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校大學生英語詞匯記憶的影響
時間:2022-11-25 03:32:03
導語:談高校大學生英語詞匯記憶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呈現是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部分,不同的呈現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認知負荷,并對其詞匯記憶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即時詞匯記憶下,紙質版純文本和多媒體圖片兩種呈現方式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相差無幾;而在延時記憶中,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學生詞匯記憶效果更佳。就學生的認知負荷來說,學生的認知負荷與其詞匯記憶效果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此外,在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下,多媒體圖片的詞匯呈現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認知負荷較小,更利于學生的詞匯習得。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認知負荷;詞匯呈現方式;英語詞匯記憶
一、引言
詞匯被認為是語言重要的建筑材料,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宛如大廈之磚瓦,鋪路之基石[1]。詞匯習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問題在于詞匯該怎么有效記憶又不至于快速忘記。有研究表明,語義場、情景及圖片的呈現方式等都可以影響到學生的詞匯學習。除此之外,工作記憶在處理多余信息的學習材料時會增加額外的認知負荷,使學生的認知負荷過多,從而影響學生的高效學習效率。而如果信息的呈現形式非常合理與適當,學習者利用這些信息學習新知識的效率更高[2]。Ellis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學習者的二語習得效能的個人因素有很多,其學生個體的認知焦慮進而產生的消極認知負荷和課堂教學中詞匯的不當呈現方式同樣也影響著學生的詞匯習得效能[3]。在現今多媒體技術發達的時期,新形式的英語詞匯呈現方式也應運而生。怎樣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如何運用成熟的教學策略達到當今詞匯教學的要求一直是我們探究的重點,但很少有人將學習者的個體因素與詞匯的呈現方式結合起來,共同探究如何進行詞匯的有效教學。
二、理論依據
(一)認知負荷理論。認知負荷指一個人為了完成特定任務而在工作記憶中被使用的注意力或者精神力總量。認知負荷共分為三類:第一,內在認知負荷指的是人在理解任務材料時所產生的認知加工總量。它取決于你在記憶加工時需要考慮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不過,倘若教師可以有效地把握教學材料難度,有效調節教學流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改善自我的內在認知負荷。第二,外在認知負荷是指教材的呈現或外在活動對于學生在加工記憶時所產生的額外認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提供支持、關注主要概念以及提供支架等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管理外在認知負荷。第三,關聯認知負荷來自于學習者在整合任務材料本身和其他相關信息時所形成的新的理解,它是指促進圖示構建和圖示自動化過程相關的負荷。認知負荷理論假定人類的認知結構由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組成,工作記憶是記憶系統的“工作臺”,是新信息的暫時儲存以及將新信息與長時記憶中的信息進行整合以理解或解決問題的界面[4]。工作記憶要求人們需要更多的主動性去加工新舊信息。(二)詞匯呈現方式。呈現是詞匯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呈現,教師可以更快速地使學生接收目標詞匯所要表達的含義及其相關信息。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所需要學習的目標詞匯,然后運用不同的呈現方式更加充分的解釋給學生,進行補充說明,由此加深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
(一)研究設計。文章采用紙質版文本和多媒體圖片兩種詞匯呈現方式作為自變量,因變量為受試的詞匯習得效能,體現為受試學生的詞匯記憶成績,共有三次實驗,每次時間跨度為一周,在兩個受試班中分別用純紙質版文本和多媒體圖片展示目標詞匯,對學生的記憶效果進行即時測試,并利用paas認知負荷主觀評定量表測量學生的認知負荷;在學習結束1周后,對學生的目標詞匯記憶效果進行延時測試,再次測量學生的認知負荷,探究其相互之間的關系。1.實驗對象。實驗對象為詞匯水平相當的內蒙古工業大學非英語專業大一年級的兩個班中選取的學生,A、B班實驗對象均為20人。在兩個受試班中分別用純紙質版文本和多媒體圖片展示目標詞匯,對學生的記憶效果進行即時測試,并利用paas認知負荷主觀評定量表測量學生的認知負荷。2.實驗工具。目標詞匯的選擇。為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目標詞匯要符合以下三個要素:陌生化、多樣化和簡單化。也就是說,被試者提前不熟悉目標詞匯,并且目標詞匯要包含多種詞性,且不采用生成詞和帶有詞綴的復合詞?;谝陨峡紤],選取了本次實驗所需的20個目標詞匯。詞匯呈現方式。A班中的目標詞匯以純紙質版的文本形式呈現,形式如大一年級英語書后的單詞表格。B班中的目標詞匯以多媒體圖片的方式呈現,呈現內容與紙質版文本一樣,附帶音頻及其目標詞匯的動態圖片展示。認知負荷測量表。本實驗主要運用Paas認知負荷主觀評定量表測試學生在詞匯認知時所產生的認知負荷。該量表主要有兩個評判標準,分別是學習者在完成任務時所需要付出的心理努力和對于任務難易度的評估。在Paas的主觀評定量表中主要分為9個等級,被試者在1至9的數字坐標上勾選出能夠表達自己感受的數字,1表示被試者在完成任務時所需要付出的心理努力最小,任務也就最簡單,數字越大,心理努力越大,任務也就越難。(二)數據分析。1.實驗一:探究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與認知負荷的相關性,由此得出認知負荷過高,學習者的詞匯記憶效果就可能較差。為了探究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與認知負荷存在的相關性,本實驗取20個被試單詞中的其中8個生詞作為目標詞匯,受試對象為A、B兩班中隨機抽取20人,將20名受試者的詞匯記憶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實驗選擇成績前8名和后8名學生作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并對其成績進行分析,結果如下。經實驗我們得出,詞匯記憶測試中高分組的認知負荷均值為6.5,遠低于低分組的認知負荷均值(14)。除此之外,由表1可見,通過探究認知負荷與詞匯記憶成績的相關性得知其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68,其顯著水平為0.000,可以看出認知負荷和詞匯記憶測試成績之間成負相關。對于特定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習者在進行記憶加工時所產生的認知資源總量超過了本身所能承受的的認知資源總量時,就會產生額外的認知負荷。因此,認知負荷越低,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越好。2.實驗二:本實驗研究在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下,學生的即時詞匯記憶效果以及認知負荷是否會產生差異。首先探究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會對學生的即時詞匯記憶效果產生怎樣的差異。A班采用純紙質版文本詞匯呈現方式,B班采用多媒體圖片詞匯呈現方式。該實驗中的目標詞匯為除去實驗一中的其他12個生詞,測試卷為I版。經過測試得出即時記憶下,在純紙質版文本呈現下的A班詞匯記憶測試成績的平均分為61.25,而多媒體圖片呈現下的B班詞匯記憶測試成績的平均分為61.75,兩者相差不大。除此之外,作者對于兩組被試的詞匯測試成績進行分析,首先得出如表2-3所示,p=0.333,說明其測試成績的方差是齊性的,其次組間的F=0.008,p=0.927>0.05,說明無論是純文本形式呈現,還是多媒體圖片形式呈現,學生的即時記憶效果所產生的差異不明顯。其次探究學生在即時詞匯記憶時所產生的認知負荷會隨著詞匯呈現方式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嗎?經過測試得知,純紙質版文本呈現方式下,A班學生的詞匯測試認知負荷的平均值為10.3,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B班學生的詞匯測試認知負荷的平均值為7.65。由此表明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學生所產的認知負荷較低。因此,多媒體圖片的呈現方式給被試者造成的心理負荷較小,學生所感受到的材料難度和付出的心理努力程度較低。作者對于兩組被試的認知負荷測量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如表4-5所示,p=0.209,說明即時詞匯記憶下學生的認知負荷的方差是齊性的。組間的F=4.810,p=0.034<0.05,說明學生即時記憶下產生的認知負荷由于詞匯呈現方式的不同,其之間的差異比較大。3.實驗三:探究在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下,學生的延時詞匯記憶效果以及認知負荷是否會產生差異。首先,探究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對學生的延時記憶效果產生怎樣的影響,延時測試在實驗二實施之后的1周后進行。本次實驗的測試卷為II版,不同于實驗二。經過測試得出延時記憶下,在純紙質版文本呈現下的A班詞匯記憶測試成績的平均分為42,多媒體圖片呈現下的B班詞匯記憶測試成績的平均分為60.25。由此表明,延時記憶下,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的學生成績較高。同樣,為了確定不同呈現方式下是否對延時時詞匯記憶效果有顯著的影響,作者對于兩組被試的詞匯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如表6-7所示,p=0.806,說明其成績的方差是齊性的,組間的F=11.891,p=0.01<0.05,說明兩種詞匯呈現方式的延時記憶測試結果差異較明顯,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的延時詞匯記憶效果要更占優勢。其次,探究學生在延時詞匯記憶時所產生的認知負荷是否隨著詞匯呈現方式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經過測試得知,與即時記憶中所產生的認知負荷結果一樣,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學生所產生的延時詞匯記憶認知負荷的均值(8.55)低于純紙質版文本呈現下學生的認知負荷(10.7)。除此之外,作者同樣對于兩組被試的認知負荷測量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如表8-9所示,p=0.136,說明延時詞匯記憶下學生的認知負荷的方差是齊性的。另外,在表16中顯示,組間的F=4.244,p=0.046<0.05,說明學生延時記憶下所產生的認知負荷由于詞匯呈現方式的不同也有較為顯著的影響。
四、研究結果與啟示
通過上述研究發現,不同的詞匯呈現方式對于學生的詞匯記憶效果和認知負荷都有一定的影響。在即時記憶測試中,兩種詞匯呈現方式下的詞匯記憶效果并無太大的差別,但在延時詞匯記憶測試中,多媒體圖片呈現方式下的學生詞匯記憶測試成績更高。由此得知,多媒體圖片詞匯呈現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長時記憶。就學生的認知負荷而言,即時和延時詞匯記憶下,多媒體圖片的詞匯呈現方式下學生所產生的認知負荷都要低于純紙質版文本的詞匯呈現方式。多媒體圖片的呈現方式降低了學生記憶加工時所產生的外部認知負荷。相比純紙質版文本的呈現方式,多媒體圖片的呈現方式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積極認知負荷,促進學生的詞匯認知能力提升。文章帶給我們的教學啟示是:第一,當學生進入大學階段之后,太過單一的學習形式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教師要了解認知負荷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第二,就學生的詞匯習得而言,多媒體圖片的呈現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的長期學習,對于學生其他知識的習得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第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也有弊,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牢記認知負荷理論中的冗余效應,復雜多余的信息會帶給學生額外的認知負荷,所以在課件設置時,盡量要整潔精練,突出教學主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在教學材料帶給學生的消極認知負荷。
綜上所述,學習材料的難度,學生本身的專業知識,或任務呈現方式的不當,都有可能帶給學生額外的認知負荷,一個是內部因素,一個是外部因素。教師應盡可能地把控好任務本身的內在認知負荷,轉變教學方法減少外部認知負荷,增加積極認知負荷,有效促進學生的詞匯習得。
[參考文獻]
[1]唐杰.無論課程標準如何改,詞匯教學都要重視[J].文理導航,2014,(12):53-53.
[2]崔旻,周春芳.多媒體呈現方式在外語詞匯直接學習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88-95.
[3]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econdEd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13:53-55.
[4]安妮塔•伍德沃克.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00-203.
作者:李梅 何佳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認知隱喻下醫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外語教學中課程思政途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