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大學生學風建設論文
時間:2022-11-10 11:26:36
導語:農科大學生學風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特色名校建設及大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變化
應用型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要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需要盡可能多地參加生產實踐、實驗實訓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會使學生參加專業實習實訓的時間延長,與產業生產一線接觸的機會增加,進入實驗室參加導師課題研究的機會增加,參與產業一線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較高,且農科類專業的公司基本多數位于農村,位置相對偏僻,交通多數不太方便,信息相對閉塞,人文環境和基礎配套相對落后,這對生活在城市中的當代大學生們來說是一種考驗,對學風的建設是阻力還是動力,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二大學生學風現狀
課題組對青島農業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三個本科專業(水產養殖學、海洋資源與環境、水族科學與技術)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中主要包括對目前學風的認可度、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學習態度、大學目標定位和專業滿意度、紀律狀況、學習動力及影響學習的因素、學習方法、對待學習的態度、專業認識、最應該首先解決的問題和改善學風的措施等多個方面。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反映出,目前農學類相關專業本科生的學風表現出了諸多特點或趨勢,具體包括:第一,缺乏專業意識,學習動力不足。在調查的學生中,對所學專業很滿意的學生比例不足50%,且有近2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約有85%的同學每天用于學習的時間不超過7小時。第二,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且學風有隨年級升高而減弱的趨勢。大約1/3的學生認為曠課、遲到或早退,課堂上打瞌睡、玩手機、做其他事情等現象嚴重或普遍存在。只有約1/3的學生能堅持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有約50%的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于畢業后找一份好的工作。第三,對目前學風滿意度不高。認為目前學校整體學風很好的學生比例僅為60%左右,認為學生所在班級學風很好的比例僅為40%左右。說明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志趣、創建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
如何創建適應新形勢的優良學風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筆者認為應該從教師風范、學習風氣和學術文化氛圍三個方面考慮學風建設的思路。(一)專業志趣培養盡早培養。學生的專業志趣,對于學生大學四年的專業學習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志趣培養。1入學初的專業教育邀請校內外專家、企業相關人員、知名校友進行產業現狀,發展前景及創業經驗和學生成長建議等介紹和指導。2“大一”開設專業介紹相關課程根據專業特點,由領域內知名專家教授面向一年級本科新生開設至少一門專業導論課或概論課,內容包括學科前沿、行業發展趨勢、職業發展規劃、知識結構等,旨在引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專業教育滲透融合,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元素,同時加強學生的專業志趣培養。3利用寒暑假讓學生盡早接觸產業在專業老師的引薦和指導下,引導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進入行業相關企業,切身體驗專業實踐,早接觸專業,早融入專業,有利于后期的專業學習和學風建設。4為學生配備導航師圍繞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能夠按照個人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學院從大二開始為學生配備校內導航師,為部分學生配備校外導航師(對學生進行創業就業指導),引導學生盡早確立科研型、創業型、就業型人才的成長方向,引導學生進入教師的科研團隊,盡早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創新活動,接受良好的實驗技能、科研素質訓練、創業技能訓練,從而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展示個性,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指導學生科研訓練、科研論文的寫作、社會實踐報告的寫作、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的寫作,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知識競賽和科技發明競賽等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的高水平是指高的學術科研水平和高的師德師風及教書育人水平。擁有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科研團隊,具備良好的教學和研究平臺,是增強學生專業學習吸引力,提高學風的重要因素。學校和學院應加大力度引進或培養高水平教師,創建高水平師資隊伍。國內外諸多現行的方法可以借鑒,如新教師第一年助教制度、年輕教師進入產業一線掛職鍛煉或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鍛煉、到國內外知名高?;蚩蒲兴L學和學術交流、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教學能力培訓等。通過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創建大學精神,營造良好的學校環境,優化師德師風考核評價機制,完善師德師風管理體制,激勵教師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修養等。(三)教學實驗實踐平臺建設,加強校企、校校、校所聯合培養。改善校內辦學條件,成立院級科研實踐平臺,形成院級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開放實驗室從事科研創新創業活動;創建校內實訓基地,做到基本專業實踐和小規模生產實習可以在校內實訓基地和種苗基地完成,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加強校外聯合培養,實習基地建設、校校聯合培養、校所聯合培養,目前學院已經與中國海洋大學、美國蘇必利爾湖大學和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簽署了本科生聯合培養協議,與美國奧本大學農學院簽署了“3+2”本碩聯合培養協議;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科研所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聯合培養,為學生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四)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是指學校與學生接觸的相關人員、家庭成員、社會各界相關人士、周圍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學校相關人員主要包括政治輔導員、學院黨政領導干部、班主任、教師(包括通識課教師、專業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實驗指導教師及學校的其他教師)、圖書館工作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家庭成員主要是指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兄弟姐妹及親戚等;社會各界相關人士主要是指校外知名校友、企業家、業內成功人士等;周圍學生主要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與其頻繁接觸的同學或學長、學弟(妹)等,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學生;全過程育人是指從學生一踏進校門一直到畢業,從每天的清晨起床到晚上入睡,從每個學期的開始到假期,都要精心安排學生的學風建設和人生規劃指導;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各種教育載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將學生的教育融入學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每個環節,如學生的綜合測評、評優、獎學金評選、入黨、貧困生資助與勤工助學、學生干部的選任、學生會的組建、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將學風建設寓于其中??傊?,學風建設是關乎人才培養質量和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各高校應充分重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強學風建設。
作者:李玉全 張海艷 單位: 青島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省重點大學”將成歷史,山東省屬高校將分三類辦學[OL].www.huaue.com/news/201211783241.htm.2012.11.7
[2]山東特色名校工程[OL].baike.baidu.com/view/9313140.htm.2012.12.14
[3]趙琳琳.淺談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J].教育觀察,2017(7).
- 上一篇:高校學風建設運行及考評研究
- 下一篇: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