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綜述

時間:2022-11-15 10:48:34

導語: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綜述

[摘要]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如何將標準化的審計業務流程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開創新時期審計發展的新局面,是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必須打破傳統的審計工作模式,整合企業經營重點及組織管理流程,有效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內部審計信息化;審計業務;信息技術

審計信息化是審計工作方式的創新,也是審計工作轉型的重要方面。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內部審計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是實現內部審計全面轉型的重要手段。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和企業內部信息化的發展,內部審計的全面信息化刻不容緩。要想跟上時代步伐,更好地實現內部審計目標,企業必須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審計業務和審計內部管理中。因此,構建審計信息化系統成為內部審計戰略轉型的關鍵。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審計信息系統

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興起,給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機遇和挑戰。一流的現代企業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已滲入內部管理鏈條的各個環節。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如何在信息化管理環境下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以及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促進企業完善治理、提升價值和實現目標,是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內部審計工作順應時展創新創效的必然要求。(一)審計計劃管理的信息化要求。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確定審計目標及整體發展框架,合理劃分審計業務領域,科學識別評估風險因素,保持審計計劃特有的主觀性。(二)審計項目實施的信息化要求。內部審計的信息系統運作不同于傳統的審計方式,其在共享資源管理、提高審計效率、規范審計程序、審計報告標準化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企業應充分利用這種優勢。(三)審計風險控制的信息化要求。企業應利用信息化技術實施數據庫管理,提高數據處理和監管的有效性,完善審計錯報管理和審計風險監督管理。

二、內部審計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職業自1983年開始出現,發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其是在行政單位或國有企業中通過行政權力強制推動設立的,發展也受到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的強制性推動,所以,內部審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近些年來,國家法律法規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性逐漸增強,特別是國家審計署11號令頒布后,內部審計的作用逐步受到企業的重視。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內部管理中的應用,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也提上了日程。(一)審計信息系統開發受制于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對于審計信息化工作,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如何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和云數據,實現組織治理優化、管理評價或風險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業現有的管理信息系統。企業管理各業務信息系統是否遵循“面向數據價值、依靠業務部門、圍繞系統應用、注重實效”的原則,在管理信息系統設計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符合各業務應用的需求,充分考慮系統的硬件擴展、功能擴展、應用擴展、集成擴展等多層面的延伸,以保證系統的開放性、可擴展性,是制約審計信息應用系統開發、升級和擴展的主要因素。(二)復合型人才匱乏。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工作已得到普遍認可,但在技術進步及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信息化概念一直在變化。企業中既有內部審計經驗又懂信息技術開發的復合型人才資源是相對匱乏的,審計對信息系統的需求無法準確傳達至系統開發人員,這就給審計信息系統開發帶來難度,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三)審計信息建設智能化水平不高。目前的內部審計信息工作尚停留在信息數據收集、匯總、簡單運算功能上,所謂的企業審計信息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計算機輔助工具,即利用應用程序完成相關審計任務,如利用在線管理系統直接進行數據收集、查詢、篩選和邏輯性分析等;二是內部控制測試系統,即內審人員利用在線信息系統直接錄入抽樣樣本,在線完成內部控制評價并自動生成評價結果;三是審計管理信息化,即應用審計管理系統記錄審計項目的立項、審批、實施、歸檔全過程,以更好地規范審計業務,把控審計項目質量,提升結果應用效率,及時考核審計計劃完成情況。顯然,審計信息化建設尚未同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高度融合,內部審計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創效的空間還很大。(四)法律建設滯后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促使企業不斷探索更科學、高效的內部審計信息化方法。但是,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后,僅規定了審計的基本原則、審計權限等,目前尚未出臺與網絡審計和云審計有關的企業信息化法律法規。

三、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戰略地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信息化技術已成為當今企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之一。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應用系統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為審計信息化是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審計工作中信息化的引入,縮短了審計信息的收集時間,簡化了計算環節,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審計結果的時效性與嚴謹性。(二)科學規劃信息系統,保證系統開發投入。企業在信息化系統建設中,應統籌規劃,明確目標,把握原則,即遵循統一性原則、先進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適用性原則和可操作性原則。遵循這些原則,有助于企業提升信息系統的整體實施效果。另外,企業要有科學、有效的計劃,保證資金投入的時效,加快信息化系統建設進度,避免低水平建設和系統應用間出現矛盾,減少資金浪費。(三)加強審計人員培訓,為審計信息化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審計人員作為企業內部審計的實施者,要緊跟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在充實審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技術素養,以及時、高效地利用網絡數據信息。因此,復合型審計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持。企業應在現有內審人員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制定信息技術培訓方案,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促進審計人員專業知識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滿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四)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法律法規是依據。只有獲得法律法規的支持,數據采集缺乏標準、數據分析結果及電子證據缺乏效力等問題才能解決,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應用才能成為審計人員依法審計的根基。因此,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必須加快,以保證信息化在審計領域充分發揮作用。

四、結語

原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反復強調,“計算機審計是一場革命”,審計人員若不能掌握計算機技術就失去了審計資格。因此,新時期的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審計機構和人員也應加強培訓,即在新的審計形勢及其挑戰下,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都要與時俱進,主動適應審計信息化革命。

[參考文獻]

[1]祝令娥.淺談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9(19):83-85.

[2]印娟娟,楊如恒,宋曉剛.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下的高校內部審計模式轉變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9):287-288.

[3]孫九紅,梁經緯.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風險與優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9(8):192-194.

作者:鄭蕊平 單位: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