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路徑研究
時間:2022-11-18 09:20:34
導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教育”時代給高職教師的傳統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拓寬了教師的教育手段和空間,引發了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現狀,提出培養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對策。高職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重視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學校應重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教學能力
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制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工業、金融業等社會各行業深度融合。教育亦不例外,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努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1],幾年間“互聯網+教育”不斷深化發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能力和素養提升的需要,更是培養新一代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的需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當代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于還未脫離傳統課堂的老師來說更是挑戰。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學習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迎接挑戰,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1.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
1.1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方式重視不足。近幾年高職院校組織的“信息化教學”大賽,很多學校只是個別教師參與,學校全力支持打造一個成功的案例,僅僅是為了比賽而比賽,沒有在課程中真正實踐,更沒有在全校推廣。大多數教師沒有意識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教育行業的重大影響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還停留在原來的一個白板,一個PPT的簡單應用層面上,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更不愿意嘗試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根本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需求。教師們普遍具有心理惰性,只想守著自己原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得過且過,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重視不足,個別教師甚至只盯著職稱評定,只做與職稱評定有關的科研課題、論文等工作,對于基礎教學工作不上心,不愿意投入過多精力在教學上面,更別談花更多時間研究信息化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效果[2]。1.2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薄弱?,F代的學生信息化能力都比較強,擅長用智能手機和電腦等移動端獲取信息,隨著信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師生互動模式也從傳統的課堂延伸為電腦、手機等多種移動終端,近些年不斷出現的藍墨云、泛雅超星等網絡教學平臺給課堂增添了新的活力[3],但不是所有老師都能迅速學會并熟練應用好這些軟件。部分老師因陳守舊,不愿接受新事物,尤其是中老年教師,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相對匱乏,對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不了解,也不主動學習了解新事物,另一方面,部分老師雖然能積極學會這些軟件的應用,但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是單純提高計算機水平,每種信息技術、教學資源都有其獨特的特征及適用范疇。教師在實踐應用時應充分將專業知識、教學素養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才能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1.3高職院校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不足。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緊跟時展步伐,缺少信息化資源軟硬件設施,校園信息化教學設施落后,供學校教師學習發展的網絡教學平臺很少,甚至沒有,教師培訓體系不夠完善,沒有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系統培訓,教師依靠自己分散的力量獲取教學資源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專業知識,學習進度緩慢,學校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學校應認清教育改革方向,加大力度建設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構建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健全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體系,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活動,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主動學習現代教育手段,強化信息化教學能力[4]。
2.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徑
2.1將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單單是會智能軟件、計算機技術,應將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設計教學環節、開發教學資源,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防止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反而起不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5]。以超星泛雅學習教學平臺為例,課前階段,教師上傳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導學案、相關教學資料、小組任務,學生通過學習通APP自主學習,并要求學生將預習任務通過移動端反饋到數據平臺上,通過個人加分等形式鼓勵學生在討論區留言,向老師提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前預習能力。課堂實施階段,通過小組匯報、觀看微課等教學視頻、專家互動等形式豐富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課后階段,學生完成線上作業、制定專業拓展資料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水平,從而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2.2以信息化教學大賽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近年,國家各級各類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為提高高職教師信息化水平提供了一個舞臺,每次參賽都是鍛煉和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機會。大賽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信息化教學交流平臺,教師可通過觀摩名師或同行的信息化課堂,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實現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6]。因此學校應當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為教師提供指導和幫助,也可以定期舉辦類似的信息化教學比賽,比賽就是高強度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備賽過程中會參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方方面面,會惡補各類信息化技術,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深度融合。學校教師的整體信息化教學能力得到長足進展,他們在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視頻制作、微課設計與制作以及對信息的處理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2.3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多樣培訓學校應目光高遠,為教師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否則,信息化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法落地生根,同時應對全校教師進行系統化的網絡教學培訓,培訓目標不單單是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的技能訓練,還包括改變教師舊的教學理念,從信息化環境適應,再到信息化技術創新與研究的熏陶與感染,形成高校青年教師在“互聯網+”時代所必須具備的意識、知識、技能、應用及創新能力。學校還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教師分層培訓,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全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結束加強培訓考核,動態觀察教師在課堂上實際應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并計入年終績效考核,激勵教師改革教學方法[7]。
3.總結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需要教育部門、學校以及教師本人共同努力,作為教師,應該緊跟“互聯網+教育”的時代潮流,時刻保持思想的先進性,主動學習新的信息技術,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找準自己在信息化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將信息技術內化于心,創造性的整合信息技術和專業知識,為學生所用,真正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才能承擔起教育現代化的責任,才能在當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魏燕,夏斌.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要求及培訓策略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7(17):78-80
[2]盧倩倩.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0):235-238
[3]張沖,張瑞亭.現代職業教育中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34(5):32-35
[4]劉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分析[J]現代鹽化工,2018(1):87-88
[5]言雅娟.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5:92-93
[6]梁澤鴻,全克林.面向智慧教育的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18(19):145-147
[7]頡夢寧.“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1):92-94
作者:陳桂娟 單位: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 上一篇:新時代高職教師職教能力提升研究
- 下一篇:高職教師職業能力協調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