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分類論文:教師分類評價的運用

時間:2022-01-14 08:15:16

導語:教師分類論文:教師分類評價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分類論文:教師分類評價的運用

本文作者:許日華工作單位:寧波大學

從學科分類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師根據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可以分為人文類、社科類、自然科學類等三大類,同時又可以細分到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軍事學、管理學等12個學科門類中去;從崗位設置的角度來看,高校教師通常又可以劃分為教學型、教學科研型、專職科研型等三種類型。所以,針對不同類別的教師,要采取合理的評價導向,合理設計評價不同類別教師的機制,激勵教師為促進學校形成有特色的方向和領域而努力。高校教師評價應堅持適切性原則。以專業技術職務為例,不同職務的教師雖然都有共性的要求,如在法律法規方面,要求教師都能夠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和學校的規章制度,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在職業道德方面,要能夠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師德高尚、學風嚴謹,能夠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教育教學方面,要能夠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遵循教育規律,積極推進教育改革與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另外,在學生指導方面、自我提高方面、參與學校事務管理方面等,也都有一些共性的要求。但最能體現教師價值的應該是其不同的專業技術職務的差異。如對講師而言,要求其能夠系統講授本專業課程,組織課堂討論、輔導答疑、講解習題、批改作業和試卷,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承擔編寫、編譯教學參考資料,參與實驗室建設工作、指導學生實驗或社會實踐,參與學院和基層學術組織安排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基地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地方服務等工作,結合教學工作開展科學研究,每年一般應發表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學研究論文或學術論文,或參與編寫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或取得其他研究或創作成果;而對教授而言,則要求不但能夠系統講授本專業課程,而且還要能及時反映學科前沿成果,有獨立見解,形成獨特的教學體系和風格,能組織與指導(或指導助教開展)課程和課程群建設,主持實驗室規劃與建設工作、講授實驗課程,承擔學院和基層學術組織安排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科研基地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地方服務等工作;組織開展本學科的教學研究或科學研究,每年應向科研課題組或本學科報告本研究方向國內外學術動態及發展趨勢。每年一般應公開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或獲批發明專利,出版高質量的學術專著,或主持編寫高水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或取得其他研究或創作成果。

能否科學合理地評價各類教師的工作量,不僅關系教師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學校的未來發展,是分類評價教師的一個難點?;诖耍u價教師工作量的前提首先是要根據不同類別的教師特性來制定,各類教師工作量的確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工作量規定過高,就會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不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量規定過低,會導致教師資源利用不充分、效率低下,學校用人成本上升,制約學校的發展。因此,在分類評價教師工作量時,首先需要找到一個確定各類教師工作量的合理的平衡點和科學依據。(一)教師工作量的制定方法各類教師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的工作量需要根據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標配教師人均科研工作量、各類教師的崗位職責特點要求來確定。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可通過測算標配教師人數和現有當量學生人數對應的教學工作量來衡量,標配教師人數由現有當量學生人數和生師比決定,生師比的確定可以以2004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巨k學條件指標(試行)》為依據,如該文件規定,綜合性大學生師比合格標準為16∶1。標配教師人均科研工作量可由不同類型的高校對教師承擔教學科研工作量的比例要求和標配教師人均教學工作量確定。這樣,就可以根據生師比、不同類型高校對教師教學科研的要求、學校發展需要綜合確定各類教師應完成的工作量。(二)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應該采取校、院和學術組織等三級考評體制。學校應主要根據工作量的要求對學院教師的總體完成情況和個體完成比例進行考評;學院既可以根據教師個人崗位基本職責情況另行制定考評辦法,也可以對學術組織教師崗位基本職責的總體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學術組織再結合實際對教師個人進行考核。

教師工作量的分類評價應主要根據評價指標體系來進行。以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分類評價指標體系為例,根據教師工作量的制定思路,需要制定四級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為教師工作量,二級指標主要是指被評價的對象,包含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等四類,三級指標是對被考評對象崗位職責的界定,包含教學工作量(學時/年)、科研教研社會服務工作量(分/年)兩大類,四級指標是對三級指標的細化與分解,其中,教學工作量用教師的當量課時來衡量,科研教研社會服務工作量根據各學科的差異情況,細分為社科、人文、自然科學等三類。以二級指標教授工作量評價為例,詳見圖1。關于專業技術職務教師的評價指標體系,高校首先應根據對不同職務教師的要求,合理確定正高、副高、中級及初級教師的教學和科研的工作量比值,如為了強調對低級別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和科研的工作量比值可以分別為正高取70∶30、副高取80∶20、中級取90∶10、初級取95∶5。其次,針對不同研究領域的具體特點和要求,高校還應確定社科類、人文類、自然科學類之間的科研工作量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