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繼承及創新
時間:2022-12-17 10:48:04
導語: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繼承及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繼承與創新思想的實踐是音樂教育發展及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時,對于音樂的創作來講,繼承與創新也是創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對于優秀音樂文化與創作技巧的繼承,給音樂學習及創作帶來理論支持,而在音樂上的創新精神又給音樂教育和創作以全新的發展活力。本文將通過探討繼承和創新高校音樂教育與創作的意義出發,分析當前高校音樂教育與創作現狀,并針對現狀對于音樂教育與創作的繼承和發展提出一定建議,希望能夠為廣大高校音樂教育教師提供一些教學與創作上的參考及幫助。
在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中,對于優秀音樂教育家及創作者的教學經驗的繼承及創作經驗的學習是高校音樂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內容。音樂作為一種通過節奏與韻律傳遞情感及敘述事情的藝術形式,其在音樂理論與音樂審美上都具有豐富的內涵[1]。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如何能夠通過對于傳統音樂文化及技藝的繼承來衍生新的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思路是高校音樂教育中不斷探索的問題。繼承與創新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基礎,是音樂創作的靈魂。
一、繼承與創新對于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的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育概述。作為培養音樂教師及相關音樂人才的一種教育內容,隨著近幾年各類音樂比賽的火熱進行及社會對于高質量音樂人才的需求,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地位與所受關注度也逐年上升。高校音樂專業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高校熱門專業,而社會各界對于音樂創作的熱情與關注度也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音樂教育不但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加強學生的音樂鑒賞及辨別技能,同時也要從音樂創作層面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與創新能力。高校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培養包括了聲樂教學到樂器教學的各個部分。學生自身的說唱與表演能力及對于其他人作品的鑒賞與學習能力都是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關鍵。高校音樂教育利用科學完善教育教學體系讓音樂技術和音樂文化得以傳承,同時在這種傳承下,也在培養著學生音樂繼承精神下的創新與發展思路。(二)繼承與創新思路下的音樂教育與創作。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繼承與創新思想的影響對于高校音樂教育及音樂創作有重大意義。音樂是一種節奏的語言、旋律的語言、音符的美學,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我們所強調的繼承不但是對于音樂技術方面的繼承,同時也是對優秀音樂文化的繼承。作為一種與美學與感悟相關的學科,音樂的學習需要學習者具有更多的想象力,而支撐這種想象力發散生長的基礎就是扎實的音樂理論、音樂文化、音樂技能知識[2]。同時,音樂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節奏語言,其核心關鍵決不僅僅是繼承,而是通過這種繼承而產生的音樂創作上的創新。只有不斷創作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音樂作品,音樂教育與創作才能得以更好的傳播及發展??梢哉f繼承和創新是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兩方面內容。只有一邊繼承優秀的音樂文化與音樂技能,一邊在這種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的創新,才能給音樂發展以不竭的動力。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現狀
雖然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近幾年一直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作熱情也持續高漲中,但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學生審美教育不足。音樂教育作為一門藝術類教育科目,對于學生音樂審美的提升是音樂教育的前提,只有學生具有更優秀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知識學習和創作當中才能有更好的辨別能力,從而吸收更多優秀的音樂文化與技巧。但是在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之中對于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教育卻略顯不足。很多高校的音樂教育更注重樂器演奏技能、音樂表演技巧、音樂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在理論之外的音樂美學的滲透與教育[3]。導致很多音樂專業學生雖然有較為扎實的音樂基本功,但是在涉及音樂鑒賞及音樂創作中卻略顯能力不足。音樂鑒賞中難以從優秀音樂作品中發現核心優點并進行學習,音樂創作中難以將學習到的音樂理論與技能加之于音樂的創新創作中,作品創作缺少音樂美感與審美情趣,這些都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二)對于中國傳統音樂創作的繼承缺乏。我國作為具有悠久音樂文化歷史的國家,雖然近現代高校音樂教育起步晚,但是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對于音樂教育的研究探索、對于音樂美學的發展及傳承卻起步很早。根據《史記》記載,早在我國商朝時期就已經有音樂教育的產生及發展??梢娨魳方逃谖覈糯陀泻芨叩臍v史地位,而我國的音樂教育文化及音樂創作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4]。但是在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卻不重視對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及音樂創作的繼承和發揚。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我們更推崇西方音樂教育的理論和技巧,在音樂創作上,我們也經常更傾向于西方樂器及音樂技巧的使用,而忽視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及創作這塊瑰寶。在音樂的教育與創作中,當前高校缺乏較為專業的中國傳統音樂知識及文化課程,在民樂及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與發揚上,我們的高校音樂教育存在一定缺失。(三)教學方式上缺乏創新。在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下,高校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在高校音樂教學與音樂創作當中,對于互聯網教學手段的使用卻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創新。高校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的意識,在教學創新上存在不足,是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首要問題。而這種教學方式上創新不足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的音樂創作動力與創作熱情缺乏。高校音樂教學的創新與拓展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的興趣與動力。音樂專業作為一門以音樂審美為基礎,以音樂理論知識和樂器演奏技能、音樂表演技能為依托的專業,其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夠給音樂創作增添更多靈感、給音樂學習增添更多樂趣[5]。但是在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還是主要的授課方式。教師對于音樂理論進行照本宣科的講授、學生記筆記聽課,仍然是當前主流高校教學方式,而在對于互聯網及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上,很多高校音樂教師存在著缺乏創新力及思考能力的誤區。僅僅是將原來黑板板書轉化為PPT模式,而不注重挖掘和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更多優勢,沒有發覺信息化教學對于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時,在音樂創作當中,高校音樂教師缺乏對于學生創作創新性上的啟發,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創作中,缺少融合意識及教學創新引導意識。這導致當前高校學生的音樂創作也缺乏活力和可持續發展性。
三、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繼承創新方法
針對音樂教學學習的特點及以上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現狀,從音樂文化、音樂技能的繼承入手,在這個基礎上探索音樂創作的創新創作與文化繼承,是高校音樂教育值得發展創新的方向。筆者經過思考總結了以下幾點關于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繼承創新的方法,希望對于廣大音樂學習及音樂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一)加強對于學生的音樂審美教育。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美學藝術,其學習及鑒賞的關鍵是學習鑒賞者的審美高度。可以說,審美能力決定了學生音樂學習的好壞,為音樂學習及音樂創作能力的提升建立了基礎[6]。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欠缺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教育。首先,在高校音樂教育過程中,高校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對于中西音樂歷史方面知識的了解。針對這一部分的了解,不但需要學生熟悉知名音樂家的成長發展與作品風格,同時也需要學生對于中西音樂發展脈絡及流派等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這些內容的學習和了解有利于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音樂世界觀,并且學習到中西偉大音樂家作品及成長中的閃光點。對于音樂審美的培養上,了解“大師走過的路”,無疑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其次,要增加音樂鑒賞課及課堂上的討論及課后反思寫作。音樂教育中對于好作品的分析和鑒賞是必不可少的,優秀音樂作品的分析學習就是學生審美能力提升、音樂技能積累、音樂文化積淀最有效的方式。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需要將課堂地位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在學生的音樂敏感度及音樂審美情趣的建立上做出更多引導。最后,音樂審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文藝、美學、文化等方方面面來培養。音樂作為節奏與韻律的語言,其審美培養上不能單純的從音樂本身出發,也需要找到文學、美術等藝術內容對于音樂的作用及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利用文學語言的描述等方式建立學生對于音樂意境的想象,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二)加強對于傳統音樂文化與創作的繼承和發揚。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加強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從中國特色音樂傳統文化入手進行音樂文化與技能的繼承和發揚,也是高校音樂教育的關鍵。在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首先需要音樂教師構建科學系統的音樂教學體系,將傳統音樂文化、音樂技巧的現代性意義與優勢加入到高校音樂教學體系當中,引導學生改變以往的音樂學習固化模式,不再僅僅關注西方音樂理論與樂器的表演研究,而能注意到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亮點與現代意義,繼承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優勢[7]。其次,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對于學生音樂創作靈感的激發也是教學中的關鍵。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價值,而如果能將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與音樂特色進行現代化的改良以及與西方音樂文化和創作技巧上的融合,無疑將對中國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音樂的創作之路的發展有十分大的推動作用。在音樂創作方面,可以從中西樂理知識及樂器特色的研究方面出發,做更多的樂器搭配的嘗試,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培育學生對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只有有興趣,才能更好的鉆研和探索音樂融合創新之路。以近幾年較為流行的中國風音樂和古風音樂創作為例,常有佳作在樂器搭配的運用上十分注重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的融合,通過這種中西樂器的碰撞,創作出更具有審美沖擊力和符合東方審美觀的音樂作品。這種中西融合的創作方式對于音樂創作的開拓和發展都是全新的契機,在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中,教師應該更注重這種“跨界融合”為音樂教育和創作帶來的全新活力與啟發。(三)加強音樂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在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中,除了繼承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上也需要高校教師不斷做出努力。針對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音樂教師加強音樂教學方式上的創新,善用互聯網及信息教育,讓現代化教學手段為音樂課堂的創新發展帶來更多活力。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利用互聯網音頻、視頻資料,搜集更多具有音樂鑒賞價值的課件內容,通過優秀的音樂作品和名家音樂表演視頻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更優秀的音樂審美觀。其次,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應該把教育教學與音樂創作相結合,注意音樂的學習與創作不但是個輸入的過程,更是個輸出的過程,只有不斷的進行音樂創作實踐,才能在音樂學習中取得更長足的進步。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可以考慮多舉辦音樂創作和表演比賽,例如校園歌手大賽、原創詞曲大賽等類型的比賽,也可以與一些社會單位取得聯系,給音樂專業的學生創造更多才藝展示、社會實踐的機會,增加學生音樂創作熱情和參與度。同時,在這樣的互動與比拼中,學生也能夠更好的進行音樂方面的切磋,給音樂創作的創新和技術交流提供了可能。最后在音樂教學中,聯想教學、情景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教育作為一種需要具備一定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才能學習的課程,學生在學習之中一定要建立對于音樂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音樂文化的繼承和音樂創作的創新。感悟與體驗是音樂創作的關鍵,而這些都需要課堂上教師有序的引導。
總而言之,音樂學習作為一種需要文化基礎、審美能力、聯想能力、感悟能力的專業,其在現代化發展之路上還有更多需要探索的內容。如何更好的將高校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結合,探索其中繼承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是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從業者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舒甜.大學音樂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評《音樂教育創新與實踐》[J].新聞與寫作,2016(10):后插5-后插6.
[2]王爍.創無止境——學校音樂教育創新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6,36(20):123.
[3]羅玲芝.高校音樂教育創新的探究與思考[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2):241-241.
[4]王亮.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與傳承[J].大觀,2017(4):130.
[5]李海鷗.論中國現代音樂教育觀念對中國傳統樂教精神的繼承[J].東岳論叢,2016,37(7):157-163.
[6]孫大峰,王麗燕.音樂教學經驗的繼承與創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5(5):147-149.
[7]王宇.現代音樂創作中對于傳統音樂的音高元素繼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6(8):158.
作者:秦宇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音樂教育問題及教改思路
- 下一篇:高職教師職業承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