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2-06 09:45:39

導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率先在江蘇省開展試點工作。2018年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全面啟動,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的基礎之上,對師范類專業的課程和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更為系統和細致的評價指標。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主要凸顯師范類專業的“教師教育”特色,教師教育類課程理應得到特別的關注,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后,將會對教師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時長、實驗實訓條件、實踐教學基地等實踐教學方面進行考核認證,那么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如何?如何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率先發揮其重要的改革作用?作為地方師范本科院校,應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鏡子,照一照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紕漏,及時修正并完善,盡早做好迎接專業認證的準備。為此筆者隨機抽取洛陽師范學院五個師范類班級206名學生,對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探索可能的改革路徑。

一、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

教師教育類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校內和校外教學實踐,主要包括專業技能模塊、教育實習模塊和課內實踐模塊。既注重培養學生分析教育問題的視野和能力,提高學生教育素養;又凸顯實踐性,對教育實踐和教育技能類課程加以完善。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需要從課內和課外兩個方面加強實踐環節,引領學生通過具體行動,回到教育現場,體驗和感悟教育本真和規律。(一)師范類專業技能模塊。師范類專業技能主要包括三筆字、教學技能等。為了解師范專業專業技能培養的現狀,對專業技能培養、訓練時間、主要形式、可利用的資源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78.7%師范生認為專業技能培養較弱;將近60%同學認為專業技能訓練時間不足;在專業技能訓練中,主要訓練形式分別有三筆字、普通話、多媒體實踐、微格教學等,分別占5.8%、66.5%、84.0%、4.9%,訓練形式比較多元,但是多集中在多媒體實踐、普通話訓練,專業實踐能力略顯不足;超過60.0%師范生認為實踐教學可利用的資源過少,存在明顯的不足。(二)教育實習模塊。實踐教學不僅包括課內實踐,也包括課外、校外的實踐。通過豐富的課外實踐形式,還原真實的教育情景,讓學生走進真實的教育生活,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教育實習主要包括課程實習、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定崗實習等形式,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結果顯示,206名調查對象全部參加了畢業實習,48.5%參加了專業見習,分別有4.9%、9.7%參加實習、頂崗實習。總體來看,畢業實習效果差強人意,課程實習、專業見習、頂崗實習比重較少,實習教學實效性較低。(三)課內實踐模塊。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很大一部分在課內進行,課內實踐主要是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教育情景中內化基本教育理論、練習必要的師范技能、運用基本教育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結果顯示,依然有66.0%教師采用傳統黑板加粉筆的方式教授教師教育類課程,47.6%采用多媒體教學法,32.5%采用小組講課,26.2%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教學方式較為陳舊老套,傳統教學方法仍是主流,以培養能力為主的小組講課、案例分析法比重較少,僅占58.7%,課內實踐模塊比較薄弱。

二、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實踐教學技能培養較弱、課時偏少。78.7%師范生認為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較弱,將近60%同學認為專業實踐技能訓練時間不足。師范專業實踐教學技能培養缺乏制度保障,除了剛性的見習和實習,課內、課外的專業實踐活動較少,大多數院系除了普通話之外,并沒有針對師范專業技能開展達標訓練。(二)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傳統。在調查中發現,傳統教學方法仍是主流,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培養能力為主的小組講課、案例分析方法比重較少,僅占58.7%。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無疑這樣呆板、機械的模式,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掌握教育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積淀他們的教育素養,更不符合師范類專業認證對未來教師的要求,更會影響未來基礎教育的質量。(三)實踐教學可利用的資源較少。超過60%師范生認為實踐教學可利用的資源過少,存在明顯的不足。在訪談中,很多學生提到“課內的教學中,實踐教學資源太少,教師完全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對真實課堂的觀察和感知,難以理論聯系實際”,“校外的實習基地也是一言難盡,參差不齊,管理混亂,學不到東西,不太想去”。(四)實習教學實效性較低。實習教學是學生實踐教學技能的強化和夯實,是提高師范生實踐技能最重要的平臺。但是目前實習實效較低,課程實習、專業見習、頂崗實習比重較少。一方面實習基地較少,實習內容單一,學生在實習單位講課機會并不多,大多從事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實習教學中管理不規范,缺乏跟蹤指導,考核流于形式,蓋章了事,致使師范生的實踐技能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指導與提升。

三、高師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路徑

(一)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導向,全方位的更新實踐教學的理念。不同級別師范類專業認證對畢業生的教育實踐能力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要想達到國家對中、小學教育專業辦學的要求,多數師范院校都必須結合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重新界定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內涵,厘清其構成要素,加大對專業培養目標、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教育實踐模式等方面的更新和調整,進一步提升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首先,更新教師教育類課程實踐教學的教育理念,傳統教育實踐模塊主要包括專業技能訓練、實習教學、課內實踐三大塊,難以滿足培養目標的要求,所以要重新界定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的體系,進一步細化教育實踐能力指標,讓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其次,依托實踐教學三級指標,優化教師教育類課程模塊。彭艷紅把教育實踐一級指標分為教學能力、育人能力、發展能力,二級指標分為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班級指導能力、綜合育人能力、自主學習與交流合作的能力、反思研究與自我革新能力。以此指標為依據,凸顯教育實踐能力,重建教師教育類課程群。(二)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參照,改進教學方法,實現無縫對接。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教師教育類課程不僅要滿足培養目標的相應要求,還要積極對接教師資格證國考。在教材選擇上,主動與國考有效對接,在教學方法選擇上也應該考慮其能力的要求,改變傳統黑板加粉筆的做法,在教學中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探索以提升教學實踐能力為抓手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倡導以對話教學、案例分析、模擬課堂、啟發式教學方法,把師范生引向真實的教育情景,積累和生成教育實踐知識,潛移默化提升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三)以師范類專業認證為契機,凸顯實踐教學地位,打造“全程實踐”教學體系。1.在傳統教育實習基礎之上,整合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和條件,建立“見習、助教、試做、頂崗”四年一貫“遞進式”校外實踐教學體系?!暗谝荒辏纯蠢蠋熢趺醋觥?第一年,主要以師范生課堂觀摩為主,看看老師如何上課,如何解決專業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教育場景,初步形成教育感知?!暗诙辏瑤椭蠋熥鲆蛔觥?,所有師范生到基地學校進行教育見習,表現優異的部分師范生可以充當老師的助教,協助老師完成教學工作?!暗谌辏囍约鹤鲆蛔觥?,師范生陸續開始在校外長達一學期的實習生涯,在一線教師、高校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嘗試教學、管理班級事務?!暗谒哪?,能夠獨立做一做”。選派優異的學生到新疆、河南省各縣區進行頂崗支教,深入教學一線,獨立完成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把互相銜接四個階段循序漸進貫穿在師范生四年專業學習中,切實把實踐教學落到實處,扎實提高師范生的實踐技能。2.建立師范類專業技能測試體系專業技能訓練不僅是教師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培養合格乃至優秀教師的必要途徑,及時監控學生專業技能發展水平并提供相應的指導,既能促進培養目標的達成,又能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每位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之前,通過教案撰寫、說課、微格教學、試講、微課制作、教育見習、三字一話等諸多環節考核后方可進入教育實習階段。具體做法:從第2學期至第6學期,各個學院根據專業特色,開設《三筆字技能測試》《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能測試》《教師儀態與表達技能測》《課堂教學技能測試》等師范技能測試項目,制定達標標準,要求人人參與,人人達標,切實提高未來教師的培養質量。3.多種舉措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為切實提高教育實習的成效,首先,細化考核標準,建立獎罰制度,確保每個環節都落到實處。如果指導老師失職或者學生涉嫌造假,都要收到相關的處分。其次,強化實習過程中的追蹤指導,建立高校教師—師范生—中小學教師的協作育人體系,多方聯動,解決學生實習中遇到的問題。最后,學生自己克服畏難情緒,擺正態度,從管理學生開始做起,積累教育的體驗和感知,并嘗試學以致用,提高實踐教學技能。4.打造各種專業平臺,充實實踐教學資源庫,全方位提升實踐教學技能打造“UGS“開放式協作育人平臺,在高校、政府、一線學校協作育人模式下,以需求為導向,加大實踐教學資源的建設力度,通過協作育人的模式全方位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實踐技能;搭建《小學“名師講堂”》平臺,根據小學教育實踐技能要求,邀請小學名校長、一線名師、富有經驗的教研員、以小學融合課程理念、校園文化建設、班級團隊管理及各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為主題;進行專題報告,潛移默化中提升師范生專業素養和能力;搭建“晨練、晨讀”平臺,星期一到星期五安排不同師范技能訓練,并納入課堂管理、計入量化考核成績,為培養學生扎實的師范生技能提供持續、穩定的實踐鍛煉平臺,全方位提升實踐教學技能。

作者:張云霞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