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教學文化負遷移的影響分析
時間:2022-03-11 10:54:05
導語:詞匯教學文化負遷移的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各大高校更加重視各學科教學。對外漢語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經常會受到文化負遷移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質量,為此,需要加強對文化負遷移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影響的研究,分析其出現影響作用的原因,找到克服其不利影響的對策,從而幫助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順利進行。本文分析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與文化負遷移的基本內涵,著重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作用進行探討,并提出如何克服文化負遷移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影響對策,從而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文化負遷移;影響作用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加之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大,很多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并掀起一股“漢語熱”。這種學習漢語的熱潮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這就會造成外國人學習漢語非常困難,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詞匯的學習,在對漢語詞匯學習中經常會出現各種詞匯錯誤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漢語詞匯中本身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不能很好地理解漢語詞匯的真實內涵。另一方面,由于外國人在學習漢語中經常會受到自身母語文化負遷移的影響,造成對漢語詞匯學習的偏差。本文就文化負遷移對對外漢語詞匯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作為人們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工具,不僅只是一種交際工具,還承載著一定的人類文化,其中漢語作為我國的國語,蘊含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與民族文化。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其中語言必須依附于文化而存在,而語言的詞匯又反映著所服務的文化,為此,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不僅僅是對語言的教學,也需要對我國傳統語言文化進行講授,這樣才是符合對外漢語教學的要求。2.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漢語詞匯博大精深,大多數漢語詞匯除了常用的基本意義外,經常會出現各種引申義,其中就體現著我國的傳統文化,這時外國人在學習漢語詞匯時只是簡單地理解其基本意義,而沒有根據詞匯的文化而去理解,經常會出現各種偏差,甚至會鬧出各種笑話,為此,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就需要注重詞匯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將詞匯與語言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進而達到對詞匯的深層理解。文化負遷移的基本內涵與特點在教育心理學中,“遷移”是指已有的知識對學習新知識所產生的影響,其中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是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而負遷移則是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產生阻礙作用,顯然,正遷移是積極的影響作用,而負遷移則是消極的影響作用。文化負遷移是指由于文化的差異而導致的消極影響,而本文中所呈現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負遷移指的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由于各個國家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使其在學習漢語時經常出現偏差的現象。每個國家與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均會形成屬于自身的文化,這樣文化中蘊含著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由于各個國家文化的差異,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時經常會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而出現詞匯偏差,其中詞匯偏差包括讀音偏差、詞形、詞義與搭配等等各方面的偏差,這就不利于外國人很好地學習漢語。此外,語言的意義來源于生活中的經驗,會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由于各個國家之間的語言存在一定的差異,文化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這就使得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負遷移”的現象。
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作用
1.在母語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下出現發音錯誤。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經常會進行發音訓練,但由于不同國家的學生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經常會出現發音錯誤的現象,通常情況下,如果只是對一個字的音進行發音時,通常不會出現錯誤,但如果對這個字進行詞匯組合,這時就極易出現發音錯誤的現象。例如:在有關“爸爸”這個詞匯的教學中,只是教授“爸”這一個字,大多數學生會很清晰地將“bà”讀出來,而如果出現詞組“爸爸”時,經常會有學生讀成“pàpà”,這時就會出現發音錯誤,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國家在本國對“爸爸”的讀音本身就是“pàpà”,這就難免會將“爸爸”這個詞匯讀錯。2.在母語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下無法正確書寫漢語詞匯。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能夠對詞匯進行正確的發音,見到該詞匯時也知道其意思,并可以正確地讀出來,但在書寫的時候卻會出現錯誤,尤其是會出現書寫順序的錯誤。例如:韓國留學生在學習了“命運、糧食、木材”等詞匯后,他們可以很好地對這些詞匯進行發音,但在書寫中,尤其是在背寫的過程中經常會寫成“運命、食糧、材木”,這時就會出現詞匯順序錯誤,這是由于韓國留學生受到本國文化的影響,因為在韓國“命運、糧食、木材”等詞匯的寫法發音就是“運命、食糧、材木”,這時就會出現文化負遷移的現象。3.在母語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下無法準確使用詞匯進行造句。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也經常會出現造句錯誤的情況,即使是能夠很好地理解詞匯的意思,很多時候由于受到本國文化的負遷移影響而出現造句錯誤,例如,一些留學生在學習了“管理”一詞之后進行造句,其中“管理”的意思是“經營、治理”之義,但一些留學生在造句時經常會寫成“你的皮膚管理得真好啊!”這樣的句子,究其原因是留學生在造句中受到本國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一些國家在對“管理”一詞進行解釋時,其意思與“保養皮膚、皮膚管理”相接近,而且在發音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這時留學生就會將“管理”一詞的用法用錯,這就是詞匯受到了文化負遷移的影響。
克服文化負遷移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影響的對策
近些年對外漢語教學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但在實際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經常會受到文化負遷移的影響,文化負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響到留學生學習漢語,也影響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質量,為此,應當采取一定的對策來規避文化負遷移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影響。1.指導學生掌握詞匯學習方法與過程。當前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學生所采用的詞匯學習方法是集中記憶與背誦,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記憶詞匯的效率,但實際上這種方法屬于死記硬背的方式,采取該方法學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詞匯意思,甚至會出現錯誤理解詞匯意思的情況,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詞匯學習方法。在記憶詞匯過程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閱讀與聽力中進行詞匯的記憶,這時在閱讀與聽力中即使遇到生僻的詞匯,學生也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整體文章思想來理解詞匯的意思,采取該方法不僅可以訓練留學生的閱讀速度與詞匯使用的具體環境方法,而且還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這有助于學生進行漢語詞匯的學習,有利于規避文化負遷移的影響。2.在教學中加入中國文化的介紹。為了有效防止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出現文化負遷移的現象,教師可以在講解詞匯時加入相關中國文化的介紹,通過文化來傳遞詞匯的真實意思。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的歷史文化進行簡單講解,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加以簡單闡述,使留學生對中國各方面有簡單的了解,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加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也可以幫助留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詞匯。例如,在學習“指鹿為馬”這一詞匯時,其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教師除了需要對該詞匯進行闡釋之外,還需要對該成語的故事加以講解,使學生切實理解該成語的實際意思,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幫助留學生了解其中的內涵,此外,教師仍需要對相關的文化加以介紹,從而使學生切實理解該成語所處的文化背景,進而防止出現文化負遷移的現象。3.培養良好的漢語思維習慣。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的過程,在教學中師生之間就是通過兩種甚至多種語言文化進行交流,這時難免會受到文化負遷移的影響,為了有效地避免出現文化負遷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漢語思維進行詳細的闡述,將漢語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等這些詞匯位置進行闡述,并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漢語詞匯中很多詞匯不僅僅只是表面意思,其包含著很多的引申義等,進而促使留學生形成良好的漢語思維習慣,這樣一來,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過程中就會依照教師所引導的漢語思維習慣進行學習,在發音、詞義理解、書寫等方面加以注意,這時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現文化負遷移的現象。4.加大詞匯量和練習量。由于漢語詞匯中一個詞匯的含義會分為不同類型,一個詞匯在不同的情境中,其所呈現出來的內涵也不盡相同,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對一個詞匯的所有意思加以解釋,還需要根據不同意思舉例說明,進而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的意思。但只是這樣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避免文化負遷移的影響,對此,學生應當加大詞匯量與練習量。針對同一個詞匯應當加大練習量,教師給予一定的舉例說明,并要求學生自己進行詞匯造句,進而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該詞匯的真實意思,僅是加大練習量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增加詞匯量,在不斷練習中增加自身的詞匯量,使留學生更多地掌握漢語詞匯,在這個過程中留學生就會逐步了解中國文化與漢語詞匯的所用情境,進而幫助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中減少文化負遷移的影響。5.采用文化差異對比法教學。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之前需要首先了解到本班留學生所屬國家,并對留學生所屬國家的文化進行深入了解,搜集一些相關的文化特點,找到留學生國家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對這些差異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漢語詞匯的學習。在教學中一些國家的詞匯組成與漢語詞匯組成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時教師就需要將這些國家進行歸類,并對出現的具體差異加以分析,使留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些差異,進而促使留學生更加努力地進行漢語詞匯的學習。此外,一些國家的詞匯意思與漢語詞匯語義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時在講述這些詞匯時教師就需要特別指出,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留學生在進行語義理解中出現錯誤。通過這種文化差異對比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漢語詞匯的記憶與理解,進而減少文化負遷移的影響。
綜上所述,隨著各個國家之間合作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學習漢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使得對外漢語專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其中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經常會受到不同國家文化負遷移的影響,這不僅造成留學生不能正確進行漢語發音,而且在書寫與造句上也經常出現各種錯誤,為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留學生掌握詞匯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培養留學生形成良好的漢語思維習慣,并加大詞匯量與練習量,從而幫助留學生更好地理解漢語詞匯,有效地減少文化負遷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文佳:《淺析文化負遷移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影響》,《大觀》2017年第9期。
[2]岳曼曼:《高校英語教學中文化負遷移現象及教學策略》,《語文學刊》2016年第6期。
[3]尹錫榮、羅欣蓓:《漢語的負遷移對英語詞匯學習的影響》,《海外英語》2017年第9期。
作者:柯慧俐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 上一篇:綜合文科教學體系改革實踐研究
- 下一篇:初中英語詞匯精準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