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及教改思路
時間:2022-12-17 10:46:10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及教改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對音樂教育教學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當前高校音樂教育情況看,無論從教學內容或教育模式上都有一定的弊病,極大程度上制約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更無從談及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本次研究將結合高校音樂教育相關理論與國外高校音樂成功教育經驗,分析我國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改革策略。
作為高校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盡管近年來高校對音樂教育給予較多關注,但所取得的教學成績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音樂教育體系尚不完善,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模式單一,迫切需要做好教學改革工作。因此,本文對高校音樂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相關理論
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近年來一直處于不斷深化態勢,而這種改革均立足于相關的理論內容。具體剖析其中的理論,主要表現為:第一,“以人為本”理念。該理論引入教育領域中,強調教育的關鍵在于保證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如當前部分高校所打標語“教為生所立”、“一切為了學生”等,都為“以人文本”的重要體現,該理論應被作為教育事業發展中需堅持的重要準則與方向。第二,“全面發展”理論,區別于傳統教育理念,當前高等教育中,更注重學生的跨學科學習,其是保證學生走入社會中適應各就業領域的關鍵所在。同時,從音樂教育內涵看,不僅要求學生對音樂專業知識充分了解,更注重審美素質的提高。無論跨學科學習或在教育內涵方面,實質都為音樂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體現。第三,個性化教育理論。該理論指導下,更注重正確處理音樂教育、非音樂教育辯證關系,其中音樂教育將演唱、演奏、合唱等基礎音樂知識技能融入,而非音樂教育表現在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如審美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等,這些都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關鍵[1]。
二、國外高校音樂教育成功經驗分析
本文在研究中,為更明確的剖析我國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選取國外高校音樂教育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從這些成功經驗中,總結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可從中獲取的啟示。(一)美國高校音樂教育成功經驗。學校音樂教育在美國于18世紀初興起,最初較為知名的音樂教科書以《裴斯泰洛齊音樂教師》為主,其中涉及一定的音樂教學法。而在南北戰爭后,美國音樂教育領域逐漸擴展,許多如體態律動、合唱、器樂以及音樂欣賞等被融入其中。從教育教學模式看,主要有兩類音樂院校,包括獨立音樂學院、綜合性大學中的音樂系。教育教學落實工作中,無論哪類學員,均有一定的演奏廳、排練廳設置,且涉及聲音與視頻服務部、計算機音樂工作室等,相關的樂器設備齊全。同時,從課程設置上看,被細化為多種課程類型,如歌劇合唱、藝術合唱、弦樂四重奏等,使學生在演員素養上得以培養。(二)法國高校音樂教育成功經驗。高等音樂教育在法國起步較早,教育機構現代化特征也較為明顯,具體包括國家資助巴黎音樂學員、市立??圃盒?、大眾合唱學校等。在音樂教育模式上,法國更注重進行階段的劃分,包括:①啟蒙階段,一般為4年,學生主要學習音樂基礎內容;②第二階段,許多深入的音樂知識內容需被學生掌握,由歐洲各國音樂家構成的評審團對學生組織升級考試;③第三階段,該階段在我國便為高等教育階段,其可細化為短階段與長階段兩階段,其中短階段要求學生在學習期間通過所有課程,然后升級。而長階段不限制時間,學生可結合自身實際水平對就讀年限決定;④第四階段,該階段學生在進入前想經歷入學測試,不同學生根據自身專業選擇不同專業學習。當四個階段學習結束后,學生可選擇進入某個音樂教育系統、某個樂隊,或繼續深造學習,進入深層進修班。(三)國外音樂教育對中國高校啟示。從當前美國、法國音樂教育成功經驗看,對我國高校啟示主要表現為:第一,理論與實踐教學強化。音樂教育涉及的內容極多,若直接借助一門課程《教材教法》很難融入這些內容,更無從談及承載現代教學方法、先進教育思想以及音樂教育管理等,同時,結合不同層次學生情況,在實踐形式上創新。具體實踐中,應考慮進行現代教育機構的構建、音樂教育水準保證措施的實施以及課程專業的合理設置。第二,課程設置問題。應在課程內容中將彈唱結合、合唱、形體與舞蹈課等融入,使音樂教育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且有助于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2]。
三、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分析
盡管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深化中,對音樂教育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從實際音樂教育實踐看,存在的問題仍較為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成為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具體剖析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高校音樂教育生源素質問題。高素質音樂人才的培養強調學生需較為夯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一般要求在小學、中學等階段充分掌握基礎知識,這樣在進入高校音樂教育環境中,才不會出現“吃力”情況。然而從實際看,大多入學學生在素質上較弱,不僅表現在音樂專業技能知識上,也包括其他科學文化素質。國家近年來在關于藝術類學生錄取方面提出較多建議,如通過藝術類分數線的降低,使高專業水平學生能夠進入藝術院,但有研究中提及,這種招生方式實質使音樂院校淪為“低分學生收容所”。同時,能夠發現的是,盡管近年來學生在入校前均獲取一定的學歷,但其中學歷的獲取也涉及函授類形式,加之學生做掌握的知識多以經貿、文史類等為主。這種情況下,可反映出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生源問題較為突出,這為后期的音樂人才培養帶來極大難題。(二)高校音樂教育內容滯后。音樂教育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音樂教育整體水平。從現行音樂教育內容看,并未結合基礎音樂教育內容,存在脫節情況。具體剖析音樂教育內容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學科結構細化過多。部分院校將音樂專業結構細化為多個專業,這種劃分過細情況,不具備較大的覆蓋面,與學生全面發展要求相脫離。第二,課程內容過于“整合”。部分高校在音樂教育中,將所有與音樂相關的內容置于一門學科中,出現音樂“大雜燴”局面,如音樂、舞蹈、影視以及戲劇等,由于課程內容過多,講授中多采用理論講解模式,學生對各方面知識都有所了解,卻無一精通。此外,也有部分院校在音樂學科專業方面完全與其他專業相割離,特別在音樂學科、文化基礎課割離上表現更加明顯,這種情況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滿足社會需要。(三)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單一。高校音樂教育活動中,已逐漸積累較多成功教學經驗,但從整體教學實際看,并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如關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仍集中在探索階段,并無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如具體教學中,理論課的教學模式仍以教師單一講授方式為主,技能課傾向于口傳心授,即使有部分教師采用禮堂式的音樂欣賞課形式,或做簡單的操練,實質都為被動學習。雖然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也有較多優勢,但其更注重教師教、學生學,考什么、練什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全被抑制。由此可見,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單一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制約音樂教育整體效果提高的關鍵性問題[3]。(四)高校音樂教育資源不足。關于音樂教育資源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教學設施設備、教師隊伍等方面。首先從教學設施設備方面看,雖然當前大多院校已在樂器、琴房、教師以及多媒體設備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投入,但伴隨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現有的設施設備并不能滿足實際教學要求,極大程度上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教師隊伍問題。高校音樂教師大多在理論知識上極為豐富,但卻缺少其他方面的素質要求,如在教育發展規律方面,未清楚的認識到音樂教育發展規律與學生個性化需求,整個教學過程過于盲目。再如先進的演奏方式、演唱方式以及其他音樂變化內容,教師掌握較少,原因在于大多教師教學工作中,并無較多外出進修、學習機會,教學中更傾向于沿用較為傳統的知識內容,長時間未豐富自身教學知識,導致難與時代接軌。
四、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思路
(一)高校音樂教育生源情況改革策略。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生源情況,實際改革中可考慮結合當前整個社會環境,行之有效的策略。例如,在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考慮引入多形式、多層次辦學模式,如“三•一”分段制,或進行成人音樂教育專業的開設,如夜大學的開設、函授班的開設等[4]。以中國電視師范學院為例,便圍繞電視衛星音樂教育開設相應的課程,培養較多音樂人才。同時,為吸引優質生源生,院??煽紤]在就業方面強化,在將國家就業政策方針宣傳的同時,學校自身可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接軌市場,了解市場所需人才,這樣可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要人才。而這種方式的應用對于吸收更多優秀生源生將發揮極其重要作用。(二)高校音樂教育內容完善。在高校音樂教育內容方面,實際完善中,可從多方面策略上著手,包括:第一,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目標是引導教學內容完善的關鍵,其應滿足導學、導教與導測量需求。其中在導學方面,強調在教學內容、教學范圍上明確,而導教方面要求在教學環節、教學步驟上明確,而導測量則指學生需達到的教學水平。具體設置教學目標中,應考慮將《音樂課程標準》作為依據,且結合學情,使目標設計更具針對性,同時應注意將行為目標作為基底,使目標設計準確性提高,如教學對象的明確、教學內容的明確以及教學標準的明確等。第二,教學程序合理。整個教學內容中,教學程序是否合理主要表現為:①教案可體現音樂專業知識,教師所編寫教案需在內容上音樂教學方向一致;②課外知識的汲取,單一的教材知識內容并不能滿足實際教學需要,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從課外中吸收更多內容,如較為新穎的演奏、演唱理論以及表演方式等,都可與課內知識相結合;③實踐鍛煉內容的補充,音樂理論知識是學習的基礎,但學生是否充分掌握仍需落實到實踐中,要求在教學內容設置上補充更多實踐鍛煉內容,如演奏表演、合唱表演等。此外,需注意的是,在傳統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可考慮合并其他教學內容,如傳統音樂、民族音樂學等,更有助于滿足學生音樂學習需求。(三)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在創新高校音樂教育模式中,本次研究中提及的思路包括:第一,在教學手段方面創新。如學科教學中,引入自學式、討論式、問題式、情境式與啟發式等教學方法,同時輔以虛擬現實技術,借助計算機屏幕為學生帶來良好的觸覺、聽覺與視覺體驗。第二,設置開放選課系統。音樂教育中,應考慮改變傳統學生被動學習局面,由學生根據自身學習喜好進行選課,通過計算機學習系統選擇適宜自身的課程。第三,配以科學的考核方式。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關鍵,具體考核中要求做到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其中的靜態側重于學生單方面的音樂考試成績,而動態則指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包括對學生學習態度、團隊意識等綜合方面的考查。除此之外,應考慮充分發揮藝術實踐基地的作用,如高等院校自身的藝術實踐基地,或企業的實踐基地,可適時鼓勵學生進入基地學習訓練,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可發揮重要作用。(四)高校音樂教育資源完備。音樂教育資源是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具體進行教育資源配備中,首先可考慮進行專業資料室的構建,其涉及的設施項目主要有音樂器材、音樂裝備、室內外音樂場所等,且在條件允許下建立活動場所如文娛室、演播室、多功能廳以及禮堂等。其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高等院校應注意適時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采取進修、培訓等方式,強化教師專業技能的同時,吸收外界更多先進的知識內容,確保在實際教學中可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音樂知識內容。另外,也可考慮引入特殊崗位,如部分知名演唱家,聘請其適時到學校授課,在名師效應下,既有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且對吸收優質生源生也可發揮重要作用[5]。
高校音樂教育改革工作是近年來高等院校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在研究中重新闡述關于音樂教育改革的相關理論,分析當前國外高等院校音樂教育的成功經驗及其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立足于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問題,提出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生源問題解決以及資源完備等方面改革,對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可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杰.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改策略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374-375.
[2]俞波.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改思路研究[J].大眾文藝,2012,10:259.
[3]王怡涵.廣西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專業教育實踐路徑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4]鞠曉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課堂教學能力培養模式探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2.
[5]田亮.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下教學創新研究[N].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7:115-116.
作者:黃凝薇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 上一篇:高校聲樂教育發展新方向
- 下一篇: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繼承及創新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