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訓基地體系建設探析
時間:2022-06-14 03:16:49
導語:實訓基地體系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體系的規范功能和系統特征
(一)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制度規范功能。制度是決定人們之間行為關系而人為設置的帶有強制性的契約性規則。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制度所執行的功能具有經濟價值、制度為實現合作創造條件、制度創新有利于外部利益內部化、抑制人的機會主義行為”[1]。校企股份制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本質上是一種利益合作關系,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也會產生一系列的交易行為。在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人的自私性,就有可能產生機會主義行為,出現追求自我利益而弱化自我責任的損人利己現象,因此需要建立制度來約束和規范合作與交易行為,使得合作能夠延續和發展。制度具有強制性,人們創立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協調人與人之間的行為關系,約束和規范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如果缺乏制度的嚴格約束,個人或組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結果,就會造成生產經營管理的混亂或低效率[2]。在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中,通過健全制度體系,確立系列規則,明確規定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不同行為主體之間的交易秩序,固化利益和責任的邊界與程式,把利益追求最大化的行為控制在制度構架內,有效減少合作中的不確定性和交易沖突的風險,從而幫助合作雙方形成穩定的預期,減少交易費用。(二)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的系統特征。一般系統論認為,系統是處于一定相互聯系中的與環境發生關系的各組成要素的整體[3]。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是為了保障基地良好的經營運行秩序和持續發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規則規范的總和,是由若干具體的制度和規則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聯系起來,形成特定的制度結構,具有導向、約束和規范等特定功能的系統。在這一系統內部,每項具體制度和規則都是從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個角度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對事的程序進行規范。但是各項具體制度和規則并不是單一的獨立存在,而是以某種特定的方式或邏輯聯結在一起,在組成、結構、功能上互相補充和配合,從而實現整體的運行和發展目標。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由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和運轉,承擔著生產和實訓等多重功能,其影響因素更多。運用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來審視和分析制度,指導建設有針對性的制度體系,對于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系統具有適應性、動態性、自組織性、整體性、層次性等基本特征[4]。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系統的主要特征也應當包括自組織性、整體性、層次性、開放性等方面。自組織性表現為制度體系是在沒有外部指令下各要素有序地發揮作用,表明了制度內部組織的合理性。整體性表現在制度要素之間的耦合關系,而非線性的排列,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層次性表現為制度體系不是一個混沌的整體,制度要素在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形成不同的結構層次。開放性表明制度體系不是封閉的,必然要與外界環境進行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換,以適應外部變化。
二、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合法性是制度建設的前提,也是制度能夠得到有效執行的基礎,具有不可代替性。堅持合法性原則,首先是制度建設內容的合法化,即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規要求,不得有抵觸、違反和突破。如要防止校方國有資產在配置中造成流失,避免對學生權益的侵害等。制度的建立要能做到于法有據。其次是制度建設程序的合法化,即在制定、修訂制度時,要遵循法定性和公開性的基本程序,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同時也要注重程序的設計,以能廣泛征求合作各方的意見,經過充分的民主化協商,確保制度建設能夠真正協調和保障企業、學校、學生的權益。(二)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指實訓基地制度體系要健全、完善,各個方面都有制度、規則來進行約束和規范。堅持全面性原則,首先注重整體觀,即把制度建設當成一個整體來考慮,不僅要加強單項制度的完整性,也要注重制度體系的完善化,從綱領性的章程,到基本的制度,再到具體的行為準則,形成一個健全的有序體系。其次注重層次性,在制度設計時仔細分析不同層次制度的功能關系,根據縱向地位的不同,確定核心制度、基本制度、支撐制度等層次,并且通過層次間的內在聯系與作用結構化。再次注重協調性,制度體系并不是單個制度的簡單集合,不是主次不分的混沌聯合體,而是一個具體制度、準則之間上下相通、彼此銜接的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協調有機體。(三)開放性原則。根據一般系統論的觀點,開放性是任何一個有序系統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系統處于環境之中,需要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引入負熵流維持內部熵的平衡或促使內部熵值不斷下降,實現系統發展的有序和優化[5]。在制度系統中,開放性對于制度系統的有序性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校企共建實現生產經營和教學實訓雙重功能的合作體,除了處于社會大環境之中外,還處于企業、學校的特殊環境中,無時不與社會、企業和學校發生著聯系,因而更具復雜性,其制度建設也必須是開放的。制定制度時,要充分考量各種環境因素對制度內容和制度執行的影響,也要有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各方的真實參與,突破制度體系的“封閉性”,不斷提高制度的合理性、權威性和公開性。(四)穩定性原則。制度體系的開放性規定了制度建設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應該根據環境因素的變化、自身實際的發展、工作實踐的要求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但是,制度作為對人和事進行強制約束和規范的工具,必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制度一旦形成,在一定時間內必須穩定實施,形成常態,不能隨意變動,避免朝令夕改而影響制度導向功能的發揮,導致制度權威性的損害,造成管理的無序化。穩定性原則要求實訓基地制度建設必須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前瞻性。
三、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制度體系的構建
根據股份制合作模式建立實訓基地生產、實習實訓、支持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支持教師隊伍建設等相關制度,以制度來規范合作行為、生產經營行為和實訓教學行為?;刂贫润w系涵括生產、教學、學生實訓三重維度,包括章程、基本制度、準則規范的三級梯次結構。(一)核心制度———章程發揮最高綱領作用。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一個承擔著生產經營、人才培養雙重功能的相對獨立實體,需要成立專門理事會作為最高的管理機構,并制定最核心的制度———實訓基地章程。章程作為內部根本大法,是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一切生產教學活動和制度的根本性指導文件,主要是綱領式地明確企業、學校、學生各方的責任、權力和利益,以及合作方式、組織架構、決策程序、議事規則等,具有最高的約束力。章程在股份制生產實訓基地的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綱領性作用,規定了實訓基地能夠依規自主經營、實施管理和履行職能等根本性準則。實訓基地管理者在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健全的、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而制度的制定必然要以章程作為基本依據,用章程來規范和統領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從而實現章程作為實訓基地行為的根本準則。(二)基本制度體系———基地運行管理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制度體系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以章程為依據,圍繞實訓基地功能的實現,而形成的管理、生產、教學、服務等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以及相應運行機制的總和?;局贫润w系是從中觀層面對運行決策、經營管理、內部控制等行為做出基本規定,體現政策性,具有強制效力。廣義上講,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基本制度體系建設一般涵括建制與管理體制、功能與運行機制、資源與管理體系、文化與思政工作四個方面,它們相互銜接和配套,再進一步細分成具體的制度,形成互相銜接、互為補充的網狀結構?;局贫仁菍嵱柣厝粘9芾砘顒拥幕疽罁;氐慕ㄖ婆c管理體制是根據章程明確體系規定的權限,建立扁平化的管理層級,明確規定事權和責任,主要涵括決策層級的設計、管理機構的設置、決策執行的機制等內容,具體包括理事會議事規則、經理辦公會制度、議事決策制度、項目決策制度等。功能與運行機制重點是對生產和實訓進行統籌和協調,形成明確的規定,主要是保證生產經營和人才培養的均衡穩定性,尤其是對實訓的學生數量、實訓時間、實訓方式等因素要在統籌生產的基礎上做出明確的規定,協調生產和實訓教學按預期持續進行,避免在經營生產過程中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根據工作性質,制度主要涵括生產經營、人才培養、合作服務等內容,具體包括生產管理制度、實訓教學管理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產教學監督制度等。資源與管理體系是從制度上對人、財、物等基礎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定,以實現資源配置和保障的最優化、經濟化、高效化。它主要涵括資源配置、人事管理、績效評價、服務保障等內容,具體包括人力資源事務管理辦法、負責人聘任辦法、實訓指導教師聘任辦法、實訓學生管理辦法、負責人績效考核辦法、生產教學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辦法、學生實訓考核辦法、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后勤服務保障制度等。文化與思政工作是為了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師生員工的價值取向,推進文化管理而制定系列制度,主要涵括企業(校園)文化、思想政治、宣傳教育、群團活動等內容,具體包括文化管理辦法、職業道德建設辦法、思想政治工作實施辦法、宣傳工作管理辦法、文體活動組織管理辦法等制度。(三)支撐制度體系———基地生產教學行為的強制規范。支撐制度是在基本制度的政策性構架范圍內,根據工作性質和內容,進一步細化制定的規則、準則等,對員工工作行為進行明確細致的規定,具有直接性和操作性。支撐制度體系處在三級結構的微觀層次,是對基地生產教學行為更加簡明的強制規范,是為確保指揮體系順暢、經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而細化為可操作的程序性文件,主要包括崗位職責說明、工作標準、工作流程、操作規程、管理手冊、工作手冊等各類具體的行為規范性準則,有效引導和約束具體工作行為。制度體系在股份制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中發揮引導、規范、控制經營管理行為的功能,健全和完善的制度體系對于協調生產、實訓教學關系,協調企業、學校、學生三方權益發揮著重要作用?;刂贫润w系建設是一個有機整體,運用系統論的思想和方法,設計以章程為核心、以基本制度為基礎、以規范準則為支撐的三級梯次結構體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基地建設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12.
[2]辛鳴.系統論視野中的制度要素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10):77-79.
[3]L•貝塔朗菲.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應用[M].秋同,袁嘉新,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7.
[4]陳子鳳.基于系統論的區域科技人才儲備模式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21.
[5]李志強.制度系統論:系統科學在制度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軟科學,2003(4):149-153.
作者:羅孝高 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教學診斷體系建設研究
- 下一篇: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