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職教師職教能力提升研究
時間:2022-11-18 09:17:40
導語:新時代高職教師職教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現狀
1.高職教師隊伍來源。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來源各不相同。高校畢業生、有企業工作經歷的社會人員、來自企業的兼課教師、在讀的高校研究生(兼課)、其他高校的兼課教師等均占有較大比例。來源不同,教師的綜合能力素質也參差不齊。2.高職教師隊伍結構。一支結構穩定、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前提和條件。目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總體上能基本滿足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但依然存在男女比例不協調(女性教師所占比重大)、職稱結構不平衡(正高級職稱較少,中級職稱較多)、年齡結構不合理(35歲以下青年教師居多,教育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青壯年教師較少)等現狀。3.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狀況。因高職院校師資的來源不同,隊伍結構有差異,所以職教能力各有不同??傮w來說,高職教師具備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包括教學組織、管理和評價等)、自我學習提高和評價能力、創造能力等基本的職教能力,能夠組織完成一門甚至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具備一定的學術科研能力等,但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勢在必行,未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更具多樣性,這就要求教師在不同的角色之間不斷轉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要不斷提升。作為一名高職教師,更需要把握時代脈搏,找準職業定位,遵循職業教育規律,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領航員、學生學習的評估者、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生發展的交流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和專業成長的自主學習者。所以除了具備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高職院校教師在德育素質、人文素養、整合學科教學知識、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以及專業實踐能力方面還亟需大力提高。
1.職業道德素養有待提高。由于個人素養、社會認知偏差、地域差異、同類院校差異等因素,導致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有較大差異,部分高職教師甚至把教師這個職業僅僅作為一份謀生的職業,或者是以其為跳板謀求其他發展,沒有將教師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態度、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作風和職業榮譽融合起來。2.人文素養不夠,綜合素質有待提升。所謂的“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而人文科學又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研究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科學。高職院校以培養專門性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但各專業、各學科之間相互有交叉,教師必然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才能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目前部分高職教師在自己專業領域有較深厚的理論功底,但跨學科專業知識不夠豐富,知識面較窄,在未來“大思政”、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的趨勢中恐難堪教書育人大任。3.專業技術能力不足以應對時展趨勢。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化進程愈加快速,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2019年8月20日在考察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時提到,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做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因此職業教育大有可為。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當前,高職教師在專業能力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如:專業理論知識不夠扎實,講理論不能不能深入淺出的做到外化于形,內化于心;專業知識陳舊滯后,不了解專業領域學術前沿研究狀況;專業實踐能力欠缺,難以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和專業比賽;專業教育教學手段陳舊,難以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等。
三、基于立德樹人視角的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提升策略
1.以德育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為重,德育為先。這是師德建設重要性的深刻體現。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遺余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近幾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面向全國高等學校持續開設師德師風專題網絡培訓,由各高校自主選派人員參訓,效果良好。高職院校除參與此類培訓而外,還可通過自主開設師德師風專題講座、組織教師參觀各類愛國主義、法律教育基地、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評選表彰最美教師等形式,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宣傳和教育。2.以文化人,提高教師人文素養。作為一名高職教師,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能只注重技術的傳授,更要以專業為依托,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在品質。一位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在課堂內,能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在上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堂外,能幽默風趣,富有情趣,與師生交流讓人如沐春風,豁然開朗。人文功底深厚的教師,能夠用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清風淡雅的征服學生,能夠用自己的品格和精神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高職院校在提升教師人文素養方面,一方面由學校大力倡導,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自主自覺。學校積極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道德情操,開展教師攝影大賽、書法繪畫大賽、歌詠比賽等活動進行審美情趣與藝術精神培養,舉辦最美讀書人比賽、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提升教師人文修養;而教師則需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以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為核心,以豐富教師精神生活,增強團隊凝聚力為目標的校園活動,不斷提升自我。3.以技服人,注重教師專業提升。(1)扎實的專業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是高職教師站穩三尺講臺的必然前提,只有牢固掌握專業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上才能氣定神閑、從容自若,才算得真正站穩了講臺。(2)精湛的教學藝術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技藝,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能夠熟練運用教學藝術不是一日而成,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和領悟。學校可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師聽課制度等方式,打造教學藝術交流平臺,高職教師也可通過參加教育教學能力大賽、說課講課比賽等方式,進行同行交流學習。(3)專業的實踐能力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俞仲文認為,高職教育是為了培養既有很強的專業技能,又有一定的技術革新和應用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也即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目標相比,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職業崗位的,有一技之長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即培養“實用型”人才。學校可通過支持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組建名師工作室、企業教師流動站、企業導師人才庫等方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機制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4)較高的教學科研水平時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高職教師,若不想被時代淘汰,必須要創新,這種創新,在高職院校主要表現為以專業為基礎的學科學術研究和以教育教學為核心的教改研究。學校通過完善科研管理機制和體系,鼓勵教師進行課題申報和。(5)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師〔2018〕2號),提出要開展“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變革。高職教師必須要與信息時代接軌,對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荀淵.未來教師的角色與素養[J].人民教育,2019年第12期.
[2]楊曉惠.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角色定位探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年第09期.
作者:彭垚垚 單位:四川商務職業學院
- 上一篇:競技精神在體育教學改革的運用
- 下一篇: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路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