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學習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12-17 03:51:46
導語:個性化學習在數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學個性化學習對學生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它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這種個性化學習以深刻的理論依據作為基礎,從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促進小學生數學個性化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融入個性發展,在實踐活動中充分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使個性化學習更輕松、效果更顯著。
一、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的價值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社會要發展,則離不開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新課標提出,具有不同特點的人可以獲得不同的發展,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必備的數學能力。學生個性化學習所達到的結果便是個人形成的不同數學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對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機械重復,對數學知識生產的過程重新演繹,而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更不能簡單機械記憶,不能沒有自己的思考。小學數學學習最為重要的內容便是引申和歸納經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具備探索、討論、調查實踐的能力,善于發現并解決問題。例如,有一棵樹上停留了8只鳥,獵人開槍打中了其中一只,問樹上還剩多少只?很多學生的回答皆是7只,按照數學的方法這個答案確實沒錯,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卻忽略了實際情境——鳥在聽到槍聲后會逃散。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所表現的應當是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學生應當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調動自己的思維,去解決不同的問題。學生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的知識水平往往存在差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假如讓高水平的學生對低水平問題進行處理,則會造成明顯的浪費;同樣,假如讓低水平的學生勉強對高水平問題進行處理,則花費更多的時間也解決不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問題,既浪費時間,又難以獲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身獨特的個性以及認知特點,學生在學習時也要從自身興趣出發,努力達到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看待各類事物時,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維,而個性化學習便十分重視學生特點,并且充分發揮??傮w而言,個性化學習對于學生發展是必要且有益的。
二、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基礎
贊科夫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出發點,教學目標應設定為:在學生群體中,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均能獲得良好的發展。而發展自身又包括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個性化發展。馬克思則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包含個體的體力、智力的全面協調發展,同時也將個性化發展以及道德發展包含在內。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馬克思指出,人的個性就是應該獲得豐富且充分自由的發展,而共產主義的根本表現便是個人能獲得全面的發展。而學生的個性自由則是由個性化學習所實現。
三、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的路徑
(一)將生活經驗寓于學習過程。學習目標只有融合學生創造力和情感體驗才能實現。數學是對生活經驗的抽象概括,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因此,學生應當在實際情境當中去體驗、運用數學。例如學生在學習幾何之前,看到蜂巢便認為只是蜂巢而已,在學習了幾何之后,便會將其歸類為數學模型。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蜂巢的形狀不是正方形,不是圓形,而是正六邊形?在利用數學知識解決該問題的時候,學生會獨立思考,通過各式各樣的方法去解決,在對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學生個性。(二)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做數學”進行個性化學習。小學數學實踐活動分為兩種類型:一為課堂活動,二為課外活動。課堂活動被限定在某一空間和時間,但課外活動更加自由,能多范圍對知識和能力進行運用,具有綜合性,也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說,教師應選取恰當的生活類活動,為學生的個性學習創造條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加入游戲內容,促使學生投放更多的注意力;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關注實踐活動中體現出的生活性以及經驗性。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的興趣愛好進行設計,最終獲得屬于自己的自由實踐活動內容。比如喜歡音樂的學生,對自己在音樂上所花費的時間進行統計;愛好閱讀的學生,對自己每周、每天課外閱讀所使用的時間分布進行統計;喜歡運動的學生,關注自己的運動時間。在實踐結束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對自己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以此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三)開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創造多樣化的學習氛圍,接受學生學習結果的多元性,尊重并鼓勵差異,消除學生可能出現的恐懼和疑慮心理,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因此對于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教師要給予充分的理解。
作者:郭滿生 單位:江西省遂川縣南江中心小學
- 上一篇:電子書包個性化學習研究
- 下一篇:小學數學教學情景課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