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時間:2022-10-24 11:09:18

導語: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教學根本任務的前沿陣地。正因為如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與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塑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毫無疑問,為了切實提升初中道德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必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緊緊圍繞“情景教學法、故事敘述法和角色體驗法”等三個方面,論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景教學法;故事敘述法

角色體驗法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而道德與法治課堂則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教學工作根本任務的前沿陣地。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益,是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基本途徑之一。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與教學方法的優劣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唯有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益才能夠得到顯著提升。那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呢?

一、情景教學法,在形象逼真的情景中理解知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內容包括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不僅有助于學生聚焦生活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還有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主動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塑造自身的道德。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夠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呢?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指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習相關知識的一條有效途徑。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內容,準確無誤地尋找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以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為切入點,以形式多樣的信息技術教學輔助手段為支撐點,教師就可以創設出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之后,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置身于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進而在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中富有成效地學習相關內容。比如,在教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我與社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景。多媒體課件視頻播放《魯濱遜漂流記》情景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就會知道初到孤島的魯濱遜是絕望的。但是,沒過多久,魯濱遜就擺脫了悲觀絕望的情緒,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造房子。制作桌子、小匣子,捕捉并馴養小羊、小狗,種植小麥、稻子、蔬菜等。就這樣,日復一日,魯濱遜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以及聰慧的腦袋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在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進一步啟發:同學們,流落孤島的魯濱遜真的是與世隔絕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我與社會”。(教師緊扣教材內容,聯系《魯濱遜漂流記》這一故事,創設了要教材內容相符的故事情景,據此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由此可見,情景教學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濃厚興趣,還有助于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故事敘述法,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理解知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讓學生去識記一些條條框框,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益自然也就會不如人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條條框框的知識枯燥乏味,很難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一些妙趣橫生的故事,學生自始至終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濃厚,所以學生在興致勃勃地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扎實習得相關知識。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故事。相比于條條框框的講解而言,這些妙趣橫生的故事能夠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此一來,學生通過聆聽這些故事就會深層次地理解這些道德與法治知識。而這,又會極大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益。以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合理利用網絡”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入透徹地理解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自從有了網絡,小亮覺得越來越忙,看到一些生活小常識,他會趕緊收藏起來;看到一些文學常識,他也會迅速收藏起來;看到一些雞湯美文,他仍然會當即收藏起來;看到一些逸聞趣事,他還是會立刻收藏起來,教育子女的文章、烹飪美食的文章、修身養性的文章、為人處世的文章……總之,收藏成為了小亮生活中的一種基本方式。小亮之所以這么忙碌,是因為小亮不懂得“信息節食”,不能夠辨別信息的價值。因此,網絡不僅沒有方便小亮的生活,反倒成了小亮生活中的負擔。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在選擇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做到貼切入微、合情合景,即教師所選擇的故事必須要與教材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相符。如此以來,才能更好地發揮故事敘述法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方面的作用。

三、角色體驗法,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理解知識

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準確透徹地理解這些知識,還在于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主動地踐行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或者說,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主動地踐行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踐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機會。角色體驗法就是教師為學生創造的踐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機會。角色體驗法,說到底,就是教師根據教材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巧妙地創設一些形象逼真的語言交際情景。在這樣的語言交際情景中,教師會設置不同的角色。顯而易見,角色不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與思考的深度也不盡相同。如此以來,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對于各種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深度就會進一步加深,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廣度就會進一步拓展。有鑒于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圍繞教材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一些角色表演游戲。通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些角色扮演游戲,學生在惟妙惟肖地表演過程中就會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舉例來說,在教學“維護秩序”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別扮演學生、家長、過路車輛駕駛者以及行人等不同的角色,理解“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的道理。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就會深切地體會到:在各個學校上下學期間,校門口之所以會出現一些交通亂象,是因為家長、學生以及行人各種的需求不同。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的實際需求得不到恰當的處理,自然就會導致校門通亂象的屢禁不止。每個人都有生存發展的需要,唯有這些需求得到了恰當的處理,各種矛盾才能夠得到化解,校門通亂象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角色體驗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在惟妙惟肖地表演中深層次地理解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恰如其分、適時適度地運用情景教學法、故事敘述法以及角色體驗法等切實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實上,無論是情景教學法,還是故事敘述法,或是角色體驗法,都是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而這,也正就可以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進而讓學生從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視角全面、準確、透徹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據此顯著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德東.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5):32

[2]李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微探[J].新課程,2017,(20):64.

作者:許明星 單位:廣西防城港市東興市第二中學