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分析

時間:2022-01-24 11:18:28

導語: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分析

摘要: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要嚴格把關案例選擇的標準,并采取相應措施推動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發展,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人才培養

1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由于其可以通過情景再現的方式訓練洞察力、檢驗知識和培養分析技巧,從而改變了過去以知識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將基礎理論轉變為實用技能的新的“平臺”。在開放和互動的案例教學環境下,學習者主動參與的意識增強,在情景模擬和激烈討論中,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學習者的分析視野得以擴大,初步的感性的“經驗”得以積累,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快速提升,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由于案例教學有助于實現教學相長,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生動具體、直觀易懂且能夠集思廣益,所以現在成了管理學、法學、軍事學和教育學等學科領域課程教學中最受推崇的教學方法之一。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凸顯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公共管理教育正是為政府培養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充分具備專業管理和政策分析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v觀國外百年來的公共管理教育發展歷史,案例教學由于具有鮮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廣受推崇。案例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現實發生的某一典型的管理或政策問題為案例,通過引導討論培養學員掌握理論和分析工具,在互動學習中訓練批判性思維、前瞻性視野和分析決策能力,它能夠突破傳統的從干中學的模式,從直接單向的個人學習轉變為在教師講授的理論指導下與學生間接雙向互動的經驗學習,幫助學員加速學習過程,降低學習成本,提高教學質量。由于每個案例都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沖突性,經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比較,能使學員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挖掘出問題產生的根源,并且提出在不同理論視角下的判斷和決策。能不能用公共管理理論做出客觀、科學、理性的分析,能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或者政策建議,都是案例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員的關鍵能力。同時,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員的公共價值理念和職業精神,從而全面塑造能夠推動組織創新與社會變革,引領國家發展與人類進步的公共管理領導者。

2公共管理案例選擇的標準

由于公共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非常重要且貫穿始終。這就要求每位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仔細精選案例,以實現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效果。一般情況下,作為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案例,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2.1全面性。能進入課堂教學過程的公共管理案例應涵蓋公共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典型問題,涉及公共管理過程中的談判與協商、道德困境和個人尷尬、組織與領導問題、組織變革與組織文化、人事與人力資源問題、政策與程序、管理問題等方方面面。案例涉及的范圍越廣,越容易給學習者提供相對復雜的案例環境,擴大學習者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視野。2.2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進入案例教學的公共管理案例應當緊扣公共管理的實際運作過程,分析應注重“實踐性”,重在公共管理實踐技能的掌握。這種實踐技能可以是心智上的鍛煉,也可以是存儲有關管理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法,還可以是對某些特殊工具和概念的應用,如需求評估法、戰略計劃法等,既有現實性,又有可操作性。具有這樣的特點的案例更容易增加學習者的感性認識,也降低了學習者處理問題的門檻。2.3參與性。案例教學所選擇的案例應是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案例中相關當事人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和處理結果,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能大大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及參與意識。同時,一般案例均附有的一定的提示與問題,讀者通過分析這些提示、思考這些問題,能夠增強對管理活動的自主參與意識。2.4思考性案例教學中所選擇的案例應注重鼓勵學習者進行思考、分析,著重培養學習者的“存疑”能力,即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去粗取精、綜合吸收的過程中,不要輕易下定論。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提供具體的“解之道”,面是幫助學習者養成分析性的思維模式(其中包括分析的過程、態度以及技巧等各方面),從而增加公共管理的有效性。

3推進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措施

國內從事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高校都注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和推廣,特別是自我國開展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培養工作以來,針對公共管理學科實用性較強、問題意識突出的特點,不斷探索通過案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較大的成就。特別是自2013年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明確將案例教學的數量、頻率和質量納入專業學位評估指標后,各高校更是積極進行公共管理碩士(MPA)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原創性案例的開發,不僅每門課程都要求運用案例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任課教師進行公共管理案例開發,形成了一批“接地氣”、富創新、易使用的案例成果。除了開發原創性案例,各高校還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積極制訂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方案,包括在公共管理碩士(MPA)培養中全程強化案例教學環節;大力培養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師資;針對國內公共管理案例,尤其是本土案例相對缺乏的現狀,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公共管理案例開發,為各門課程實施案例教學創造必要條件等。為了保證案例教學方案能夠順利實施,各高校積極宣傳動員,培養教師案例教學的意識,提高全院教師案例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啟動原創性公共管理案例的開發工作;同時邀請國內部分優秀高校案例教學資深教師進行現場觀摩教學,交流經驗,并對案例教學及案例開發的相關規范、相關要求和相關細節進行輔導。除此之外,還就課程講授中案例教學的數量與頻率、案例教學師資的培訓及案例開發團隊建設等工作進行了一攬子的安排,為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為了保證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方案的全面實施,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學校還加強了對案例教學的監控、督查、激勵和管理。一方面,專門成立教學督導機構,通過聽課、檢查教師教學文件的準備及召開師生座談會聽取意見等方式,保證案例教學工作的全面落實,穩步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與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聯系和協作,積極創新條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既聘請校內外專家到學校傳經送寶,又輸送大批教師參加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其他教育機構組織的案例教學和案例開發培訓,使學校教師案例教學的技能和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日益突顯;同時,嚴格按照學?!豆补芾戆咐_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程和要求,加強組織和激勵,積極推動學校案例開發工作的進程。這些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基本上使公共管理課堂教育普及了案例教學,各高校的原創性案例不斷增加,人才培養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運用案例教學方法重塑了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開創了公共管理教育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戈倫比威斯基,等.公共管理案例[M].汪大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史傳林.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20).

[3]清華大學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中國公共管理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4]王琳琳,趙錦華.公共管理案例教學的發展、困境及改革[J].經貿實踐,2017(18).

作者:黃倫寬 單位: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