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風建設機制研究
時間:2022-07-19 10:33:40
導語:高校學風建設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日益受人關注,本文從教務與學工聯動的視角,對當前高校學風現狀進行分析,總結高校教務與學工聯動的情況,探討教務與學工聯動開展學風建設的機制,以促進高校學風建設。
關鍵詞:高校;學風建設;教務;學工
學風作為大學校園精神和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優良的學風,是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教育質量和辦學特色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整體精神面貌和綜合素質的完美呈現。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時代各種新技術對教學的影響,隨著“9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愈發凸顯,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一、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現狀
1.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經過高中階段的緊張學習,高中生順利地轉變為“大學生”。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高考的成功便是學習的終點。因此,進入大學后,他們突然失去了目標,對自身缺乏規劃,不知道未來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奮斗目標缺失,學習目標模糊,缺乏遠大理想,只知隨波逐流,甚至放棄學業,荒廢光陰。
2.部分學生專業認同感不強。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大學和學科專業缺乏科學的認識和必要的了解,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同時,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部分學生未能成功以“第一志愿”或“首選專業”進入大學學習。進入學校后,當現實與想象不盡相同時,面對艱深的基礎知識、種類繁多的課程及對未來職業缺乏興趣,部分學生未能實現成功轉變,缺乏必要的專業認同。
3.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強。受社會風氣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自我懈怠,思想上不思進取,專業上不求甚解,對自己要求不嚴。上課遲到、早退、曠課現象屢禁不止,部分學生受網絡影響較大,沉溺于虛幻的網絡世界和火爆刺激的網絡游戲。進入大學后,在強調自主學習的大背景下,這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約束力,不但荒廢自身學業,也會影響他人,帶壞整體學風。
4.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當前“90后”大學生成長于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新技術、新媒體進入生活領域,在豐富生活內容和改變生活節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部分學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會放棄傳統的預習、記筆記、復習、完成作業、答疑的學習方法,用拍照代替記筆記,用參照答案反推過程代替通過復習思考來解題,考前突擊背題,殊不知,基礎知識的獲取和思維方式的建立,離不開傳統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摒棄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摒棄正確的學習方法。
5.部分學生考風不正。考風是學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考風不正必然導致學風不正。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不復習,考試時想方設法作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不但耽誤自身前途,也會直接影響學校的學風建設。
6.部分教師教書育人意識不強。受當前網絡信息時代新技術的影響,教與學的方式已大為改變,但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未能與時俱進,緊跟學生特點,仍以理論講授為主,課堂知識缺乏更新,教學方法陳舊,與學生的契合度逐漸降低。個別教師在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只重功利,不專心教學,只在乎自身收入、職稱、地位,不重視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學能力不斷下降,育人意識嚴重缺失。
二、高校教務與學工聯動的現狀研究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教務與學生工作則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雖然教務與學生工作歸屬不同的行政部門,但無論是組織結構、職能分配還是資源配置,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在學風建設方面更是廣泛存在交集,其共同的目標就是人才培養。所以,教務與學工應形成密切聯動機制,共同促進高校學風建設。但在當前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教務與學工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各司其職,對學風建設的效果和效率均存在一定的影響。在當前高校教務與學工相互分離的管理模式下,教務與學工部門雖然分工明確,但具體運行過程中,責任主體單一,要么學工部門來抓,要么教務部門來抓,兩者之間缺少協調與聯動,責任督導不到位,管理資源分散,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管理運行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務管理人員認為學風不好是學生工作沒有到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夠,日常管理不嚴,將學風建設的責任歸到學工部門;另一方面,學工人員則抱怨教務管理部門對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不到位,任課教師授課水平不佳,教師缺乏課堂管理,才導致學風不好。尤其是在一些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確的工作上,教務與學工部門互相推脫,相互埋怨。
三、基于教務、學工聯動的學風建設機制的構建
(一)目標機制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人才培養,教務管理部門與學生工作部門均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開展工作,核心目標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教務與學工部門為人才培養共同開展學風建設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形成積極、高效、互動的管理模式。教務部門組織好教學環節的工作,開展針對教學運行過程的督導、跟蹤與反饋;任課教師要強化教書育人意識,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修正學習方法,獲取基礎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學生工作人員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分析自身需求,確定合適的目標,及時解決遇到的各種思想、情感問題,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教務部門也應做好教師與學工人員之間的“橋梁”、“紐帶”。
(二)針對機制
學風建設須堅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年級特點和層次學生的特點,教務與學工部門要針對性地開展聯動,推進學風建設工作。針對大一年級的學生,應重點抓好新生適應性教育,培養優良學風,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綜合素質拓展活動。教務人員可利用自身教學管理優勢,與學工人員共同開展學籍、學分制、培養計劃等新生認知教育,使他們了解選課、畢業等相關教學管理政策,大量引入學業警告、延長學業等事例教育,提前敲響警鐘;可組織專業造詣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負責人、系主任等,為新生開展專業認同教育,加深學生對專業特點、專業特色、就業方向等的了解,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專業理想,形成專業認知。針對大二和大三年級的學生,應重點抓好學習技能的培養,大力宣傳和表彰學風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積極幫扶學困生,繼續培育優良學風。依據教務管理系統,充分發揮教務人員的數據優勢,實現教務與學工適時共享學生成績等信息,協助輔導員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做好成績分析,以便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同時,針對學業學困生群體,可依據教務人員所提供的學習成績,結合專業培養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選課輔導、“一幫一”等幫扶活動。針對大四年級的學生,應重點抓好學生的就業工作,保障畢業論文質量,確保學生順利畢業。教務部門應加強畢業設計(論文)的組織管理,做好畢業資格審核;學工部門應加強就業教育與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率,做好學生外出求職、實習與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協調。
(三)共建機制
1.建立教務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建立教師、教務人員和學工人員信息共享平臺,由教師及時錄入學生課堂出勤和作業完成情況,便于輔導員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遲到、早退、曠課、課堂不注意聽講、不認真完成作業者,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由輔導員錄入學生基本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班級情況等信息,便于任課教師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時,通過該系統,教務人員、教師及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共享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數據,極大地提高溝通效率。
2.加強考試管理和考風建設,端正考風考紀。教務人員與學工人員應共同加強誠信教育,加大考前政策的宣傳力度,進一步規范考試作弊的處理程序,把考風建設與道德教育、誠信教育結合起來,貫穿整個學風建設的全過程。
(四)評價機制
考核評價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應將學風建設作為院系考評的關鍵指標,作為教務部門與學工部門考評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學風監督評價體系,明確考核目標,細化考核過程,將考核結果與集體和個人評選先進、干部晉升等掛鉤。
(五)保障機制
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教務與學工部門積極聯動。學校黨政領導要高度重視學風建設,統籌安排和協調全校的學風建設工作。二級學院黨政領導應統一認識,及時溝通,協力推進學風建設工作。教務管理人員與學工人員應建立適時溝通機制,互通有無,聯動開展學風建設工作。
四、結語
學風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校院領導思想重視、教務和學工部門聯動配合、師生層面積極響應,并將學風建設活動滲透到高校的各項教學科研活動中去,形成全面、良好、健康的學風建設氛圍,共同推進學風建設工作。
作者:徐明遠 張杏輝 唐占鋒 趙云 單位:中國民航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德亮,王博,喬向東.新媒體時代高校學風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時代教育,2015,(9).
[2]鐘新谷,汪建群,易貴元.促進高等學校學風建設的幾個關鍵問題[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
[3]楊濤.加強高校學生學風建設的實現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5.
[4]徐婷.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方法體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 上一篇:新時期新生學風建設的思考
- 下一篇:高職院校教風、學風建設的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