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線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路徑

時間:2022-04-21 10:18:49

導語:智慧在線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智慧在線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路徑

[摘要]講述了智慧在線課堂的基本概念和教學特色,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利用智慧課堂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具體方法:建設完備的資源庫,根據學生的特點在課前、課中、課后對不同學生推送不同資源,實施不同指導,從而實現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將課程內容模塊化,通過模塊組合實現對舊知識的新組合,產生創新設計,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創意的目的。

[關鍵詞]智慧課堂;線上教育;差異化;模塊化

當前,線上教育是大部分教育機構的重要教學手段,而智慧課堂是基于線上教育而產生的一種先進教學模式,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智慧課堂是以先進信息技術為支持,實現課前、課中及課后一體的完整教學過程,智慧課堂通過構建個性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智慧型創造思維的教學模式。智慧課堂給教師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教學平臺,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出于對傳統課堂的慣性操作,不能很好地利用線上教學工具進行智慧教學,不能完全發揮智慧課堂的優勢進行個性化教學。例如,在網絡課程授課過程中,很多教師還不能對不同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每個學生都是有不同學習特點和能力的,有的擅長動手操作,能夠制作工藝精良的成品;有的擅長理論學習,而工藝制作很差;有的學生學有余力,還能夠掌握更多知識,有的學生卻連現有內容的學習也很吃力。為了解決學生學習能力高低有別、學習特點各有不同的問題,教師在原有線上教學的基礎上開發了差異化學習目標、模塊化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實現個性化的智慧教學。

一、學習目標差異化

“學習者特征和學習目標各不相同,設計學習內容時要依據差異化的學習目標,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即學習內容要具有層次性。”[1]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基礎和個性特征設計不同學習內容,使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學習中對自己的個性有所發揮。這樣的教學效果將使學生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實現差異化的學習目標。差異化的目標和層次化的內容都是建立在充足的學習資源庫和充分的師生交流基礎上的。教師需要建設功能完備、內容充實、類別清晰的資源庫,具備課程基礎知識的學生都能夠自學其中大部分內容。資源庫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習創造了可能,也就為個性化的教學提供了空間。教師在資源推送、互動交流、作業講評中與學生充分溝通,將學生自選與教師指導相結合,通過學習資源、作品設計、小組合作等方式實現差異化的培養。差異化學習目標可以羅列如下:基礎目標:能夠復制老師給出的理論和操作內容。中等目標:能夠進行大部分指定產品的設計制作,具備一定專業能力。拓展目標:能夠將各種理論和實踐方法綜合使用,產生出創新作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要求,達到不同層次的知識水平?;A薄弱、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需要掌握每一章的基礎知識,能夠復制出老師給的各類作業;基礎中等、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除了掌握基礎知識,還需要掌握根據基礎知識做出的變化,能夠進行一般意義的實踐操作;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變化延伸知識之后,學習如何將基礎元素進行創意組合,產生新的可實現的創意,具備創新能力。教師的指導是個性化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差異化學習目標的指導下,學生不必掌握所有課程內容,而是在基礎扎實,或知識全面,或創意開發之中做出選擇,發揮所長,取得個性化學習效果。

二、學習內容模塊化

每門課程都可以根據其內在邏輯性、學習步驟性等劃分為多個模塊,模塊之間有各種聯系,共同組成課程的完整知識體系。例如:服裝設計專業的結構設計可以分解為多個結構元素,如門襟、襯衫領、刀背縫等。將結構元素加以分類,就可以形成結構模塊,如領子模塊、袖子模塊、省道模塊、切展變化模塊等(如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學習能力,在教師指導下任選結構元素錄播,自學、測試,完成個性化知識構建。同時,各模塊相互組合可產生創新款式,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根據需要拓展學習,提升個人專業水平。如圖所示。模塊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直線型知識積累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模塊的組合與新內容的誕生為學生的創意思維提供了發揮空間,為創新型作品的產生提供了資源,是個性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三、實施過程

智慧課堂的課程是由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學情分析、預習測評、教學設計、課題導入等環節構成的完整教學體系,利用智慧課堂的優美界面接觸、充分討論空間、多樣學習資源、多元反思評價,結合全程實踐操作,實現教學目標的差異化和教學內容的模塊化。1.課前。資源推送:教師基于學習者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等個體特征,為其提供不同學習素材,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習者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包括預習、測試、問卷等,為課堂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1)專業資訊:課前推送各種與課程有關的專業資訊,其中一部分內容將在課堂上實際操作。專業資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提升學習體驗的重要方法。(2)學習資源:課前教師向學生推送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設計資源、調查問卷、學習文檔等資源,為學生做好預習,為課程的講授做好充分準備,使課程有序進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2.課中。(1)基礎知識課程的部分基礎知識將通過直播講授和錄播自學完成。在直播講授課程最基礎部分之后,學生具備基本專業能力,就可以進行錄播自學。自學既能夠讓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舒適和樂趣,又能夠節約課時。自學內容要有測試題目,并在講評課上糾錯、總結,實現教師的監督作用,避免學生對自學內容松懈、疏忽。(2)創意設計課程的自主設計是通過模塊化組合學習獲得的。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設計資源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充分溝通,在教師指導下,尋找自己適合的設計資源,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資源,自行組合,生成新款式,繪制設計圖,以作業形式交予教師講評。師生互動,實現知識點的內化和創新設計的完成。(3)師生交流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交流方式提出疑問,發表對課程的體會。教師可以在課上與學生簡單交流,營造輕松而不失嚴肅的課堂氛圍。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體會對課程做出調整,更好地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課下,將學生分成3~4個組,每組5個人左右,組成學習小組。小組各建微信群,在教師指導下,課下溝通交流,分享作業和想法,同做測試與問卷,分析作業情況,提升作品質量,也可以共同完成一個產品。3.課后。(1)知識拓展課后,由教師推送或學生自主選擇拓展知識,主動學習,達到預想的知識水平和設計目標。在自學中,教師作為資源提供者、監督者、服務者,對于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起著支撐和指導作用,使整個學習過程更高效、更有針對性。(2)成績評定智慧課堂的教學評價以整個學習過程數據為基礎,以促進學生智慧學習能力發展為目的。具體方法是通過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各類表現數據、考試測評結果等內容進行匯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做出總結評價,從而對“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2]做出評價。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評、小組互評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課堂通過學習目標的層次化、學習內容的模塊化,使個性化的智慧課堂學習目標得以實現,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化教學本身就是自己產生問題并加以解決的過程,是一種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的創新活動,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出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郝玲玲.智慧課堂環境下學習體驗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2]楊光瑩.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董雪丹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