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校企合作策略

時間:2022-07-28 09:54:28

導語: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校企合作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校企合作策略

摘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實施,職業教育已然成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助力,它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創造人才紅利的重要職責和使命,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隨著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必然對高職院校教師自身的素質基礎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職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應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但目前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普遍不強,本文指出了現階段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試圖通過校企合作的深度開展,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校企合作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指出,提高教育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為我國建設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一線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放在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1]。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培養,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刻不容緩,這也將助力高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而從目前來看,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校企合作,教師將掌握最新的技術和實踐方法,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高。若能將其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去,必將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2]。

二、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層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均要求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制度,這表明國家對于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非常重視[3]。但目前對于如何有效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相關部門仍未有明確的內容解釋和路徑細化。對于政府、企業、學校和教師這4個利益相關者在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時各自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都未有明確的政策規定,這就導致校企雙方開展合作時,無法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具體指導[4]。企業是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和社會大眾利益最大化為使命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它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在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做出明確規定時,一般情況下并不會主動與教師接觸,邀請其參與企業調研和實踐,即便有,一些關鍵崗位的關鍵技術或者相關內部資料也很少會對教師公開,教師無法真正進入企業的核心部門進行實踐鍛煉,學到與專業相關的最前沿的實踐技能。而學校,為了完成上級扎口部門的考核要求,一般只是一味地發通知,向老師下達任務,讓其上交專業實踐相關的表格,至于進行實踐的企業則由教師自己尋找。由于缺乏第三方運行平臺的建構,企業和教師的信息難以實現共享,教師無法快速向對口企業進行自我推廣,與企業進行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作為教師,由于教學、科研任務的繁重,在政府和學校關于教師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這項規定缺乏具體細則、長效監督和獎懲機制的時候,教師參與企業的動力自然不足,有些教師即使參與了,到企業鍛煉的時間也達不到計劃時間,缺乏實踐的整體性、連續性、時效性,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提升其專業實踐能力。

(二)企業層面

作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法人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企業在經營生產過程中,強調高利潤和低成本,而校企合作的開展,需要額外占用企業現有的物力、人力資源,一定程度上增強企業的管理難度,再加上教師與企業簽訂的多為業余時間參加實踐鍛煉的協議,能夠全脫產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教師相對較少,能為企業研發出新項目或者新專利投產,在短時間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有效提高企業利潤的概率也相對較小,自然缺乏與學校開展合作的動力。

(三)學校層面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存在著重學歷、輕實踐的問題,它們對于教師學歷提升有著具體的培養細則,但在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部分高職院校認為這是教師自身的事,再加上存在著考核與評價難的問題,只要教師取得了相關的專業技術證書或者在企業實踐期間發表了相關的專業論文,即被認定專業實踐能力符合標準要求,可見,學校在專業實踐培養體系建設方面很是欠缺。

(四)教師層面

一方面,隨著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教師的教學課時越來越多,教學任務越來越繁重,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用于備課;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參加教學競賽、指導學生參加各種競賽項目,教師的課余時間被大大壓縮,可用于企業實踐鍛煉的時間也被大大壓縮;另一方面,有些高職教師即使有時間,在“以論文論英雄”的職稱評定模式中,實踐成績難以凸顯,再加上缺少健全的激勵機制和政策傾斜,他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做課題、寫論文這些直接與職稱評審掛鉤的事上,到企業進行調研和實踐反而成了他們額外的負擔[5]。

三、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

(一)政府層面對策

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對于如何有效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政府部門要建立長效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對于具體內容和可操作路徑做出具體解釋和細化。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專項資金和激勵機制,保障學校、教師和企業這3個利益相關者在合作時能得到一定的優惠激勵,激發他們合作的積極性。對于學校,政府應落實專項資金,??顚S茫_保學校能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項目中去,以此提升教師參與專業實踐的積極性;對于企業,政府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給予其一定的優惠激勵,讓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吸收高職教師進行實踐鍛煉時,不會對成本造成太大壓力,可考慮的措施有專項補貼、稅收優惠、公開表揚企業以此提高企業社會地位等[4]。另一方面,政府在保障學校和企業順利開展校企合作、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同時,也要加強對這3個利益相關者的監管和考核。對于學校,政府要加強對學校是否真正做到了??顚S?,將專項資金用到了實處的監管;對于企業,政府應監管企業是否真正接受了高職教師,讓其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研發和運營中去,在此同時,政府還應監管企業是否真正對高職教師做好了管理、指導和考核工作,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政府建立了專項資金和激勵機制并且做好了對學校、教師和企業這3個利益相關者的監管、考核之后,可以建構相應的第三方運營平臺,實現學校、教師和企業的信息互通。通過此平臺,學校可以快速知道企業的缺口人才,并將適合的教師推薦給企業。與此同時,看到企業的用人需求,教師也可通過自薦的方式讓企業注意到自己,為自己爭取合適的實踐鍛煉崗位;而企業,在學校和教師了尋求實踐鍛煉崗位的信息后,也可精確定位到適合自己企業發展需求的教師,在為其提供實踐鍛煉崗位的同時,也能為自身創造最大的價值,實現多贏的良好局面。

(二)企業層面對策

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為教師提供專業實踐崗位的最大動力來自于收益。企業想在所屬行業有所發展,離不開員工專業素質的提高,而要想提高員工專業水平,理論培訓必不可少,而僅靠企業自身的人力資源,想要搭建成熟完整的培訓平臺難度較高。而作為有扎實專業背景和良好教學能力的高職教師來說,可以協助企業共同搭建一個有效的培訓平臺,定期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活動,以此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理論水平,指導員工取得專業相關的技能證書,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學習和創新能力,助力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實現,以此激發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的積極性。企業在為教師提供核心崗位尤其是研發崗的時候,會有信息外泄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的擔憂。對此,企業和教師可以就信息保密、利益分配等問題事先做好約定并簽訂公平、有效的法律協議,以此緩解企業的擔憂,促進校企雙方展開深度、有序的合作,讓高職教師在企業實踐中,其專業實踐能力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三)學校層面對策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梢?,國家對于高職教師的實踐能力非常重視,各高職院校在招聘青年教師時,也應響應國家政策,摒棄重學歷、輕實踐的老舊觀念,彌補應屆生直接授課所帶來的專業實踐能力的先天不足。在教師入職之后,學校也應更加注重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與企業開展合作時,與合作企業定期開展交流活動,追蹤好教師下企業的實時動態,做好記錄工作,便于年底對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做出綜合、全面的考核評價;同時,加大學校對于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細化專業實踐的考核標準,可以將企業實踐與課時費、年度考核、職稱評審等掛鉤,充分調動教師進行企業實踐鍛煉的積極性,以此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四)教師層面對策

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認識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對其教師生涯發展的重要性,做好詳細周密的時間安排計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高效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計劃,擠出一定的時間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另一方面,高職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能一味追求評職稱、漲工資,也還應將提升自己自身素質放在重要位置。隨著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并且在政府、學校、教師和企業這4個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定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姜偉,王成光.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4):252-253

[2]邱楓.基于校企合作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研究一以湘南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為例[J].科技資訊,2019(25):132-133+135

[3]戴漢東,石偉平.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職教論壇,2015(2):4-7

[4]許海峰,石偉平.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困境與對策[J].職教論壇,2017(20):16-20

[5]徐芳.校企合作推動“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問題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3(6):64-67

作者:姚娜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