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探析

時間:2022-06-19 08:31:05

導語: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探析

摘要:我國民辦高校經過了三十多年的長足發展,在辦學環境、規模和辦學層次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國民辦高校一般都得都是“以學養學”的道路,這種過度依賴學費的運轉模式使民辦高校潛在的辦學風險日益嚴重。針對我國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當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為了緩解這一現狀,給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和策略,促進我國民辦高校的內涵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辦;成本;高校;分擔

1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基本情況

1.1國外民辦學校教育成本如何分擔。民辦高校教育成本是指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為完成文化傳播任務、服務社會的經濟發展、進行科學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耗費的人力物力等資源的總稱。美國經濟學家約翰•斯通教授提出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理論指出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應由政府、社會、個人、家庭等主體來分擔。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很多外國比如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民辦高校通過多元化排鋪來緩解自身教育發展中資金單靠學費不足的問題。1.2我國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發展的現狀。我國的民辦高等學校當下發展勢頭很足,如果把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放在一起競爭,民辦高校的劣勢顯而易見。民辦高校發展由民辦高校內部的管理體制是否健全,外部環境是否寬松,政府部門是否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民辦高校主要依賴學費來發展,“高收費,定位低”好像成為民辦高校的一個標簽,物價上漲,學費的漲幅對民辦高校來說處于一個很尷尬的狀態,可能會波及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

2我國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中存在的問題

2.1學校籌資經費的主要渠道是學生的學費。我國民辦高校不論是前期依賴母體的二級學院,還是后來的獨立學院,學校的經費收入來源主要還是學費。前幾年公布的《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得出:我國公立高校的總收入中學費占兩成,但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來源九成以上為學費收入。以鄭州市某民辦高校為例,學校95%以上的經濟收入為學雜費收入,民辦高校學費普遍較高,學生欠費現象嚴重,這是一直困擾民辦高校的主要問題。2.2政府教育經費投入匱乏,民辦高校財政補助水平低下。近年來,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達到4%,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近年國家教育經費統計年鑒顯示:全國地方公辦高校的總收入中有40%左右的收入是政府撥款,于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民辦高校,其總收入中只有70%左右是政府撥款。根據對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調研,2017年公辦高校財政撥款占學??偸杖氲?5%以上,而民辦高校,財政撥款占學??偸杖雰H為5%-10%左右。2.3社會捐贈能力相對薄弱,民辦高校接受社會捐助較少。社會公眾不同層次對民辦高校的捐贈的略顯不夠。我國民辦高校起步晚,規模小,社會知名度不高,公眾捐贈積極性不夠。與知名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接受的社會捐助少之又少。2.4民辦高校自身與社會接軌時的創收能力不強。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還不成熟,處于摸索階段,民辦高校自身與社會接軌的過程中,其自身的創收能力非常薄弱,占學??偸杖氡戎胤浅5?。根據對《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的調研顯示出:我國高校的社會服務收入占學??偸杖攵疾蛔?.5%,我國民辦高校自身獲得服務收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5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相比財務風險較高。民辦高校在開辦的發展時主要依賴學費來運營,通過學費籌措資金很容易受到生源的多少影響,也就是籌資風險顯著。也有高校在市場中沒能客觀的定位自己,盲目的擴大校舍構建固定資產,后期的利用率和前期投資不匹配,也就是所謂的投資風險。也有一些民辦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不完善,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經費支出收入結構不科學,導致財務管理風險。

3緩和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現狀的建議

三十多年的發展經驗表明,過度依賴學費收入來維持民辦高校的發展是不成熟的,所以要突破體制的束縛,營造良好的教育制度環境,建立合理的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機制。3.1強化政府支持,增加公共財政對民辦高校的資助。民辦高校的起步和發展比公辦高校晚很多,內部制度不完善,教學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執行出現偏差,甚至會出現負面社會影響。政府財政支持和補助的規章制度不清晰,各級財政部門落實執行依據不明朗,民辦高校內部管理和外部環境的不同步出現政府繞道資助的尷尬局面。3.2引導社會捐贈,建立健全民辦高校社會捐贈機制。政府在社會捐贈中起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優惠政策的制定者。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逐步改善社會捐贈者對公立高校捐贈的路徑依賴,改變捐贈者的偏好,使政策導向化。學校財務部門制定專門的賬目款項,公開、透明地展示捐贈資金的利用情況。3.3提高辦學質量,穩定民辦高校學費來源。民辦高校應大力提高辦學質量,提升學校辦學影響力,穩定學校生源。民辦高校應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找準發展定位,加強內涵建設,抓好辦學的基本環節,加強專業學科建設,強化學??蒲心芰Γ嘤托纬蓪W校的辦學特色,擴大學校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保障學校學費收入穩定增長。3.4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民辦高校自身創收能力。民辦高校的定位主要培養的人才是服務本土,輻射周邊,注重實踐,也就是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那么以此為契機,在繪制長短期發展藍圖的時候,頂層設計者要做好專業的設置規劃,注重市場需求,和地方的企業、組織等社會團體合作,民辦高校提供技術支持,對方給民辦高?;仞佅鄳馁Y金報酬,實現雙贏。3.5拓寬融資渠道,提高民辦高校融資能力。民辦高校必須開辟形式多樣的融資渠道,最大限度地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根據民辦高校學費收取特點,在學年初,學校有的一些學費收入可能會出現閑置,那么完全可以存定期、購買理財項目等投資,使學校資金保值增值。基于民辦高校辦學體制自由、靈活的特性,也可運行現代融資方式,如采取發行教育彩票、實行股權融資等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3.6強化成本管理,提高學校資金使用率。因為民辦高校自身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有待進一步規范,教育成本的管控出現教育成本分擔核算不科學,教育成本分擔提高和浪費的現象。為此民辦高校高層管理要加強成本核算的科學性,把握支出控制規模,合理整合資源,健全成本控制評價機制,完善民辦高校內部成本分擔的機制。

4探索性建議

4.1完善科學的學費定價政策和完備的獎學金政策。如果獎助學金政策和公立學校一樣甚至比公立學校還有優勢,調整和管理收費政策,實行地域傾斜,差別收費,那么也能實現學費價格和入學需求的雙贏。4.2勇于引進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融資。PPP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與某個單位為了達到共同雙贏而合作,比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一種合作方式。4.3大膽嘗試新的融資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資BOT是指“建設———經營———移交”的過程,也就是說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部門參與管理,共同完成向社會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在此過程,私營企業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如果BOT方式能應用于民辦高校,那么民辦高校的資金就不會被大量的占用。4.4摸索嘗試設備。民辦應用高校對設備的需求也占學校發展規劃預算很大一部分資金,民辦高校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市場融合,不占用學校的過多資金,使用靈活。4.5利用資本市場拓寬學校教育成本的渠道。我國民辦高校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民辦高校集聚了大量的優秀科研人才,并且也有較好的實驗設備和場地。民辦高校面向地方企業,發揮優秀科研人才和精良設備的優勢,企業給民辦高校相應的回報,實現校企雙贏。

5結論與展望

高等教育中社會資本參與教育的方式越來越多,民辦高校不辦學定位首先是服務地方,立足市場需求,學費是運營的很重要的資金來源,但在辦學過程中,僅靠學費遠遠不夠學校日常運行支出,所以民辦高校不能被動的等待機會,主動尋求市場“找米下鍋”,平衡好我國民辦高校教育成本分擔的問題,為社會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服務和產品,滿足社會多元化、多樣化的人才需求。促使我國民辦高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閆慧芳 單位:鄭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