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15 10:38:19

導語: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研究

摘要: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進行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既符合社會用人需求,又能夠充分發揮教育資源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學校應結合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創新課程體系,以提升學生未來職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一、引言

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應堅持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的共同發展。職業學校應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針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與創新,設置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從而使學生具備與社會需求更加貼近的職業能力。

二、當前職業學校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問題

(一)課程體系與資格認證不對應。以資格認證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是指以資格認證為標準來改革當前的職業學校課程體系,讓二者之間可有效銜接。因此,職業學??蓪嵤┱n程融通改革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職業資格認證的特點,讓課程內容可與企業崗位實際需求有效融合。職業學校可依托職業資格認證中的職業資格要求與學歷要求,對包括崗位專業能力、職業通用能力、職業專用能力、人文素質需求、職業道德需求等方面的職業崗位需求進行分析,并以此為目標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設置符合職業資格的課程體系。但從當前來看,一方面多數職業學校雖然對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十分重視,但由于在指導過程中并未深入、科學地分析職業資格認證的內涵,導致學生職業資格認證流于形式。由于學校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的不對應,多數學生在獲取資格證書后,由于未對所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鞏固和提升,逐漸丟失了認證時所具備的相應技能,導致在未來就業時無法在崗位中具備相應你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時,往往還需另行購買相關專業教材,并參加校外培訓班進行二次學習,這不僅對學生的校內學習產生一定影響,學校資源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發揮。當然,在課程體系與資格認證的銜接上,急需解決的問題還有職業資格認證本身的科學性問題,目前職業資格認證要求不高,等級較少,考試內容也相對落后,職業學校課程體系的改革也呼喚職業資格認證的改革。(二)教學內容與職業發展相脫節。當前我國多數職業學校在制定政策文件、教學計劃和教學評價方式時,并未充分考慮職業發展需求。很多職業學校在制定大綱和選擇教材時也在不斷進行完善與優化,但是優化內容往往只是根據當前學校教學需求來進行調改,對企業用人需求、企業生產需求、企業管理需求等并未加以重視,導致學生就業時所具備的能力與企業用人需求有所不符。職業資格認證以評定學生職業技能為主,要求學生更加專業化,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職業學校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在教學評價體系方面過于局限于理論知識考核,對學生實踐能力重視不夠,如果課程體系能夠與職業資格認證緊密結合,則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相應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策略

(一)以職業資格認證引領課程體系創新。職業學校專業課程體系在建設時,就需要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來設計課程模塊,不同課程模塊對應相應的職業能力和素質。因此,職業學校在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時,可根據職業資格需求來進行課程模塊設計。例如,實踐課程模塊與基礎教學模塊中,教師需在分析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對不同專業模塊中的操作技能與理論知識進行劃分,并力求覆蓋職業資格認證所需的知識技能。根據專業崗位需求來設計課程模塊內容,可將其劃分為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以保證學生從中獲取的知識內容與職業資格認證需求相符。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與知識點,以此避免出現重復考核情況,例如數控專業,在職業資格認證需求下,應將其課程內容規劃為內涵定位精準、知識清晰合理的教學模塊,并將教學體系分為專業知識模塊、技能知識模塊與實踐知識模塊。其中專業知識模塊中覆蓋若干文化課程內容,是學生的必修課程,讓學生在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前提下發展專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技能知識模塊的設計是為保證學生能夠具備堅實的專業能力,以此勝任未來職業需求;實踐知識模塊可在分析與調研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根據職業發展需求與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及職業傾向來進行培訓課程選擇,在職業學校的不斷訓練下增強職業能力。結合職業資格認證進行教學模塊設計,可為學生職業生涯提供發展能力與競爭力,并增強職業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效率。(二)以職業資格標準優化職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是職業學校在開展教學教育過程中所需要經歷的過程與狀態,是職業學校教學活動開展的根本與引導,更是實現特色教育與發揮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職業學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并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及人力資源需求對當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保證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能夠與企業用人需求相匹配。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進行職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其主要目的便是根據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基礎,清晰把握企業用人需求,以此來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包含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所應具備的創新能力、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專業能力、工作能力、應變能力等。職業學校對課程體系的設計,應著重突出課程內容的職業性,讓學生可通過學習專業課程來獲取未來職業發展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職業技能為主,并重點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還應擴大技能教育范圍,圍繞技能教育開展態度、知識教育,而職業資格認證能夠對以上能力進行評定??傮w來說,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的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將緊密契合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需求。但是,當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認證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存在應用技術水平能力薄弱、創造能力低、缺失嚴謹考核制度等問題,因此,職業學校在銜接職業資格認證與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應注意提取職業資格認證中所體現的專業未來發展特征和職業需求,從而在課程體系改革過程中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內容等因素進行相應調整;可在職業資格框架下著重選擇與職業資格認證相貼近的課程內容,并根據職業資格要求來開展實踐培訓與技能訓練。例如,教師在開展技能訓練時,不可過于注重再造性提升技能,更不應對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投入過多精力和時間,應在學生滿足基礎職業能力的同時,通過實驗、實訓、企業實習等方式來挖掘學生技能能力與職業創造性,從而保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改革與職業資格認證的目標一致。從國家層面上,我國還需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專業技能實踐能力、文化水平等來制定相應職業資格認證標準,以此避免以職業資格標準來代替應用人才教育的現象。從職業學校角度上,職業學校也需依托國家制定的職業資格認證標準來構建適切的應用型人才技術訓練制度,從而實現職業資格認證標準與課程體系的有效融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職業學校來說,職業資格認證與課程體系是否能夠有效銜接將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此情況下,職業學校應不斷改革與創新當前課程體系,并以職業資格認證為導向來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創新能力等,在課程體系中突出職業性。

【參考文獻】

[1]朱林.高職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如何有效銜接[J].職業,2011(24):110-111.

[2]李欣.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20-22+116.

[3]李欣,徐慧,張靜雙.高職數控專業課程體系與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87-90.

作者:鄒小勤 單位: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