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思考

時間:2022-11-15 10:36:06

導語:高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思考

摘要:通過三年來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發現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建設方案來源于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常州工程模式),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在數據平臺建設過程中,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與總結,找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分析了影響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主要因素,接著闡述了“8字螺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質控平臺建設實踐,最后對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教學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影響因素;平臺建設;實踐

一、引言

教育部相關文件明確:職業院校要建立常態化的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切實發揮學校的教育質量保證主體作用,聚焦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根據職業院校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要,分類推進。各個院校應找準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區、本行業、本校實際情況的實施方案,有節奏的推進落實。

二、影響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主要因素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效果如何,關鍵在最高層領導統籌推進力度、平臺建設水平、質量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一)最高領導重視程度,統籌指揮的力度。根據五縱五橫理論,我們需要打造黨委領導、校長指揮的內部質量保證運行機制,黨委書記、校長是最高指揮決策系統,學校兩位最高層領導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決心和意志,將直接影響學校實施方案的編制水平和推進力度。高層領導足夠重視,能夠在實施方案制定初期,調動協調更多的業務部門一起研究、論證實施方案,從日后開展工作的角度思考方案每一處細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確保方案通過后能夠順利推進。通過調研,發現有相當多的高職院校由質量管理部門負責方案起草工作,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重視程度不高造成反饋意見不積極、不準確、不客觀。有的院校此項工作交由教務處副處長牽頭來做,全局性高度不夠,局限性極為明顯。(二)核心人員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深刻內涵的理解,對診改游戲規則的把握程度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經過多年的完善和發展,在新時期建設的重點是借助信息化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手段,對目標達成度進行過程控制與預警,充分調動質量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管理學基本原理同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還要充分考慮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不同,對教學工作各個環節有很好的把握。(三)合作分工的合理性,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力度。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工作,在制定實施方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部門間合作分工,不是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態度和責任擔當,將直接影響著整體工作推進的速度和效果。(四)是否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推進的深度和廣度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目的是切實發揮質量保證主體作用,需要以績效考核作為推動手段和保障條件。通過調研,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尚未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績效考核制度,考核的深度和廣度不足以支撐全員、全過程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不足以推動對教學工作進行實事求是的診斷,不足以促進切實有效的改進和提升。(五)對本校業務系統信息化水平的了解程度,數據采集的方法途徑思考的深度。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未經深入研究、論證,第一時間制定完成了實施方案,沒有對本校業務系統建設現狀、運行情況等做到深入調研,就急于開展校本數據平臺、質控系統招標和建設。由于學校的信息化條件尚處于相對狹義的寬帶網絡、門禁監控等初級階段,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才發現數據難以通過業務系統對接、采集,或者可采集的數據不多,令數據來源陷入困境。(六)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人才培養。質量關鍵主體發展,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和學生是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兩個最基本主體,而教師和學生素質又受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制約,這些直接影響目標體系和觀測點設定及運行機制建設。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對人才的吸引力。經濟欠發達地區,在難以引進高水平教師同時,還要面臨著已有的人才被挖走的風險。對一所學校評價的指標大多是成果導向的,這些都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

三、“8字螺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質控平臺建設實踐

在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過程中,大多以常州工程模式為藍本,常州工程模式是基于江蘇整體區域經濟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學校原有信息化基礎、后續投入力度等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種建設模式。各個學校是否有如此雄厚的財力進行智能校園的整體布局,是否具有普適性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各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信息化基礎條件等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一個重點任務,是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校園建設水平,不斷強化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基礎性作用,具備網絡化、全覆蓋及較強預警功能。(一)信息化基礎條件和管理方式的準確判定,做好頂層設計。在制定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實施方案過程中,應事先詳細調研學校現有業務系統使用狀態、優缺點、存續時間、接口情況等,會同信息化辦公室做好學校智能校園建設頂層設計,提前規劃數據接口、數據字典、數據標準,為日后的數據采集、數據協同、數據共享做好整體安排。(二)結合質控平臺特點,有針對性的可量化目標體系設計。目前,涌現出一大批打著診改旗號的軟件公司,需要職業院校根據自身需要做好選擇。絕大多數院校采用招標采購比較成熟的軟件,結合學校自身特點進行二次開發。在指標設計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剔除非責任主體努力就可達到或多主體的成果性指標影響。(三)事先確定需要過程監控預警的目標值和診斷點,體現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特點。內部質量保證體系“8字螺旋”中有一個需要監控預警的小螺旋,在百年樹人的人才培養工作中,究竟哪些工作目標需要動態監控、實時預警,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這關系到日后能否簡便、快捷的采集到實現目標狀態的關鍵數據。數據來源于哪里?是填報還是自動采集?是否為了診改的監控預警,本是一眼就能夠看出來的問題非得填入系統,增加師生工作負擔?合理設定需要實時預警的目標值和診斷點,也是診改工作能否有效推行的關鍵。通過質控平臺建設實踐,我們認為教師和學生作為人才培養環節的兩個最基本主體,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我們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原則和工作思路。一個中心就是以課程為中心,課程的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其他系統要素都為其提供服務支持。兩個基本點就是教師和學生,堅持教師和學生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理念,讓高等職業院?;貧w教學,回歸教育的初心,才能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最大限度排除區域經濟因素干擾。(四)數據采集的痛點與思路。全國診改委對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數據平臺的基本要求是對接業務系統,實時、自動采集數據。但目前絕大多數院校是否具備這樣的基礎條件,業務系統的數量、接口情況、數據的質量等是否能夠滿足要求,各高職院校是否有足夠的財力一攬子解決所有業務系統和數據平臺,需要審慎對待。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否所有目標任務都能夠在業務系統上走流程完成并獲取數據、恐怕答案是否定的。國家相關文件中指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開展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因此,我們認為國家開發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具備實時數據采集功能的“云版”平臺可以作為數據采集源,同時輔以業務系統、工作報表等共同完成數據的源頭自動采集,通過建設的質控平臺進行分析、監控、預警、診斷,并實施改進。只有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相對減輕一線教師和工作人員錄入分散在國家、省市行政主管部門開發使用的狀態數據平臺、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分析系統、省績效管理考核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數據時的采集壓力,因為國家和省市主管部門的平臺系統是不會提供開放接口的。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要不忘高等職業教育的初心,聚焦人才培養工作要素,結合職業院校自身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特點和需要,深入分析影響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主要因素,找準關注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深入論證設計符合“8字螺旋”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質控平臺,真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岳井峰.專業診斷改進運行機制與工作流程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4):439.

[2]陳壽根.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亟需厘清的若干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6):22-24.

[3]郭慶志.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5):14-17.

[4]岳井峰.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專業診改工作機制研究[J].山西青年,2017(23):41.

作者:岳井峰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