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4-13 03:26:16
導語:新農村建設中經濟發展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的農村建設得到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發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著重分析產生了哪些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問題;解決對策
1概述
經濟的發展,農業是基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的全面發展,下面從新農村建設的角度具體闡釋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探討新形勢下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對策措施。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1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社會主義新農村在上世紀中葉被提出,當時提出這個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決吃飯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主要的方向是要全面邁向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概念就是在吃飽的同時還有精神的享受,此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便成了實現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之一。本世紀提出來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在全新的歷史背景和指導理念下的一個綜合性的農村變革的開始??v觀整個時代背景,我們提出建設新農村的理念,不僅是為了促進農村的發展的急切的需求,還是鞏固和增強農業主要地位,保障按時實現全面小康終極目標的需求,既是新思路,也是老想法。新思路就在于進入了這個新世紀,有新的發展訴求,由于工業化的發展日益蓬勃,我們需要通過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農村更好的融入和諧社會。2.2從經濟學角度解析新農村。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優化和進步,決定我國要發展新農村,徹底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增加鄉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斷縮小與大中城市的經濟發展差距,做到區域化平衡發展,縮小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國策。我國的農業發展歷經艱險,從傳統的人力和畜力到今天農業信息化和機械化的推廣,農業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堅定前行,我國的工業化建設的資金和能量大部分來自于農業的支持,廣大的農村地區和農民的辛勤勞作,才有了如今的工業化的騰飛,這是功不可沒的,因此現在工業的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反哺農業,國家也在逐步加強對農村的補貼力度。在新農村的建設中,雖然有各方大力援助和支持,仍然避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眾多問題,我國的農業要養活十幾億人,耕地面積已經極為龐大,我國的耕地資源正在漸漸流失,適宜開展農業生產的土地匱乏,農村的土地還面臨著被征用甚至遭到污染的侵害,農業人口和資源也在流失之中,臟亂差的居住環境在有些農村地區凸顯,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農村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矛盾,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軟肋,不解決農村的經濟問題,不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就無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國家的經濟發展會陷入瓶頸,放緩了前進發展的步伐。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以及農民素養的提升,建設現代化的農業,就要有新的思想,以及新技術的全方位的應用,只有用新的科學技術培養新型的高素質農民,讓農民應用高科技技術,才能夠更好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新農村的建設還需要國家的支持,加強國家對它的宏觀調控,因為市場存在滯后性、盲目性等缺點與弱勢,所以不能夠簡單的進行市場的調控,還應該增強政府宏觀的調控,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和控制,現在我們已然具備了城市助力農村發展的條件。
3新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綜合生產力低。當前很多農村的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后,道路交通、水電供應、水利條件都比較差,第一個是水利條件弱,不能防治災害,大量的水利設施的投入不足,損害嚴重,設施老化。第二個是農田比例不夠標準化,這使得總的生產力降低,難以形成較大的農業生產規模。三是有些地區城鎮規劃的公路都十分破爛崎嶇,導致農村的資源很難轉變成經濟發展,農村基礎的薄弱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3.2集體經濟比較薄弱,農村及組織運轉日益艱難。近幾年來,尤其是在農村稅費改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缺乏規范管理,經濟收入日益縮水,而債務卻日益增加,使得村級組織運轉困難,這已經成為阻礙農村經濟建設的主要問題之一。集體經濟一直是農村大力倡導和持續發展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來由于管理制度跟不上飛速發展的經濟要求,沒有新的發展舉措和創新的思維方式,致使營收困難,經營乏力,農村居民的收入在逐年下降,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災害,要承擔加倍的損失和付出所有積蓄的代價,這給農村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發展規劃導致了如今的局面,沒有把農村的生產力和創造的價值有效利用,資金和人才都在慢慢流失,農村的集體組織運轉已經十分艱難,使得農民的發展信念產生動搖,不利于集體經濟的發展。3.3農業結構不合理,導致經濟效益低。近些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農村的供求關系也發生了一些轉變,市場需求多樣化,轉向生產高收益產品,導致農村的結構越來越不合理。許多農民盲目的跟隨轉變,不考慮自身優勢,使得種植風險增加,不利于農業的穩定與發展。沒有做好市場調查,市場需求與農民的生產勞動沒有搭配銜接好,致使盲目跟風種植,導致供大于求,市場無法消化吸收,而其他產品則陷入供不應求甚至短缺的現狀,農民的辛勤勞動化作流水,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經濟效益降低,這就是盲目的進行農業生產,發展結構不合理帶來的后果。3.4人才的缺乏,制約經濟發展。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想離開農村,去城市發展,這就使得農村人才嚴重缺失,農村只剩下老弱婦孺,使得其發展陷入困境。農村經濟發展不完善,難以承擔更多人的經濟收入壓力,迫使很多的大學生和農村閑散勞動力離家外出務工,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農村經濟需要的建設人才都流失了,高效的生產方式需要新技術和人才,新農村的建設面臨著無人可用的窘境。
4如何解決新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4.1加大投入,加強農村設施建設。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投資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投資的基本設施和環境。4.2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在農村設立集體經濟分工,每個人都有固定職位,并且做好宣傳與管理,強化科學管理,轉變發展思路,不走落后于時代的老路,創新發展集體經濟。4.3調整農業結構,實現經營產業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是發展優勢產業,去除劣勢,不盲目跟風,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才是最好的,推進產品的多樣化和優質化,使得農業產業結構整體提高,為農民提供經濟保障。4.4引進專業人才,為農村經濟助力。農村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鼓勵年輕人來農村探索,政府可以出專項資金用來培養專業人才,前提是為農村經濟發展出一份力,鼓勵那些學業有成的人才回家鄉創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更要重視新農村經濟的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只有解決了經濟發展的問題才能夠更上一層樓,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張立英 單位:沈陽市康平縣東升鄉政府
參考文獻
[1]孟建國.著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J].全國商情,2013(8).
[2]馮之俊.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7).
[3]吳越.淺議循環經濟與中國農業統籌發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
- 上一篇:冶金企業鐵路運輸班組安全建設研究
- 下一篇:石油企業建設良好政治生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