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時間:2022-02-19 09:07:02

導語:地理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創造型綜合性人才。為此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按照新課標要求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當然包括學生高中地理知識的提升。本文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教材內容的教學、情境教學來引發學生探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等四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高中地理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意識;培養

第十二屆國際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選拔賽附加賽于2015年5月3日在北京師范大學成功舉行。本次競賽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談一下自己的觀點。供參考。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按照新時期素質教育教學和新課標的要求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以及正確人生觀的培養。1.1故事引發學生創新意識。利用一些知名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理知識成才的故事來作為學習的標桿,同時對地理學家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從中了解到他們的思維、意志的形成和對新生事物的獵奇心理,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和興趣。1.2現實生活的熱門話題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今釣魚島主權、南海問題等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加以引用進行教學,使課堂內容與社會生活更加貼近,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聯系社會生活進行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理,實現學生創新學習意識.1.3用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學,常常是教師進行簡單的操作演練,學生只是一名普通的觀眾,根本沒有機會進行真實地參與,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在實驗演示時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想象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然后在進行實驗演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學生的思維中形成一種激烈的思維沖擊,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有著積極地作用。

2拓展教材內容的教學

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教學和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依據教材進行教學。這就是說教師的課堂教學要熟悉和掌握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教學。2.1教師豐富地理素養。豐富的地理知識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基礎。一是教師要有“一缸水的水平”才能夠給學生“一杯水”知識量,所以教師要熟知教材內容,只有這樣才不會在教學中出現錯誤,不會在教學中誤人子弟。二是教師只有熟練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將這些知識更好地串聯起來,講起課來才能夠融會貫通古今中外,才能夠拓展教學。三是教師地理知識的增多自然講起課來深入淺出、自讓讓學生學習“起伏不定”,自然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2靈活使用教材中的各種內容。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新教材進行靈活地運用,對各種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大膽地組合,并滲透入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式.通過對各種教材的整合,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創造,從而形成一套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的課程內容,在教學內容中處處體現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為學生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

3情境教學來引發學生探究

對于高中地理而言,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而科學探究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利用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如果不具備必要的問題思維,那么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造性意識也就無從談起。3.1問題的提出可以說是學生創新思維的起點。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沒有通過情境創設就直接進入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去,那么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狀態就不會處于一個最佳的狀態,學生非常容易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冷漠和厭倦情緒,這對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是非常不利的,相反教師如果能為學生創造一種探究和學習氛圍,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3.2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在地理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簡單的成為知識的講授者,更應該成為各種疑問和問題的創造者,教師應該盡量創設出符合高中生實際情況的高質量問題,來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并對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進而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目的,科學合理的情境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3.3教師設置問題要吸引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進行問題的創設,比方說思考后、模仿后、猜想后等.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挖掘,只有能夠提出問題才是創新的開始,發現現實中的問題是提出問題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師創設的情境深深吸引學生后,才能夠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思維的發散,最終實現思維的創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整個教學過程的問題創設,還應該注重一些細節方面的情境創設,從而在課堂中讓學生全面的進行思維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掘自身的學習潛力。

4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學的構成要素是研究性、主體性、發現性、歸納性等.這就要求在實施教學方法創新的同時,要用“創造性地教”為學生“創造性地學”創造環境和條件.研究性學習就是根據這一需要而設置的新的課程計劃,具有典型的創新教育的功能.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周圍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于研究的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通常有查閱資料、實驗操作、走訪專家、社會調查、問題討論、現場觀察等.結合中學地理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能使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創新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它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前提保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的人才,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合理利用各種地理學特有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靈活地改進,從而實現新時期社會賦予教師的神圣責任。

作者:梁燕 單位:山東省蘭陵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