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教學實施策略思考

時間:2022-09-25 09:02:36

導語:個性化教學實施策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教學實施策略思考

一、尊重學生個性,明確學生差異

承認學生具有個性特點是個性化教學的前提,明確學生之間存在哪些差異是個性化教學的關鍵。教師只有明確學生的差異所在,才能在教學時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學生學習能力具有層次性。實行能力分組、分流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分配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學生只需完成適應其能力層次的學習任務,就視為達到教學的目標。學生學習態度存在差異性。個性化教學策略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學習風格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一是把學生安置在與其學習能力層次相稱的學習環境中,二是選擇適宜學生的知識呈現方式,三是要考慮學生認知風格的不同。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差異性。由于學生在生理、心理以及外界環境因素和影響程度上的不同,導致他們的興趣也各有不同。個性化教學策略強調從每個學生的興趣出發,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二、轉變教師角色,提升學科素養

個性化教學理念已經在教師當中普遍得到認可,但是從理念到實施,教師的角色轉變至關重要,教師的學科素養有待提升。從角色方面來看,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的轉變,從學生的管理者到學生的引導者的轉變,從師道尊嚴到朋友式的平等關系的轉變,從課程的執行者到課程的建設者的轉變。個性化的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使課程的編排和內容更適應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需要。

三、選擇組織形式,優化教學模式

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是與個性化教學理念相背離的。但是由于現實條件的制約,班級授課制的組織形式還是我校乃至很多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這樣的條件下,個性化教學要強調引導和支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利和機會。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將班級授課制和個性化教學合理結合起來,在某個階段保持以某種組織形式為主,如學科小組、活動小組、走班制、小組合作制、一對一制等,形成有效教學模式。

四、改革教學評價,彰顯教學個性

教學評價就像一個指揮棒,引導著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學評價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服務個性化教學發展的需要,為個性化的教學提供生長的空間和土壤。教學評價應采取彈性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具體標準要因學科特點而異,如技能學科以展示為主,文化學科以筆試為主,能力學科以實際操作為主,特定學科專業采用同行評價,等等。

五、改進教育管理,保證個性教學

基于個性化教學的教學管理和組織應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學校應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平臺,給師生更多的選擇權,突出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比如,可以建立靈活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體系與用人單位的需求靈活對接;實行靈活的教學組織及學習質量考核機制;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點,自由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和地點;等等。

作者:趙金梅 單位:新鄉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