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1-17 03:44:58
導語: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信息化技術已經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和教師也紛紛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希望借此獲得教學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積極效用并不能很好實現。本文將以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為例,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措施。
一、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信息化技術水平不高。教師相關能力的缺失,無疑是信息化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學校教學條件落后,缺乏相應的設施,無法將信息化技術很好地運用到地理教學實踐中,這直接導致教學的創新水平不高。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自身還存在很多不足。許多教師不能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從而不能將其在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此外,由于在許多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還沒有普及,教師對其缺乏全面的認識和充分的重視。大多數地理教師在教學中依舊保持著陳舊的觀念,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單一乏味的傳統模式下,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對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就不明顯。還有一種情況,是部分教師在使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時,不能很好的把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力度,過度使用新媒體技術,從而喪失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指導地位,不利于教學任務的推進。2.地理教材無法適應新要求。地理教材作為學生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在地理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當前的地理教材仍以理論知識為主,對實踐不夠重視,不利于信息化技術的引進。這樣一來,即便地理信息技術教材中融入了新元素,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教師也無法獲得來自學生的反饋。同時,教材內容的單一和枯燥也極大地減少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阻礙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豐富教學資源。地理教材作為知識傳遞的主要途徑,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僅僅依靠課本來設計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會增加地理課程的枯燥程度,還不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與地理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綜合學生的興趣點和接受能力,通過對信息化技術的引進擴大教學范圍,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彌補地理教材的不足。比如,在教授《宇宙中的地球》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整理相關資料,將天體系統層次和太陽系行星的排列情況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既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度。2.提高教學效率。地理知識復雜而抽象,書本上的理論講解相對單一,無法將其充分呈現出來。此外,大多數教師都是依照課本講解地理概念和地理規律,長期以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也被消耗殆盡,教學效率不問可知,并不能得到提高。這種情況下,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具有的優勢,完整展示時間和空間跨度較大的地理事物,直觀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和本質特征,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還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3.增加教學趣味。信息化技術的引用,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到新模式的轉變。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地殼運動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網上獲取地震的有關視頻,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當時的情況,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感受震源和震中等概念,分析不同震中距造成的不同影響。這種生動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提起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發揮主動性,提高自身地理知識水平。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各領域都要把握時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自身的進步。
教學領域也應如此,高中地理教學更要把信息化技術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教學實踐中,高中地理教師要適應時代潮流,自覺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高中地理教師要結合教學現狀,合理地應用信息化技術,豐富可用的教學資源,增加課程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擴大其地理知識儲備,進而獲得教學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程麗.論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116.
[2]李淑梅.信息化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3(20):115.
作者:李生庭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 上一篇:淺談農村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 下一篇:寄生蟲學檢驗教學分析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