學校競爭力為核心,制定未來發展計劃,將培養具有競爭力的人才作為標志性成果。3.1.3發展環境學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建立產教融合平臺,積極承擔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培訓及重大公益活動,重視“三全”育人,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統一,帶動地方經濟發展。3.2基礎保障能力3.2.1基礎建設學校的發展離不開硬件設施的保障。美麗的校園、明亮的教室、干凈的宿舍、配套的運動設施、健全的衛生防疫為學生的身心成長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高水平的科研設備、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又為師生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3.2.2師資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教學落實的主體,提素質、優結構、重培訓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學校要努力打造一支掌握現代職業教育理論,懂得職業教育發展規律,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具有雙師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3.2.3資源建設建設布局合理,與現代企業生產車間相仿的,便于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模擬仿真軟件;注重圖書館建設及電子圖書資源建設;建設能保證教學運轉的校園網絡,按照國家標準配備數字化機房和多媒體設備。3.3教學運行能力3.3.1人才培養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國際化人才,應定期開展廣泛深入的社會調研,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滾動修訂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創業工作機制,設立創新創業基金,將創新創業納入考核評價體系。3.3.2德育工作開設德育課程,編寫德育教材,調整德育教師結構,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組織體系,完善德育工作職能部門和工作職責;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尤其是操作技能安全;組織多種形式的群團組織,豐富課余生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3.3.3專業建設專業建設要立足與國家未來發展綱要,以國家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產業為核心培養高素質人才;課程建設應注重結合行業實踐,不斷更新課程內容,推進校企合作,開發共享教學資源,積極鼓勵特色教材開發工作,爭取做到每個專業都能開發校本特色教材,依據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做好教學模式創新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課程管理工作。搭建信息化教學平臺,大力提高教學的網絡輔助功能,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3.4質量管理能力3.4.1制度保障制度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運行管理的保障,要完善學校規范性文件,修訂相關章程,調整內設機構,以期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完善內部管理體制,實行校、系二級管理,政務公開,建立問責制。3.4.2教學保障學校保障與教學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設備投入(包括與專業設置相匹配、滿足教學要求的實驗、實習設施和儀器設備,實施現代遠程職業教育及學校管理信息化所需的軟、硬件設施設備等)、校內外實訓基地投入、日常教學經費投入和教學信息化投入及教育科學研究投入。3.4.3管理保障健全學校教學組織體系,及時更新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資料、檔案齊全并歸類建檔;制定全方位的學生工作網絡體系,完善后勤服務機構,規范招生流程,提高就業質量,重視日常安全管理,嚴格財務管理制度,提升科研水平,合理設置管理機構,夯實管理基礎。3.4.4質控保障學校建構全員參與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師生質量理念認可度高,校園質量文化氛圍濃;設置科學合理、責權分明的質量監控專職機構,建立系統性、可操作的考核制度;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構建基礎數據平臺。3.4.5文化保障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時代風尚的文化活動;加強文化環境建設,既要保障設施齊全又要體現文化沉淀;引入行業企業文化,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3.5社會服務能力3.5.1社會適應度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能夠很好地適應工作崗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畢業生就業率高,企業滿意度好,在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較好成績。3.5.2教學顯示度擁有教學能手、職教領軍人才組成的教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學團隊,在專業建設、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省級或地區榮譽,具有承辦行業技能競賽的能力,得到社會廣泛認可。3.5.3社會融合度對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服務,服務企業,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開放免費數字化教育資源,提供各級各類社會培訓,承辦各類教育活動和技能競賽,開展對口援教,服務地方經濟。3.6特色創新能力3.6.1辦學特色。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在教育教學等方面具有個性特色,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3.6.2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改革,大膽創新,取得具有原創性意義的范式和經驗,在同類學校中產生重大影響。以上6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200多個三級指標(三級指標可根據實際需要詳細列出)構成了職業院校教學診改的完整指標體系。需要說明的是課題組給出的只是參考性指標,各個職業院??梢越Y合自身實際進行修改完善,借以指導本學校教學診改實踐,促進教學診改工作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地開展起來,促進我國職業教育轉型發展邁上新臺階,做出無愧于新時代的新貢獻。

【參考文獻】

[1]李艷.建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診改機制的思考[J].新職教,2016年第9期38—39.

[2]盧艷華,宋書彬.高職院校診改機制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年10月第41期250—251.

[3]王石磊,劉志峰.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診改工作機制與推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7年第10期30—34.

[4]萬德年.高職院校專業診斷與改進的建構與實施[J].九江職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1—4.

[5]趙彤,謝駿.基于診斷與改進的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多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6年9月第30卷第3期26—30.

[6]陳向平,袁洪志.高職院校學生發展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年第24期27—35.

作者:鄭瑾坤 王殿安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