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方案與成效

時間:2022-04-13 11:04:35

導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方案與成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方案與成效

【摘要】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要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把所學知識專長和農村資源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扎根基層農村,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三農”;同時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前提下,也更好地鍛煉農類院校學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社會主義培養出合格人才。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也能更好地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為農民做實事,培養一批批知農、懂農、愛農的大學生畢業后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

【關鍵詞】大學生服務新農村;新農村建設;農村實訓基地實踐

國家在2004年開始到2019年,每年在中央一號文件中,都要加強農村建設,特別是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作為高職院校經貿類大學生,要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三農”,結合我院商貿系學生專業情況制定本方案

1指導思想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提出了要扎實推動實踐育人,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平臺,依托城市社區、農村鄉鎮等,建立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廣泛開展志愿服務、生產勞動、社會調查、社會公益等社會實踐活動。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體目標,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把所學知識專長和農村資源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扎根基層農村,加深對“三農”工作的了解,在服務農民、帶領農民致富的實踐中敢擔當、經風雨、長見識、增才干,為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盡貢獻自己的力量。

2具體方案

2.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要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2.2思想進農村。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把最新的國家政策、惠農等政策,深入農村,通過宣講、拉橫幅、制作宣傳欄、主題晚會等形式,讓村民及時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村民了解國家現在的經濟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2.3結合專業,開發產業。(1)與農村建立實訓基地。由學校牽頭,與農村合作,建立長期的實踐實訓基地,把課題教學放到農村來,結合商外系的專業特點,針對新農村休閑旅游服務存在的問題,設計出適合服務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教學內容。(2)特色休閑產業開發。由指導老師帶隊,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挖掘當地特色文化等,幫助農村更好的開發休閑產業,提供可行性方案。做到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的更優。(3)特色農產品開發。根據當地情況,鼓勵農民種植經濟效益高,品質比較好的農產品。由營銷專業和電商專業的同學通過網絡平臺宣傳和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2.4具體措施。(1)思想重視。按專業分小組,由小組長每周組織一次思想政治學習,主題包括學習先進模范、國家新政策,特別是與農業、農村發展、惠農相關的政策。(2)根據所學政策知識,在農村每月組織一次宣傳黨和國家政策或者跟農業、農民相關的惠農政策等,讓農民及時了解國家形式和惠農政策,讓農民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更加充滿信心和奮斗的決心。(3)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營銷專業的同學分成5個小組,到農村根據當地的情況,對消費群體,市場前景,前期投資預算、成本、效益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調研,每組給一個月的時間,最后形成調研報告,由指導老師進行點評,修改,形成最佳方案后提交給實訓指導老師。(4)旅游管理專業的同學分成3組,分別到農里每個休閑項目的崗位實踐鍛煉。在實踐鍛煉的過程中,重點對農村休閑旅游開發進行調研,根據現有已開發的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討論是否還可以開發更多更好的休閑旅游項目。調研時間為一個月,調研結束后,由旅游管理指導老師組織各組組長進行討論,最終整理出調研報告后上交給實訓指導老師。(5)物流管理專業的同學分成3組,根據專業,對當地農產品的包裝、運輸、分銷等環節進行使農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農民收益。(6)會計專業的學生分成6組,對農村旅游休閑項目和農產品經營業務核算、成本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財務管理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熟悉和掌握專業知識,由指導老師組織一個月總結一次實踐心得,為各個項目如何節約成本,合理避稅等方面獻言獻策。(7)企業管理專業的同學,分成3組,對農村休閑旅游項目和農產品開發,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對項目進行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揮、協調和控制,降低市場風險,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每月總結一次,上交給實訓指導老師。

3實施效果

3.1思想意識明顯加強。經過為期一年的實踐鍛煉,商貿管理系的同學們在農村實訓基地的學習,使他們在政治意識、思想意識得到了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從以前在學校召開民主生活會上被動的學習國家新政策和黨的政策,到現在主動的從網上、電視上等多種渠道學習更多的新理論、新政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定期對村民進行培訓個指導。通過政治學習,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覺悟,認識到發展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扎根農村,更好地投身新農村建設。在給村民培訓中,讓農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榮譽感。帶動村民為家鄉的建設克服重重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3.2自身專業能力顯著提升。經過為期一年的實踐鍛煉,同學們運動所學知識,服務新農村建設中,遇到各種專業上的疑惑,能主動地通過請教專業老師或通過網絡自學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把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際工作中,使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能死記硬背,就算一時背得了,過后也很容易忘記。大家都覺得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習起來不再那么枯燥,不再那么難了。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現在的主動學習,對學習的興趣也大大的提升。3.3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每月由各專業指導老師負責組織各專業小組召開會議,討論出具體方案,再由實訓負責人組織召開各專業指導老師會議,聽取各專業指導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整理出適合本村經濟發展的方案。然后再組織農村經濟建設項目負責人一起研究和探討發展方案,最終在實踐中運用,使農民在種植農作物方面增產增收,擴大了銷售渠道,農產品供不應求,大大提高農民的收入。在農村休閑旅游項目中,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釣魚、認領種植茶樹、戶外拓展項目,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參與度,提升和豐富了旅游的內涵,迎合了大眾消費心理,旅游人數翻了一番,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在與農村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這一年中,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總體目標,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把所學知識專長和農村資源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扎根基層農村,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前提下,也更好地鍛煉農類院校學生。為農村建設提供更有效的途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社會主義培養出合格人才。不但能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也能更好的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為農民做實事。培養一批批知農、懂農、愛農的大學生,畢業后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王景新,支曉娟.中國鄉村振興及其地域空間重構——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同建振興鄉村的案例、經驗及未來[N].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2):17-26.

[2]黃憲偉.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07(2):222-225.

[3]王黎霞.新時代農村意識形態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9.

[4]簡臻銳.在農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

[5]黃憲偉.地方高校服務新農村建設探析[N].浙江社會學,2007(2):222-225.

作者:葉俐伶 唐琳玲 鄧文麗 單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